現如今的馬克·扎克伯格早已經功成名就,但是他的穿著風格依舊:奇特的T恤、破爛陳舊的牛仔褲、阿迪達斯拖鞋,甚至講起話來還是那么靦腆。也正是這樣一個如此不講究的人,成了互聯網最年輕、最有作為的人。其實在他小的時候,也曾經做出了很多“鬼事”,這也讓人們對于他的未來多了一些猜測。
父親愛德華在馬克10歲的時候給他買了一臺電腦,這個決定是在發現了馬克的編程天賦之后做出的。童年的馬克并不像其他孩子那樣喜歡玩耍,他經常是一個人呆坐靜默。后來,愛德華這樣形容小時候的馬克:意志堅強、冷酷無情。
但是對于那臺電腦,愛德華的妻子曾經反對過。馬克的母親是一位心理醫生,同樣,她也發現了兒子的異常。從她的專業角度來看,馬克需要的是能夠和其他尋常的孩子一樣。所以他們需要給他建立正常的社交氛圍,并且讓他能夠盡快適應。她擔心兒子會陷入電腦游戲無法自拔,這樣對于他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但是,不久之后,愛德華夫人就發現了兒子身上驚人的轉變。
馬克并沒有像母親擔心的那樣產生心理疾病,反而在他有了電腦之后,超人天賦得到完整地展現。從此,扎克伯格夫婦也就不再過問兒子在電腦上做些什么,事實上,他們也無從插手。
當時在愛德華的診所,經常會有很多牙病患者,因為他們懼怕冷冰冰的牙科工具,所以他們只是問診,卻不敢就醫。于是愛德華便打出了“讓我們為膽小鬼服務”的口號。
有的時候,患者剛剛進入,如果患者臉上稍微流露出對治療的恐懼,那么愛德華就會指著牌子說:“看見了嗎?我們就是為膽小鬼服務的。”這些病人聽完了這句話,就會乖乖地躺在椅子上,安安靜靜地接受愛德華的治療。
事實上,愛德華一直以來都是以“無痛牙醫”著稱的,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病人就能夠從椅子上站起來,毫無疼痛感地就擺脫了牙病。
這樣一個招牌,在馬克心里引起了不小的波瀾。只是簡短的一句話,居然就能夠讓病人順從地聽從了父親的建議,所以他對這個招牌更是充滿了疑惑。
有一天晚上,在飯桌上,馬克問了父親關于這個招牌的事情,愛德華哈哈一笑,母親順口接過兒子的話,順勢給他上了一堂關于心理學的實際應用課,馬克聽得入迷,覺得深不可測。
在此之后的一天,愛德華忽然發現找兒子的電話突然多了起來,而馬克在電話里面總是會神采飛揚地向其他的小朋友夸夸其談,而且,每次會交談很長時間,這跟他平時的冷漠生硬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愛德華觀察了很久,始終都不知道這是為什么。結果,就在那天晚上的家庭聚會上,母親巧妙地向兒子詢問起了事情的原委。
原來有一天,馬克在學校里聽見幾個朋友聊起電腦游戲的事情,而剛好伙伴們說的游戲他之前也曾經接觸過,但是這個游戲他僅僅玩了一遍就沒有再碰,因為游戲模式太簡單,根本不具有難度,沒有一點挑戰性。于是馬克就對朋友們說:“我幫你們把游戲改進一下吧,這樣會更加有意思。”
可能我們大家都不敢相信,就在第二天,馬克如約去了一個好朋友的家里,打開電腦,就在朋友們驚訝的眼光中,片刻之間就完成了游戲的修改。然后朋友們打開馬克修改過的游戲,玩得入了迷,再也不想離開電腦。
可是,對于小小年紀的馬克來說,他是如何修改電腦游戲的呢?原來當天晚上,他聽完了母親關于心理學的講述后,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朋友們對電腦游戲的狂熱,也在忽然之間激發了他強烈的興趣。于是,在修改游戲程序之前,他詳細地繪制了一張草圖,在草圖里面,他根據心理學原理重新設計了游戲的關卡,游戲的趣味性一下子就得到了提高。
從此之后,馬克就不斷地對游戲進行翻新升級,甚至最后他的母親也參與到了游戲的設計中,而讓母親感到驚訝的是,馬克居然能夠極準確地把握小朋友們玩游戲時的心理。
就這樣,名聲一出,朋友們都來找馬克給自己修改游戲,這也讓他忙得不亦樂乎,而他也從來沒有讓朋友失望過。
馬克高中就讀的學校離家很遠,是美國最著名的私立寄宿制中學之一——菲利普愛斯特學校,并且這所學校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中學之一,擁有全球最大的圖書館和先進的計算機設備。
馬克在進入精英云集的菲利普愛斯特學校之后,選修了拉丁文,迷戀上了擊劍,同時還和朋友一起研發了一款名為“Synapse”的 MP3播放插件,這款軟件能夠分析使用者的愛好,并且能夠自動生成播放列表。
Synapse在當時來說絕對算得上是一款功能超強大的智能插件。而且,如此超前的軟件,馬克在當時并沒有用它來賺錢,而是傳到了網上供人免費下載。結果很快他和自己的朋友就被美國在線(AOL)和微軟相中了,他們直截了當地告訴馬克·扎克伯格:“你可以來我的公司上班,你在這里繼續做你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們非常喜歡你做的東西。我們可以為你提供100萬美元的年薪!”
