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拯救國足心切,我準備培養我兒子踢足球,所以我讓他參加了YMCA的足球隊。美國的體育和中國一個很大的不同,是很看重玩的一面,所以開家長會那天,負責的人問,我們YMCA足球運動的第一宗旨是什么?底下的人都說:Have fun!(玩得開心)。因此,踢足球英文是“玩足球”,彈鋼琴叫“玩鋼琴”,玩到什么地步呢?我給他報名后,教練就說星期六就去比賽。我在納悶,開什么玩笑?規則都不知道,比個什么賽?教練說,不急,星期二訓練。
結果真這樣,星期二訓練了不到一個小時,到了星期六,我兒子就參加了他人生當中的第一次足球比賽。美國大部分文娛活動都這樣:第一,讓小孩全都參與;第二,不怎么像中國那樣注重基本功訓練,而是側重競技和娛樂。每年學校組織表演唱也是這樣,不搞選拔,所有小孩都上,各有各的角色。目的也是為了have fun。
當然,為了這次足球賽,我額外給他開了幾次小灶,帶他去操場加練了幾回。
比賽那天他們隊一共進了兩球,其中一球就是我兒子進的。他還作為守門員,撲出了很多球,贏得了一致的贊賞,不過最后,他們還是輸了,他垂頭喪氣。
我暗下總結,估計是我這個平生沒踢過足球的人給教壞的,如果我不教,說不定他們還能贏。我讓自己“下課”了。我兒子的總結是,對方那隊不守規則,推人,老是把他們隊的人推倒,犯規。由于都是小孩子稀里糊涂在踢,教練也不判。
我想這不是“黑哨”嗎?我于是告訴他,下次再有人推人,你就舉手,讓教練知道。
我女兒在邊上說:“這叫‘打小報告’,是不可以的。”
她說:“你應該看著對方的眼睛,告訴他不要推,問題內部解決。”
這時候我再次發現:在美國的小學,小孩跟老師告密是絕對不被鼓勵的。
我想起了幾年前的一個故事(看過的朋友請跳過去)。幾年前有回上課,大家學習訪談的方法,便挑了個最簡單的、每個人都有話可說的題目:童年。我們問到老師Linda,她上小學的時候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她說她剛上學的有一天,老師上課期間有事要出去一下,臨走前叫小朋友們不要動。結果老師一走,就有小朋友鬧將起來。老師回來后,Linda便把這情況報告給老師。結果當天下午,老師把Linda留下來作為懲罰。
我的第一反應是不解:“為什么?”在我看來,這算不算賞罰不清?憑什么懲罰一個不鬧的好學生,讓搗鬼的學生逍遙法外?
Linda回答說:“因為我出賣了團隊。”
原來如此!我想到了一層,沒有想到另外一層。老師讓同學們不要鬧,是她定下的規則,由她來執行判斷和賞罰。小朋友打小報告,則違反了另外一個游戲規則:小朋友必須團結如一,不互相出賣。小朋友不聽話,自有老師來收拾,自有家長來教訓,至少在理論上,這應該是這個世界運作的方式。
其實我們自己小時候也是,如果哪個同學動不動跟老師打小報告,會被其他同學瞧不起。只是這種時候,選擇權在老師手里,他是鼓勵學生這種告密行為,以擴大自己了解的范圍,靠信息不對稱來實施自己的統治,還是根本就把小報告踢回去,不讓小孩長大成為一個特務、混蛋、長舌婦?風平浪靜的時候,這樣的小孩不過是傳播一下流言蜚語,一旦到了某些特殊年月,那就成了鄰居、同事、親人之間互相揭發互相背后打黑槍的一幕幕慘劇了。
如果將這個小故事放大,戲劇化,那就是《聞香識女人》這部電影。中學生查理見證了一件惡作劇,學校脅迫學生供出朋友,查理不想出賣朋友,卻要面臨被學校勒退的威脅。然而選擇出賣的美國人還是不少的。退休軍官Frank說得更悲觀:你的朋友喬治會說出去的,會像個金絲雀一樣賣乖。你也會,查理,一旦你說了,我的孩子,你就加入到美國成人那個漫長的、灰暗的隊伍中間。我想Frank的擔憂和悲觀,更是反襯出Linda那位小學老師的無私和睿智。
(摘自《祝你幸福·最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