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對內容、主旨以及感情基調把握的偏頗。
例1 2011年北京卷
示柜秸(張來)
北鄰賣餅兒,每五鼓未旦,即繞街呼賣,雖大寒烈風不廢,而時略不少差也。因為作詩,且有所警,示柜、秸
城頭月落霜如雪,樓上五更聲欲絕。捧盤出戶歌一聲,市樓東西人未行北風吹衣射我餅,不憂衣單憂餅冷。業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閑。
注釋:①柜秸:張耒二子張柜、張秸。張耒,北宋著名文學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①下列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前小序交代了本詩寫作的起因和目的,凸顯了詩作內容的真實性
B.“歌一聲”,是說賣餅兒沿街呼賣時有腔有調,生動形象并富于童趣。
C.賣餅兒衣著單薄,凜冽的寒風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卻擔憂餅冷難賣。
D.作者在詩的最后,對兩個兒子提出了諄諄告誡,點明了本詩的題旨。
分析:本題答案是B。從詩歌選項的內容來看,課改之后考察的對象越來越豐富了,過去主要考手法、詩歌語言、形象等,而現在更注重對文章內容與思想情感的理解?!靶颉崩镎f得已經夠明白了:“北鄰賣餅兒,每五鼓未旦,即繞街呼賣,雖大寒烈風不廢,而時略不少差也。因為作詩,且有所警,示柜、秸?!贝恕百u餅兒”辛苦勞作,只為“身上衣裳口中食”,使人觀此情景,感慨萬千,嘆其為生計奔波的不易,于是作者有感而發作詩一首,目的是對自己的兩個兒子提出諄諄告誡。B選項中說“是說賣餅兒沿街呼賣時有腔有調,生動形象并富于童趣”,如此生活艱辛,何來童趣?故不符全詩情調。A、D選項是就內容和作用來考學生的理解能力。C選項是對人物形象的把握,符合人物身份,這也正是作者創作詩歌的出發點,和整首詩的基調一致,所以都是正確的。
例2 2010年北京卷
古風(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風飄大荒寒。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白日掩徂輝。浮云無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鸞。且復歸去來,劍歌行路難。
注:①徂輝:落日余暉。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鴛鸞:傳說中與鳳凰同類,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①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前四句,寫詩人登高望遠.看到天高地闊、霜染萬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詩昂揚奮發的基調。
B.詩中“榮華東流水”與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古來萬事東流水”表達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景描寫白日將盡、浮云變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應棲息在梧桐的鴛鸞競巢于惡樹之中,而燕雀卻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分析:本題答案是A。從四個選項整體來看,此選擇題還是考核內容和對作者情感的把握。開頭四句,“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風飄大荒寒”,乃登臨所見之秋景。茫茫天地間,但見嚴霜覆萬物,西風吹荒野,道不盡景象的浩大空洞與蒼涼蕭索。這景象,既是大自然深秋的畫面,又是社會冰冷的寫照。詩人不僅身寒而且心寒了。這樣蕭瑟之景給人的只能是悲愴之感,哪來的昂揚奮發呢?顯然A項是感情基調錯了。B項是對詩句“榮華東流水”的理解,它聯系教材詩文,既是溫故又是知新,也為對主旨的理解搭了小梯子。C、D兩項都是對詩句中物象的理解,結合詩人的遭遇,結合注釋提供的典故,我們能夠明白作者正是借助這些景物來間接抒發自己不得志的仕途命運,所以正確。
例3 2004年北京卷
紅梅(蘇軾)
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
【注】詩老:指蘇軾的前輩詩人石曼卿。
①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獨開遲”既點出了紅梅晚開,也賦予了她不與眾花爭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說自己真的擔心,而是含蓄地表達了不愿趨時的情感。
C.“尚余”句在寫紅梅“雪霜姿”的同時,也透露出一絲無奈。
D.“酒暈”句是說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飲酒后臉上泛起的紅暈。
②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詩人使用擬人手法,以紅梅自況,表達了與桃杏一起裝點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紅梅“怕愁貪睡”,“不肯隨春”,故而未能及早開放。
C.紅梅生機難抑,爛漫開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潔,自成一片春光。
D.而對百花盛開的“春態”,紅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節操。
分析:這里主要考的是對詩句的理解和賞析。這是—首典型的托物言志類的詩歌,詩人借助紅梅的特點來展示自己的情感,梅花就是詩人現實情感的附體。首聯“獨開遲”既點出了紅梅晚開,也賦予了她不與眾花爭春的品性。而“自恐”句不是說自己真的擔心,而是含蓄地表達了不愿趨時的情感。頷聯講到“我”雖然有一點紅色,但是“我”還留有自己本質的孤瘦高傲與純潔,因為下一句又點明“我”“未肯隨春態”,就是自己絕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節操,這是詩歌的主旨。①題C選項中說透露出一絲無奈,顯然是曲解了作者要表達的對紅梅的贊美之情,理解錯誤。②題A選項中說要與桃杏一起裝點春天的愿望,這就更是違背了作者不入俗的真正愿望了。
