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的問題實在是太多太多,而且看似極其復雜、難以解決。我們為教育做的不可謂不多,然而,別說人們質疑諾大一個中國居然出不了一個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只一個“高分低能”就讓中國教育十分尷尬。我們不能不承認目前的教育在某種程度上是失敗的。
老子有句名言:“為無為,則無不治。”老子的“無為”主張,一直都沒有得到中國人的重視,這和中國人其實沒有領悟“無為”的實質、精髓有關系,被中國人當作一種“消極”的世界觀而事實上被拋棄。真是可惜,我試用“無為”主張來淺讀一下中國的教育。
我們常常以為教育是萬能的,其實教育真不是萬能的。人的很多能力,是無師自通的,比如我們常說“社會教人”就是這個道理,只有一個條件,那就是經歷,你讓學生走進社會,去經歷,去歷練,就能形成一些能力。
我們更錯誤地以為只有學校教育才是教育。事實上人的很多能力,是不必由學校來傳授的,家庭、社會都有相應的教育功能,而且會做得比學校教育更好??蓪W校卻不遺余力地妨礙甚至剝奪學生獲得來自家庭、社會等方面的教育,又不相信學生能夠正確地“自我教育”。單一的學校教育使我們學生的知識、能力和品格都極端片面、狹窄,“高分低能”“有才無德”就是這樣煉成的。
如果我們能夠遵從老子的教導,懂得“無為”,至少我們也應該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那么,我們在教育中出現的很多問題就會大大減少甚至消除。
據報道,4月13日晚上7時30分左右,勝利油田第一中學13歲初三女生瑩瑩(化名)從家中五樓跳下,14日早上7時許,因經搶救無效,瑩瑩永遠離開了人間?,摤摳改阜Q孩子跳樓與學校要求學生剪短發有直接關系,勝利油田第一中學甄校長表示留短發是校園文化,發生這樣的事兒學校不承擔責任……
類似的悲劇一再發生,問題只在于這樣一種教育行為,它站在學校德育萬能的角度,進行嚴格的養成教育,用一種審美標準來要求學生,忽視和扼殺學生的個性化追求。在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方面,我并不主張完全無所作為,學校德育可以做很多工作,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除此之外,可以無為矣。如果學校不采取管制措施,不強迫女學生剪短發,還會發生這樣的悲劇嗎?
我們再看近期發生的另一個悲劇。據報道,4月8日19點20分左右,江西省新余市渝水一中晚自習期間,高一(10)班學習委員廖某因維持課堂紀律與同班男生李某發生口角,李某用水果刀往廖某身上捅一刀,隨后逃離現場。20分鐘后,廖某搶救無效死亡。
還原事件經過,可能李某屬于那種不能專注于學習的同學,影響了班上的紀律,廖某出于班干的職責進行了干涉。這種現象,每天在全國的中小學校頻繁地發生著,所幸這種悲劇還只是個別。如果學校在學習時間安排上,沒有統一的晚自習,沒有雙休日的所謂的補課,那些在學習上沒有優勢的同學,不至于被捆綁在學校,不至于那么無聊,就不可能發生這樣的悲劇。
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休息理所當然,所以,休息的時間就不應該用來學習。而可以用來學習的時間,也不能全部被學校占領。無為,從時間的角度看,就是給予學生充足的自由時間。我們常常擔心學生不能正確地利用自由時間,但你以為學生只會把時間用來做壞事嗎?你以為學生都不會妥善安排好這些時間嗎?
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多了,會不會全部學生都恰當地利用好時間,這倒不一定。但喜歡讀書的同學,一定會用來多讀書,有其他愛好或者理想的同學,也一定會利用好這個時間來圓自己的夢。那些所謂沒有理想的同學,把他趕到學校來不但對其學習沒有益處,反而對其身心發展是有害的。
想想看,我們的教育做了多少不該做的事情,我們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無為”呢?
(作者單位:江西臨川二中)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