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不住我的再三“逼迫”,兒子終于決定回國發展,不過他去的時候是一個人,回來的卻是三個人。不但帶回了一個會講漢語的韓國媳婦樸恩貞,而且還給我帶回一個可愛的胖孫子永泰,我樂得嘴都合不攏。
說實話,對這個唯一的小孫子,我真是恨不得天天捧在手心里。我對兒媳說:“把永泰交給我們老夫婦來帶?!睕]想到恩貞卻說:“你們天天很辛苦不說,也沒有養隔代的義務?!本瓦@樣,她把永泰送到了學校,上學放學都由她接送。我和老伴閑得無事,不禁埋怨起她來。
周末,我和兒媳去商店買東西,小孫子非要跟著去,見我為孩子說情,她才勉強同意,但囑咐永泰說:“你可以去,但不能見什么要什么?!庇捞c頭答應了。然而,他一看見五花八門的玩具,就挪不動步了。我想掏錢給他買一件,恩貞卻一把攔住我說:“媽,出門時,不是和永泰約好的嗎?他必須遵守諾言,不能慣壞他?!笨粗捞┌舌舌氐糁蹨I,一副委屈的樣子,我十分心疼,心想:恩貞真是鐵石心腸!于是,我狠狠地責怪了兒媳一通,就怏怏地先回家了。
更讓我不舒服的是,她每次接永泰回來,總是讓他做這做那。我不禁責怪她:“孩子那么小,就讓他做這么多事情,受得了嗎?”“媽,我是讓他體會一下什么是辛苦,學會感激長輩的恩情?!辈妥郎?,看著兒子樂呵呵地接過小孫子舀好的飯,我也不好意思再多說什么。恩貞知道我和老伴喜歡飯后喝杯茶。于是,她便倒好茶,讓永泰雙手捧著茶杯,恭恭敬敬地給我們敬茶??粗O子顫巍巍地端著茶杯,我的心都懸了起來:“你這個當媽的,太狠心了!就不怕孩子燙著?”“媽,您別擔心,孩子慢慢會習慣的,他是在表達對長輩的感激呀!”為此,我們不得不改掉飯后喝茶的習慣,對恩貞也更加不滿了。
可是,恩貞依然我行我素。每天送孩子時,她都雙手放在腹部,深深地向我們行鞠躬禮:“爸爸媽媽,我們走了?!毙O子也學著她的模樣說:“爺爺奶奶,我上學去了。”母子倆晚上回來也是如此。對此,我很不習慣:“在中國,這種禮節就免了吧!”“那怎么能免呢?您是長輩,我們理應尊敬您?!备屛殷@奇的是,恩貞還給永泰胸前掛上了“孝行牌”,牌的正面是父母像,背面是孝敬父母的格言與規定。每晚,她要求永泰對照“孝行牌”默想自己的所作所為。有時我兒子因為工作忙回來晚,恩貞就讓永泰把想要對爸爸說的話寫好放到書桌上。有時,還讓永泰看她記錄的賬本,上面記載的都是家人給他花費的費用。唉,這分明是在折騰我的寶貝孫子!
中秋節那天,恩貞一早起來,就和兒子、小孫子穿上韓國的民族服裝,敲響了我的房門。我和老伴還沒回過神,他們就跪下來行叩拜禮了。我們連忙把他們扶起來,責怪兒子為何行如此大禮。兒子誠懇地說:“因為今天也是韓國人的‘感恩節’。父母養育我這么多年,從沒受過我一拜。我是在學韓國人,感謝你們給予我生命和養育之恩啊。”我和老伴的眼里都盈滿了激動的淚水。接著,他們又把準備好的禮物承送過來。我看著永泰那張精美的卡片,歪歪斜斜寫的都是感謝爺爺奶奶的話,幸福地抱著孫子親了又親。晚上,他們還精心制作了韓國的米糕,說里面包含了他們的一片誠心、愛心和孝心。我們邊賞月,邊品著米糕和月餅,真是快樂似神仙!
我細細想來,媳婦不僅自己孝順,還帶動了兒子和小孫子。雖然我嘴里沒說,心里已經慢慢接納了她那種特別的教育方式。
轉眼寒假到了,恩貞提議去農村拜訪一下我老伴的親戚。村里的孩子好奇地圍上來,孫子也不認生,不嫌棄這群穿得皺皺巴巴、揩著鼻涕的“土孩子”。老伴給孫子介紹說:“農村孩子沒有像樣的書包和衣服,也不能上幼兒園,即使上學了,每天也要先給家里放完牛才能去……”恩貞乘機教育孩子說:“你看,你比他們幸福多了。在城里應有盡有,你應該時時感到:我是幸運的。要學會感恩??!”永泰默默地點了點頭。恩貞還請老伴的弟弟教小孫子辨識有趣的植物和昆蟲、觀察候鳥的遷徙以及做簡單的木工活、修剪果木、雞鴨豬的飼養,這些是很難在書本中接觸到的。此情此景,讓我由衷地感到:兒媳的教育方法,一定能把永泰培養成學會感恩、熱愛生活的人。
(于淑摘自《華人時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