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流行體特指在網絡聊天、網絡論壇、各類BBS、微博及網絡文學中出現的,具有特定詞匯、句式或韻律特征,并表現出特定風格、情感、氣氛的網絡語言形式。
2011年網絡流行體呈現出頻繁爆發(fā)的態(tài)勢,自年初以來,先后走紅的網絡流行體有見與不見體(1月)、淘寶體(1月)、丹丹體(1月)、咆哮體(3月)、寶黛體(4月)、遇見體(4月)、挺住體(5月)、私奔體(5月)、有種體(6月)、波波體(6月)、決定體(6月)、大概體(7月)、高鐵體(7月)、藍精靈體(8月)、Hold住體(8月)、TVB體(8月)、海底撈體(8月)、輕度體(9月)、撐腰體(10月)、秋褲體(10月)、怨婦體(10月)、青年體(10月)、陸川體(11月)、王家衛(wèi)體(11月)、本山體(11月)、喚醒體(12月)、方陣體(12月)、李宇春體(12月)等30多種。
網絡流行體最初在網絡上流行,其實質是一種“句式仿寫”,因飽含新鮮、時尚、娛樂的因素而備受網友追捧。下面我們從觸發(fā)來源的角度對今年流行的網絡語體進行大致梳理,并舉隅分析。
一、由影響力較大的電影、電視節(jié)目或廣告作品而觸發(fā)的網絡流行體。主要有見與不見體、寶黛體、挺住體、決定體、藍精靈體、Hold住體、TVB體、王家衛(wèi)體、本山體、李宇春體等。我們略舉三種加以分析:
1.見與不見體
2010年賀歲片《非誠勿擾Ⅱ》捧紅了一首名為“見與不見”的詩歌。詩歌淡然寂寞的風格給觀眾一見如故之感,網友紛紛模仿它的格式,創(chuàng)造出各式各樣的仿寫體,被稱為“見與不見體”。例如:
(1)你買,或者不買房,房子就在那里,不來不去;你急,或者不著急,房價就在那里,時緩時急;你拼,或者不打拼,青春就在那里,有晴有雨;你啃,或者不啃老,父母就在那里,日漸老去。人生如夢,或者,讓夢如人生,神馬,豪言。奮斗,浮云。(《新京報》2011日1月21日)
雖然一般的仿寫體在語言上不及原詩凝練、講究,但并不影響詩歌的表達效果。不論是“人生如夢版”(例(1)),還是流傳于網絡的“婚姻版”“加班版”“堵車版”“跳槽版”等,都在傳達一種情感:現實難以改變,不論現實如何,我們都應該有一顆平常、淡定的心。2011年由電影觸發(fā)的網絡流行體還有藍精靈體、王家衛(wèi)體、李宇春體等。
2.挺住體
挺住體來源于黃曉明代言的凡客誠品廣告:“七歲,立志當科學家:長大后,卻成為一名演員。被賦予外貌和成功,也被賦予譏諷和嘲笑,人生即是如此,你可以努力,卻無法拒絕,哪有勝利可言。挺住,意味著一切。沒錯,我不是演技派,Not at all。我是凡客。”該創(chuàng)意廣告一出現便成為網民關注的焦點,網友紛紛群起模仿之,例如:
(2)七歲,立志當黨和國家領導人,長大后,卻成為一個寫廣告的。被賦予較真兒、擰巴和。型血,也被賦予上海戶口和北京暫住證。人生即是如此,哪有什么膚白貌關氣質佳可言?得瑟意味著一切。沒錯,我不是小正太.Not at all,我是上等宅男。(《北京晚報》2011年5月10日)
“挺住”既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無奈。這種略帶自嘲又頗具勵志風格的網絡語體,讓人們在正視自己的缺點與不足的同時釋放心理壓力、繼續(xù)前行。
3.Hold住體
Hold住體來自臺灣綜藝節(jié)目“大學生了沒”。2011年8月,該節(jié)目的一位嘉賓以夸張另類的造型、做作的英語和扭捏妖嬈的姿態(tài)向大學生們介紹什么是時尚,其極度夸張搞笑的表演震撼了所有觀眾。這位嘉賓的口頭禪是“整個場面我要Hold住”,Hold住體因此走紅。
“Hold住”是一個時尚、混搭而又頗具喜感的詞。“Hold住”意為面對各種狀況,都要把持住、控制住,從而自信、從容地去應對。Hold住體在娛樂、搞笑的同時,也成為大眾在面對困難、挑戰(zhàn)時的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或自我激勵。2011年由電視節(jié)目觸發(fā)的網絡流行體還有寶黛體、TVB體、本山體等。
二、來源于微博、社交網站(如豆瓣、人人)和其他知名網站或論壇的流行體。主要有丹丹體、遇見體、私奔體、有種體、陸川體、淘寶體、咆哮體、幸福體、大概體、秋褲體、怨婦體、青年體等。我們略舉三種加以分析:
1.丹丹體
丹丹體源自著名藝人宋丹丹在微博上對潘石屹的發(fā)難:“潘總,我就是個演員沒多少錢,我請你喝拉菲,別再蓋樓了,真的,求你了!”一時間,“××,我就是個××,沒多少××,我請你××,別再××了”成為微博流行語句,“丹丹體”由此產生并迅速躥紅。例如.
