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立平老師曾經說過:“在成長的路上,我們究竟能走多遠,不僅要看自己的執著,還要看和什么人一起同行。”
2010年末,我在博客里邂逅并結識了鄭立平老師(追夢書生)。是他,讓我與昨天告別;是他,讓我走進心語(全國班主任成長研究會);是他,讓我走進《心語月刊》,開始走上屬于自己的人生追夢之路。如今,我加入心語,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心語帶給我太多太多的感悟。今天,我就用自己的拙劣之筆,來記錄自己的點滴感受。
從“相見恨晚”到“熱情追隨”——激情的迸發
自工作以來,我一直在工作中摸索前行,苦苦掙扎卻沒有名師指引、沒有團隊幫助,效率事倍功半,這樣的苦惱誰又能理解?值得慶幸的是,我認識了我人生的貴人——鄭立平老師,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從此,我的人生翻開了新的一頁。愛人也曾經和我調侃:“如果你早些認識鄭老師,就不會這樣平庸了,寫作水平也不會這么差了!”
在心語,我有困惑時,有良師給我解惑;我有疑問時,有益友為我解析。一年多來,我曾東到淄博周村,北上北京天津,南闖河南鄭州,去傾聽專家關于班級管理的講座,雖未行萬里路,對我來說卻也是記憶深深。帶著希望和夢想,我千里迢迢去追尋屬于自己的夢。我忘不了,在鄭州我一路狂奔,去追趕已行駛而過的公交車;我忘不了,當我從北京學習歸來的火車上,恰是春節期間,真正理解了立錐之地的含義;我更忘不了,從天津歸來,在汽車站等車之時,即使站著我也可以入睡的場景。
從“風雨無阻”到“愛在教育”——華麗的轉身
這兩個雖都是QQ號,但意義大相徑庭。2009年,我申請了第一個QQ號,網名“風雨無阻”,那時,我確實做到了“風雨無阻”,特別是對我的網上農場,情有獨鐘。我有300多個菜友,是一個優秀的“菜農”。最入迷時,我能記錄下每位“菜友”的“菜”的成熟時間,精確到分秒,不論什么時間成熟,我都會義無反顧地堅持“收菜”,即使深夜也不放過,連續地“收菜”、“偷菜”,我的“金幣”曾經達到過2000多萬,開墾了18塊“紅土地”。可現在回想起來,我收獲了什么?什么也沒有!
加入心語后,所有這些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了團隊交流方便,我重新申請了一個QQ號,網名 “愛在教育”,從側面也表達了我把愛心獻給教育的決心。愛心不是教育的全部,但教育不能缺少愛。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一個學生對教師來說,也許只是百分之一,但對于每一個家庭來說是百分之百。因此,作為老師的我,會用愛心對待班上每個孩子,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關注,讓每一朵生命之花都綻放出絢麗的色彩。現在我這個QQ號又有了100多個網友,但他們都是久經考驗的教育知己,隨意說一個,我們都進行過交流,很多都有電話聯系,都能在關鍵時候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從與書無緣到靜心樂讀——真正的悅讀
回想過去,我的閱讀史可謂一片空白。說實話,從前的日子,我真沒有完完整整地讀過一本關于班主任管理方面的書籍。現在,我擁有了鄭立平老師的《把班級還給學生》,李鎮西老師的《做優秀的老師》,我還追加訂購了《班主任》和《班主任之友》,我的書架上終于有了幾十本像樣的教育書籍。
一位老師曾告誡我:“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做教育最需要的就是安靜,而現在的教育就是這么熱鬧而浮躁。有這個時間,不如多看點書充實充實自己。如果你做教育希望成功,就要耐得住寂寞。否則,剩下的也就是花花草草了……你無法左右別人,只能把握自己。”閱讀成了我每天必不可少的習慣。一年來,我認真閱讀,圈圈畫畫,讀到精彩處,我也會學著著名大家一樣,寫一下自己的讀后心得,發表一下自己的感言,走走停停,我的讀書筆記也有了十幾本。多少個日日夜夜,我在燈下靜靜讀書,黎明時奮筆疾書。寫得多了,說得多了,練得多了,原來那個在別人面前詞不達意、面帶羞澀、性格內向的我,也逐漸有了一點變化,有了一點進步。
從“錯字連篇”到“小有成效”——幸福的堅守
幾十年來,我竟沒有寫過一篇像樣的文章。在博客或者網絡中,看著名家名作,我心中想;什么時候我的文章水平也提高一點兒,即使達到人家的一半,足矣!加入心語后,我在鄭老師及一些朋友幫助下,嘗試練筆寫作。一年來,我一直堅持寫日記,300多篇日記見證了我努力的歷程。從原來每篇的一二百字,內容猶如流水賬,到今天,我不會再為幾百字的文章發愁。文章句子通順了,邏輯性強了,內容也算突出,主題還算鮮明。漸漸地,我愛上了寫作。
鍛煉寫作的另一種方式就是緊跟群內的話題討論。本著積極參與,經常鍛煉的想法,每一次話題討論,我都會積極準備文章;每次視頻講座,每到主講人講座結束,我都會義無反顧地寫出來,說出自己的真實感想,雖然還不夠深刻。因為我明白,我是來學習的,我就是想通過各種方式鍛煉自己。
從“抓耳撓腮”到“有板有眼”——管理的提升
從前,班級出現什么問題,我就處理什么問題,頭疼治頭,腳疼治腳,費勁不少,但收效甚微。自我外出學習歸來,我也曾經試著照葫蘆畫瓢,往往行不通。通過實踐,我更體會到僅僅靠模仿那是絕對不行的。因為每個班主任面對的是不同社會環境、不同的學生,我們只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癥下藥,才能找到自己的班級管理策略,進行有效的管理。我的班級管理走過了從開始照搬名家經驗,到目前根據本班級的特點進行規劃管理的路。一年多來,面對時時變化的學生,我班實行班級管理小組輪換,召開主題班會,考前向同學們下挑戰書等方式,用特別的方式對待特別的“他們”。現在,我的孩子們,學習成績有趕超,棋類比賽有擂臺,班級事務搶著做。學生們在學習中成績不斷提高,能力不斷增強,健健康康成長。
從囊中羞澀到收獲頗豐——水到而渠成
因為話題討論,我擁有了在《班主任之友》上發表了一點文字的喜悅;因為參與視頻活動,我有了在網上作為主講人講座的嘗試;因為現場講座,雖只有幾百人,也榮幸聽到與會班主任的熱烈掌聲。在鄭老師《把班級還給學生》的網上書評討論中,因為我準備得還算充分,我的那點書評也幸運地被采用,并且刊登在《中國教師報》上。
在2011年,我獲得“臨清市師德標兵”的同時,在教師節期間也幸運地被評為“聊城市優秀教師”。雖然我的這點成績和別人相比是小巫見大巫,但這是我付出之后的收獲。雖然沒有大的成功,可我已經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已經走在了追夢的路上。因為我經歷了充實、快樂,享受了幸福,深深地體味到苦后有甜、充實快樂的幸福。
當所有的變化都指向有利于你的發展時,這樣的成長勢不可擋。我想告訴大家:通過自己的努力,我只想做一名合格的老師,做一名不誤人子弟的班主任,我心足矣!我相信,這樣的人生可謂充實的人生,這樣的人生就是幸福的人生,而且這樣的幸福是發自內心的幸福!
(作者單位:山東臨清市煙店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