應對策略:第一,應抓住物象體昧詩歌的整體情感,多關注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中心主旨的把握。不要只關注答題點的選項,導致脫離文本的跳讀,斷章取義,最終理解偏差。第二,找詩眼,它常常是感情總基調。第三,找典故,分析典故背后的深層用意。
誤區二:對詞語的孤立理解,產生望文生義的錯誤。
例1 1999年全國卷
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拔刺鳴。
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句從水中月影寫起,描寫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與“江清月近人”這句詩異曲同工。
B.第三句寫白鷺屈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灘上,意境安謐、和平。
C.二四兩句分寫了江風吹打桅燈、大魚躍出水面的“動”,與一三兩句的“靜”對比鮮明。
D.全詩通過寫夜泊時的所見所聞,透露出詩人對平靜、安寧生活的向往。
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對內容的理解和賞析,也是在解說詞義上設誤項,就是“風燈”,如果沒有對這個詞理解的生活基礎,就只能結合整首詩歌來看?!敖氯ト酥粩党摺迸c孟浩然的“江清月近人”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寫環境的幽靜,正是夜半三更時分,沙頭有靜靜休憩的白鷺,水中大魚跳躍發出聲響,更是以動襯靜,所以整首詩歌的意境就是一個“靜”字,哪里會有風呢?C項說“江風吹打桅燈”,這就和整體意境不和諧了,這里其實是防風的燈,只是一個物象名詞而已。
例2 2D00年北京卷
約客(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地花。
對下面這首宋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前兩句寫出了時令特色和地方氣息,從側面透露出詩人在靜候友人來訪時的感受、
B.第三句點題,以“夜半”說明詩人在久久等待,但約客未至,由,只聽到陣陣的雨聲、蛙聲。
C.第四句描寫了“閑敲棋子”這一細節,生動地表現出詩人此時閑適恬淡的心情。
D.全詩通過對環境和人物動作的渲染,描寫詩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韻味。
分析:本題也在解說詞義上設誤項,就是C項里的“閑敲”。這里是表達閑適恬淡嗎?我們看整個詩歌內容,題目是“約客”,干什么來昵?下棋。來了嗎?沒來,而且是都過了大半夜了還沒來。試想你等朋友來做客半夜還沒來,你閑適得起來嗎?不行。那這里就應該是急迫而無聊的敲了,所以一定要結合整首詩歌來做題。
應對策略:第一,對于詞語理解,要分析詩歌蘊涵的感情,要注意結合主旨和整首詩的意境來分析,不能孤立地猜測。第二,對于題干一定要讀明白,從原文中找到對應點。第三,強化三讀——讀題目,讀作者,讀注釋,全面理解詩歌。
誤區三:對修辭的誤用
例1 1996年全國卷
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l臨江.橫槊曹公。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更驚起南陽臥龍,便成名八陣圖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
對這首元曲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A.“釃酒臨江,橫槊曹公”,意思是說曹操橫槊船頭,灑酒于江,表示憑吊。
B.“多應借得,赤壁東風”,指孫權赤壁一戰借助東風取得了勝利。
C.“便成名八陣圖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陣圖”的詩句說明諸葛亮的功績。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國中的英雄:劉備、孫權及曹操。
分析:此題主要考典故的理解,平時所積累的文學常識這次就用上了,但也正是這個原因,結果犯了習慣性聯想的錯誤:D項說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國中的英雄劉備、孫權及曹操,這本是不爭的歷史事實,但詩歌本意是這樣嗎?細讀來是不對的。理由是曲中有“紫蓋黃旗”一句,這種現象的描寫,一般是用于對天子的,自然就是指孫權而不是周瑜了?!澳详柵P龍”“八陣圖”是專指諸葛亮,而不是劉備。因此作者真正要歌頌的是曹操、孫權、諸葛亮。
例2 2005年北京卷
夜游宮記夢寄師伯渾(陸游)
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注釋:①師伯渾,陸游的友人。
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鐵騎無聲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繪了軍隊陣容的整肅與聲勢的浩大。
B.詞的上片寫夢境,下片寫夢醒后的情境和感想,銜接自然,結構緊湊。
C.“清笳亂起”和“鐵騎無聲”一動一靜,以動襯靜,手法巧妙。
D.作者通過“雪曉”“寒燈”“漏斷”“月斜”等意象,寫出了清冷的意境。
分析:此題其實也考查對內容的理解。在C項實際是穿插了修辭的考核,如果對內容理解透徹,就不會在這里栽跟頭了。“動靜結合”或“動靜互襯”,常用于實景描寫,而這里詩人寫的是夢境,屬虛寫。詞一開頭就渲染了一幅有聲有色的邊塞風光畫面,“雪”“笳”“鐵騎”等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聲亂起和如水奔瀉的動態中寫,有力地把讀者吸引到作者壯闊的詞境中來,讓讀者—下子把聯想融于作者的描繪之中。中間還突出一句點明這是夢游所在。正因為是夢里的想象,所以就不存在什么動靜結合了。
應對策略:第一,答題的時候,凡是有修辭的地方要關注,慢讀細讀,找到切實的根據,才能放過,缺乏依據的說法,就是錯項。第二,平時訓練的時候要抓名句,名句抓煉字,煉字抓修辭,這是我們詩詞鑒賞的關鍵法寶,不可掉以輕心。第三,考修辭選項也是考對內容的理解,所以切不可脫離詩句,只看選項,以他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