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語,不只是網絡群組更是教師心靈對話的家園,不只是教師民間組織更是一種自強不息、薪火相傳的精神傳遞,更是職業造就幸福的教育信仰凝聚。”隨著團隊活動的精彩不斷,心語隊伍不斷壯大,影響力越來越廣,“全國(民間)班主任成長研究會”這一民間班主任工作研究團隊引起了廣大教師廣泛的參與和媒體深度的關注。許多人在疑問:這是一個怎樣的組織?他們在忙碌著什么?他們用怎樣的魅力凝聚了天南海北教育人?也有許多人在迷惑:心語發軔于哪里,又將去向何處?心語將以怎樣的姿態站立于課程改革的大潮?
親近心語,打造一線教師的自主造夢工程
近幾年,面對物欲橫流、浮躁驕奢的世俗,教師職業倦怠顯持續上升趨勢,已經成為困擾教育發展的一個難題。“我以為,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引領并幫助更多的青年教師熱愛并享受教育,是一個優秀教師的真正價值;用自己手中的火把點亮更多的希望,讓更多的一線教師能夠快速地實現專業成長,讓更多的人來將教育的火炬幸福地傳遞,就是一個優秀教師的首要擔當。” 基于此,2009年10月,我把自己在學校的封閉型、半行政化的班主任名師工作室,面向全市中小學教師開放,成立了“心語沙龍”。成立之初,僅僅有12個人,成員完全自發、自愿地參與,很快,山東、遼寧等地的名班主任劉霄、于青、張芳等紛紛加入,團隊成員活躍在“教育在線論壇”“K12教育論壇”“班主任之友論壇”等教育網站,開設專帖,展示成長、記錄歷程。“心語沙龍”這個草根團隊開始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為滿足更多青年教師渴望加入的請求,2011年4月團隊進一步擴編,更名為“‘心語’全國(民間)班主任成長研究會”(簡稱“心語”),開始制定明確的目標和章程,設計科學的方案和行動,開展系統的管理和引領,團隊文化也日益豐實。
團隊秉承信心、合作、服務、行動、讀書、超越六個核心理念,明確了“把工作的話語權還給老師,把研究的實踐權還給老師,把問題的研討權還給老師,把成長的自主權還給老師”的“四還”角色定位,成立了“考核指導組、活動規劃組、問題研討組、視頻講座組、精華整理組、心語月刊組、身心保健組、心語茶館組、讀書寫作組和宣傳推介組”十大實施推廣機構,設計了全新的年度活動總動員:
開創大型民間講壇——“老班的幸福”專題視頻講座;
推出教師年度讀書篇目,組織每月“齊讀共談一本書”活動;
針對教育熱點、焦點問題,組織每周QQ群,“專題研討”活動;
積極推動師生共寫;
幫助青年教師規劃職業生涯,打造個人特色;
配合媒體,組織話題征文,引領主流教育思維發展;
創辦電子刊物《心語月刊》;
開展“行走改變人生”活動,利用假期自愿自費參加公益培訓;
每年舉行一至兩次“面對面對話交流暨年度心語論壇”;
推動教師學習教育心理學書籍,聘請心理專家講座指導。
……
心語逐漸形成班主任工作研究、職業教育研究、家庭教育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四個分支,把教師、家長、編輯、專家、學生等教育要素組織成了和諧而充滿激情的教育研究共同體、學習共同體、發展共同體,并逐漸開發出一些有效的教育學習課程資源。心語,逐漸成為青年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的心靈家園,很多人自主地走近心語,親近心語,加入心語,開始了一線教師自主的造夢工程。
助跑心語,搭建教師專業成長的多元平臺
教師的專業成長必須起源于內心靈魂的深度覺醒。一個專業的教育團隊,必然少不了在教育的天空下進行仰望,在仰望中成長,在仰望中走遠。為了給一線教師打造出一個成長的平臺,讓大家能夠更專業更快速地成長,心語逐漸完善各個板塊的活動。2010年,團隊共舉辦了“老班的幸福”專題視頻講座30講,“個人讀書交流”活動15講,“齊讀共談一本書”活動8講,教育問題“專題研討”活動26次。溫馨的對話,專業的視角,精彩的活動,開放的思維,使數百優秀教師找到了自己的心靈家園,使眾多一線班主任煥發了工作熱情。
甘肅蘭州市永登縣新教師趙振強有這樣的體會:“能在這個群里認識這么多的優秀老師,我真的很開心,像我這樣的年輕教師遇到問題時有焦急心情,心語群老師都給我耐心細致地回答,給我指明方向和道路。我真心感謝心語能給我一個學習、提升的機會。”
團隊千方百計為大家搭建和提供展示舞臺,讓老師們去嘗試去鍛煉去體驗去提升。2010年5月30日,我接受北師大繼續教育學院的邀請,率團隊精英曹建英等老師到石家莊開展“中小學班主任工作方法創新與心理健康教育培訓”。這是一個民間團隊的多位一線教師首次以“專家”身份在全國班主任面前傳經送寶、精彩亮相。