結果,正當朋友被這天上掉餡餅的事砸得頭昏腦暈的時候,馬克卻說:“No!”
其實,馬克·扎克伯格從很早開始就為自己的人生做好了規劃,他放棄了金錢,選擇繼續上學深造,鞏固基礎知識,而不是為了單純地賺錢。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賺錢不是我的目的。”
他拒絕了100萬美元的年薪,選擇去哈佛大學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難道100萬美元還不夠多嗎?不是這樣的,對于年紀還不到20歲的馬克·扎克伯格來說,這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在當時,100萬美元相當于800萬的人民幣。扎克伯格拒絕了,就等于是放棄了800多萬人民幣的巨額年薪,這不僅僅需要堅定的決心,還需要能夠有容取舍的心態,由此可見,扎克伯格確實是非比尋常的。
可能出生在富裕家庭的馬克·扎克伯格壓根就沒有把100萬美元放在眼里;也許他對自己充滿了信心,他相信自己通過一年的努力,創造出來的價值將遠遠大于微軟提供的100萬美元;也許是扎克伯格覺得自己還年輕,自己還應該去多學習更多的知識,而不應該這么早受制于人。總之,馬克·扎克伯格并沒有被金錢所征服,他很好地掌控著自己的人生軌跡。
雖然扎克伯格一直潛心研究的是計算機,但是當他進入哈佛大學之后,他卻出乎意料地選擇了心理學。扎克伯格為什么會突然換了專業?原因可以說是復雜的,也可以說是簡單的。雖然扎克伯格并不善于交流,但是他卻很渴望與別人交流。扎克伯格認為,只有知道了別人的內心在想些什么,才能夠很好地溝通交流,于是他就選擇了心理學。雖然選擇了心理學,但是他并沒有放棄對計算機的鉆研。
等到了哈佛之后,扎克伯格想要做的就是將學校的花名冊搬到網上,建立一個哈佛大學學生之間的交流網站。但是到了后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Facebook不僅僅是哈佛大學生們的網上交流平臺,而且成為了世界上大多數人都可以注冊的互動工具。菲利普愛斯特學校對于馬克·扎克伯格的影響還遠遠不止這些,后來他在回顧創辦Facebook的想法時,特別強調了他自己關心的重點與Google的差異。
而在《紐約客》雜志上,扎克伯格說,Google和類似的搜索引擎是將網上的所有信息做成索引,方便人們查詢,而Facebook在于幫助人們相互了解各自心中在想什么。
扎克伯格認為,這是比信息搜尋更加深入的做法。Facebook可以把全世界的人更加緊密地聯結在一起。換句話說,跟網上現成的信息相比,現在的人將更加關心周圍的人內心深處的想法和信息。
其實在高中的時候,扎克伯格就已經體驗到了這種鼓勵人互動的做法。在菲利普愛斯特學校的大部分課堂,都是采用研討班的樣式。學生并不是坐成排聽前面的老師講課,而是大家圍成一圈,這樣方便老師和同學一起分享。
除此之外,一個班里面也只有8到12名學生。很大程度上,每個學生跟老師一樣都需要備課,而不僅僅只是被動地聽老師講。
對于世界上的大多數人來說,恐怕很少有人在中學時代就經歷過這樣的課堂,即使是在大學也不多見。而現如今,這樣的做法已經不僅僅是菲利普愛斯特學校一家獨有,很多美國的中學和大學都已經采用這種開放式教育了。
扎克伯格的成功絕對不僅僅是靠一個人準備10年就能做到的,這其實是好幾代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現如今,扎克伯格創業成功了。機會一旦錯過就永遠不會回來了,如果沒有一個清楚的自我認識,不具備對自己的把握能力,扎克伯格也不會輕而易舉地拒絕之前面對的諸多誘惑。
馬克·扎克伯格的經歷無疑在告訴我們:人生要懂得舍得,有舍才有得,還要經得住誘惑,經得住挫折,只有這樣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但是,能夠真正做到的人并不多,可是,扎克伯格做到了。
試想,如果扎克伯格接受了微軟提供的100萬美元年薪,沒有從小扎實的基礎,沒有哈佛大學的磨煉,那么還會有今天的Facebook嗎?2010年度《時代》周刊“風云人物”還會是他嗎?由此可見,一個人的成功與抵抗誘惑的能力是成正比的。也正是因為扎克伯格曾經抵抗住了100萬美元的誘惑,才讓他再次證明自己的選擇沒有錯,并且增加了自己的自信,不然的話,扎克伯格現在可能還在為別人打工,永遠無法成就自己。
(摘自《現在,我們接管世界》,江蘇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