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管理既包含了鮮明的中國哲學思想,又融會了西方現代管理的科學方法。
書名:《境界管理》
作者:魯培康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別是在市場運作上創造了許多獨特的管理手段與方法,也正是憑借自己在本土市場競爭的天時、地利、人和優勢,從而有效地阻擊了跨國公司的快速擴張。同時我們也看到,隨著全球化競爭格局在中國市場的縱深推進,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競爭更加激烈,中國企業自身的弱點也逐漸顯露。一個不可回避的事實便是,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正在變得中國化、本土化,它們所依靠的并不完全是資本的力量,在與中國企業的競爭中,很多企業日漸強大。站在市場的前端,我們親眼目睹了眾多中國企業的興衰浮沉,究其緣由,大多緣于管理失范、競爭不力。
中國企業應該如何應對全球化時代的管理挑戰?其做強、做大的戰略思維與競爭方法何在?顯然,對這些問題的回答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專家們往往很容易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為企業開藥方。《境界管理》主張將西方管理科學與中國管理哲學相互結合、相互打通,博采眾長、為我所用。從作者的分析可以看出,境界管理既包含了鮮明的中國哲學思想,又融會了西方現代管理的科學方法。本書以打通中西管理的思維來挖掘管理的新內涵,意在為企業構建新的管理工具和競爭方法,是一本試圖打通西方管理科學與中國管理哲學的開山之作。
市場經濟是從西方開始的,管理學也是西方發明的,對中國企業來說,學習是為了強大,強大是為了超越。中國30多年的成就證明,改革開放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唯一出路。華為、海爾、聯想、格力、美的、格蘭仕等一大批中國知名企業的發展史充分證明,企業的成功,一方面在于把握機遇、勇闖市場,另一方面則得益于向發達國家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與此同時,創業家、企業家們的努力切不可忽視,如果他們沒有超凡的膽識,沒有干大事的胸襟和氣魄,沒有相對健全的知識體系作支撐,就很難走到今天,所以說企業的強大首先來自企業家思想的強大。因此,探討企業實踐、企業經營業績與企業家精神生態的內在聯系,研究企業家境界修煉、企業能力修煉的提升路徑及方法,無疑具有重要的實踐應用價值與理論探索價值。
在我看來,本書有兩個明顯的特點。
一是理論性與實踐性兼具。作者的研究不是重復原有的管理理論,也沒有局限于個人經驗,而是上升到理性的高度。相比而言,本書既能立足于市場指導企業實踐與應用,又能上升到理論高度進行抽象概括與歸納,因此,它提出的理念、方法既強調實踐性,又注重前瞻性。可見作者在中國文學、哲學和西方管理學方面的專業素養,使他必定能夠兼收并蓄。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幾經市場歷練后再度學習提升,因而,研究撰寫此書可謂水到渠成。
二是客觀性與科學性并舉。本書把人的境界修煉作為研究出發點,卻不刻意渲染個人,對人物的評價、對企業的解析都力求點到為止。在書中,人物只是為了證明作者的研究結論而精心采集的目標樣本,而且高度提煉,很少有人物傳記、案例分析的色彩,更不拿名人名家當噱頭。如果用書中的研究模型來分析,海爾、聯想、華為、阿里巴巴等眾多中國知名企業實際上都是打通中西管理、融會科學及哲學的成功典范。對社會文化思潮的透視,對中西管理方法的分析,對中西管理文明的探討,都體現了管理研究的科學精神。
本書的重要價值在于為企業提供打通中西管理的戰略思維、實現路徑與系統方法。但是,任何管理理論的提出,包括它的科學性、有效性,唯有經過市場的反復檢驗才能被證明,因為市場才是一切管理理論的試金石。
(作者為銷售與市場傳媒集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