一個樸素的民間團隊,卻使其中的每一位教師都得以快速成長。2010年,我被中國教育學會評為“全國十佳班主任”,劉霄、王杰英、李金艷等老師被評為“全國優秀班主任”,心語骨干成員成為多家雜志封面人物,2011年4月管宗珍、劉霄被全國著名德育專家、特級教師張萬祥老師收錄《全國知名青年班主任談專業成長》一書。迄今為止,3年之中團隊骨干成員已經有陳玉宏、張樂華等12位教師出版了個人專著,創造了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一個奇跡。據不完全統計,僅僅在2010年,20多位教師寫下了不下20萬字的隨筆,獲得縣市以上榮譽120多人次,在全國各級報刊上發表文章近1000篇,幾乎所有的主流教育媒體上都留下了他們的身影。
“心語”就像一個強大的磁場,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教師,也影響和鍛造著越來越多的教師。菏澤技校楊冬梅老師深情地說:“是‘心語’把我從班主任的苦旅中升華到幸福的伊甸園,我現在完全從另一個角度審視班主任這個職業,請允許我一輩子跟隨你們,把這樣幸福和快樂傳遞。”
“主動即自由,創造即幸福。”一個人如果選擇了自己想做、能做,且社會需要的事情,并沉醉地做著,這無疑就是最幸福、最快樂的。“心語人”發自內心的對教育工作和生活的熱愛所洋溢出來的幸福和快樂,正幸福和快樂著更多的教師,更多的學生,更多的家長。我們有理由相信:“心語”必將會成為更多追夢人的“心語”,“心語”也必將成為更多教師的幸福家園。
活力心語,開創教師自主成長新模式
什么決定教師的成長?推動教師走向自覺成長的基本要素有哪些?這是長久以來一直困擾人們的問題。“心語”三年來的執著發展,無疑使這些問題有了日益清晰的答案。
一、草根化團體,多元次兼蓄。英雄不問出身,心語先后容納了全國除西藏外所有地市的四五百位一線班主任,參與的主要人員有一線班主任、學生管理人員、大學教授、德育專家、雜志編輯、教育行政領導、熱心家長等,我來自草根,他來自僻壤,因共同的夢想走在一起。不會評頭論足,只為證明自己;不求功名利祿,只為堅守教育。“大家不同,大家都好”的認識已經形成,“要發展學生,先提升自己”的理念已經深入,“規劃職業生涯,打造教育人生”的行動已經自覺,“做學生榜樣,做幸福教師”的教育追求漸成信仰。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課改的大潮中,每個“心語人”不再是教書匠,簡單地授業解惑,而是一個擁有深層教育價值觀、專業英雄理想的人。這種教育的英雄夢是具有社會意義與時代色彩的歷史突破。
二、研究型組織,引領式活動。心語通過搭建與教育媒體的溝通平臺,舉辦讀書、寫作和研討活動,組織對話沙龍和論壇講座,打造激情、個性和特色教師,已經使許多教師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自己的行走方式和成長路徑,腳步變得輕松、從容、堅定。沒有行政命令,也沒有規定性動作,所有的只是憑借口口相傳,自選動作,所建構的都是有序化主題研究對教師參與專業成長的引領。這種小主題研究在團隊中的泛眾化開展,讓更多的教師在平等的發展機遇中有了前進的動力。
三、開放型平臺,自主化發展。心語從一開始就不是閉門造車,一路走來,中國教師研修網、《人民教育》《班主任》《班主任之友》《中國教師報》等雜志媒體都給予了深度的關注與大力的支持。心語的平臺一直扛著主流媒體的紅旗,行走在一線教師的隊伍里,將高層次的教師成長理論宣講到山野僻壤的講壇的同時,也將扎根一線的教育情懷捧送到了全國教育人夢寐以求的舞臺。當每個人心里的星星都閃耀在蒼穹的夜幕,那每個教育人的心路歷程也會攀升到天空的高度與大地的廣度,而自主行走,自主探究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功課。
四、全方位培養,公眾類成長。成長是個人的獨舞,但更是集體的行走。一個人能走多遠,很大程度上受同行者決心的影響;一個人走的過程中能否讓自己心靈快樂而豐盈,很大程度上也受同行者品味的左右。心語的活動是對教育人全方位的關注,讀書,寫作,研討,培訓,行走,感召著一線教師踏實走好每一步;網絡搭橋,現實行走將教師培訓虛實結合,勞逸有度;從一開始認可別人,到最后被別人認可,每個心語人在成長中享受著“我是明星”的成長歷程。正是這種公眾類的參與讓更多人將追求內化為人生的必需品,將成長定位為教育的里程碑。
心語團隊立志打造“一個平等自由的開放空間,一個溫馨交流的心靈家園,一個爭鳴碰撞的學術凈土,一個激情涌動的優秀教師和卓越教師的幸福搖籃”,去開創教師專業成長完全民間自主化的新模式,去書寫教育隊伍專業化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