(3)春運,我就是個農民工,沒多少錢,我請你吃煎餅果子,倆雞蛋的,別漲價了,真的,求你了!(《羊城晚報》2011年1月20日)
(4)校長,我就是個教書的,沒多少錢,我請你喝稀飯,別搞工資改革了,真的,求你了!(《老年日報》2011年12月23日)
丹丹體以調侃、戲謔的口吻來表達對某些社會問題或個人生存困境的無奈,具有宣泄感情、針砭時弊的功能。2011年由名人微博而觸發(fā)的網絡流行體還有遇見體、私奔體、有種體、陸川體等。
(5)辦公室上班族你傷不起!!!!!!!每天手機打卡機跟你作對有木有!!!!!!聊個QQ還得小心被抓到有木有!!!!!上下班擠成餅干有木有!!!!!!!(《半島晨報》2011年3月12日)
2.咆哮體
咆哮體最早來源于豆瓣網的“景濤同好組”,后又因滬江法語論壇上一篇《學法語的人你傷不起》網帖而爆紅網絡。咆哮體的特點是常以“傷不起”為標題,每一句話的結尾都會有一連串的感嘆號,常以“有木有”的質問形式結尾,讓人感受到一種震耳欲聾的氣勢。例如:
咆哮體以幽默、夸張、調侃、戲謔的方式表達對學習、生活中種種不易與艱辛的無奈、糾結和“傷不起”,以及對生活中各類人或事的調侃與感嘆,極具娛樂和情感宣泄的功能。2011年由社交網站上的創(chuàng)造性網帖而觸發(fā)的流行體還有幸福體、大概體、青年體等。
3.淘寶體
淘寶體為淘寶網賣家在與買家溝通、交流時所使用的一種表達方式,它的特殊標志是“親”和“哦”。這一來自淘寶網的語體,已突破網絡商務交流的范圍而滲入更多領域,如出現了淘寶體錄取短信和淘寶體招聘信息。例如:
(6)親,祝賀你哦!你被我們學校錄取了哦!親,9月2號報到哦!錄取通知書明天“發(fā)貨”哦!親,全5分哦!給好評哦!(《南京晨報》2011年7月18日)
淘寶體以“親切又膩歪”的語言魅力和情感熱度讓過于嚴肅、拘謹的官方表達變得親切、生動甚至可愛起來。淘寶體在實現游戲、娛樂功能的同時,也起到了營造輕松氛圍、促進人際交流的作用。2011年來自知名網站或網絡論壇的流行體還有秋褲體、怨婦體等。
三、由社會新聞事件觸發(fā)的網絡流行體。主要有波波體、高鐵體、輕度體、撐腰體和喚醒體等。我們略舉兩種加以分析:
1.高鐵體
“7.23”溫甬鐵路特大交通事故發(fā)生后,鐵道部新聞發(fā)言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連出“妙語”,如“這只能說是生命的奇跡”“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這些言論引發(fā)了網友對新聞發(fā)言人及事故調查工作的不滿與質疑。隨后,“……是奇跡,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成為網絡流行語,有人將這一句式稱為“高鐵體”。例如:
(7)北京今天沒堵車,這是一個奇跡,但它就是發(fā)生了。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現代快報》2011年7月27日)
高鐵體具有批判和針砭時弊的功能,反映了網民對社會公共事件的普遍關注。
2.撐腰體
撐腰體本身就是一個社會新聞事件。2011年9月,微博上出現了北大副校長的一段話:“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訛你,北大法律系給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敗訴了,北大替你賠償!”時隔一個月后,這則網帖突然火爆網絡,并衍生出了多個高校版本,網友稱之為“撐腰體”。例如:
(8)你是中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你就去扶,他要是訛你,中大法學院給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敗訴了,嶺院替你賠償!(《山東商報》2011年10月20日)
撐腰體的流行與社會上出現的助人為樂被訛以及廣州佛山的冷血路人事件都有著密切的關系。撐腰體的網絡走紅,反映出公眾拒絕冷漠的呼聲和重拾道德、信任的訴求。
2011年是網絡流行體空前活躍的一年,幾乎每個月都有新的語體產生。從觸發(fā)機制和來源看,網絡流行體大都來源于電影電視、廣告作品、社會新聞事件、名人微博、社交網站或網絡論壇等受眾數量大、影響力大的強勢媒介。
從發(fā)展趨勢看,網絡流行體作為網民娛樂大眾、宣泄情緒、表達意見的一種網絡語言形式,或插科打諢,或戲謔詼諧,或嬉笑怒罵,在網絡世界里方興未艾、遍地開花,呈現出一種“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數十天”的發(fā)展態(tài)勢。
由于網絡生態(tài)異常復雜,不可避免會出現泥沙俱下的現象,網絡流行體中同樣存在泛娛樂化、低俗化、過度闡釋、語言暴力等問題。在當今多元化的社會和文化狀況下,我們對網絡流行體應多持寬容、開放的態(tài)度,本著因勢利導的原則,發(fā)揮其有利的功能,抑制或疏導其不利的方面。網絡語言有自身的游戲規(guī)則和發(fā)展規(guī)律,網絡流行語體折射出這個時代網民的社會訴求與心理,其未來的發(fā)展軌跡,也必然越來越與時代的需求和發(fā)展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