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借助互聯網手段提升高校教學質量,改善現有師生關系是教育信息化的產物,也是培養和造就新時期人才一個重要輔助教學環節。因此,大力發展有助于改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和企業的市場需求對接,將是高校發展的方向。
關鍵詞:數字校園;市場模式;師生關系;市場對接;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F714.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2-0060-02
一、產品產生的背景
主要就高校互聯網應用特點,面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
(一)高校網絡應用特點
廣大高校的互聯網設施和應用從一般模式來看類似于國內的普遍情況,都是通過互聯網的方式進行信息查詢,社交交流,娛樂和商務活動的開展等。但與通常意義的互聯網應用相比較,高校該方面除了具有跨時空、數字化、公開、透明等一般特征外,還有其獨到的特色。
1.優良的網絡環境。高校既是知識密集的地方,也是電腦普及率最高的地方之一,廣大高等院校為了便利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大都建有內部的局域網,校園網站可以24小時全天候開放服務,且費用低廉。局域網將高校內大部分部門、機構、宿舍等聯結起來,以達到信息資源傳輸與共享、提高效率、優化組合的目的。
2.大量穩定的消費群體。大學校園里大量學科性強,數量穩定的學生、教師客戶群是別人無法復制的。大學生有許多共同的興趣和消費傾向,興趣點相對集中。每年暑假數千學生的流動又為校園經濟注入了新鮮血液。大學校園里的消費群體素質較高,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是開展電子商務的主力軍。為校園電子商務的成功鋪平了道路。
3.相對成熟的互聯網應用水平。各大高校師生教育程度高,具有遠高于社會平均水平的科技素養和計算機使用技能,上網時間長,各類應用熟練從而保證了互聯網服務使用率,降低了推廣成本。
4.方便的配套設施。師生們居住非常集中,就在的校園內,使物流的配送準確、及時,成本大大降低。大多數高校在學校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通過貧困生勤工助學的方式解決了傳統電子商務物流配送中的“最后一英里”的問題,同時也推動了校園電子商務的發展。
(二)面臨問題和背景簡述
1.中國大學教育教學中,市場需求和學校教育的脫節弊端日益凸顯。
2.老師和學生教學關系松散無法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廣大高校迫切需要能解決其面臨問題。
3.大學生普遍對目前教學內容感到過時,自身工作技能,適應社會方面距離企業要求有很大距離。
4.企業商家希望能進入和擴大高校市場,擴展其市場份額,提高銷售業績和營業收入,但目前多數企業獲取高校學生消費需求途徑不暢通。
5.學校具有較雄厚的科研實力,市場化運作相對較差,企業熟悉市場,但科研方面缺乏資金和人才儲備,目前企業學校之間的項目對接往往成功率很低。
從對宏觀環境的PEST分析,得到其產生背景
政治(Political):國家對高等教育很重視,提出改革高校教學方式及人才培養模式,推進教學改革和教育產業的創新、各級地方政府在政策方面給予優惠和支持。
經濟(Economic):生活水平較以前有很大提高,廣大師生有較多時間進行對高層次的文化旅游有迫切需求,企業商家也希望進一步開拓高校市場。
社會(Social):大學教育教學中,市場和學校教育的脫節弊端日益凸顯,廣大高校迫切需要解決其目前困境。網絡對工作、生活及學習的作用。
技術(Technological):郵箱、電話、QQ群等網絡平臺大大增進了老師與學生的交流校園網站運營、開發團隊,研發并實施運營了一系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高科技軟件產品,在市場上頗具知名度。
二、產品和用戶概述
(一)產品分析
目前流行的微博和各種網絡通訊工具,其信息幾乎都是以即時性為主的。需要一個信息沉淀的形態配合。構建基于師生關系,學生關系的高校社交圈子,進而擴展到企業和高校間,是提升關系黏度,深入挖掘彼此需求的好途徑。
為便于敘述,以下將該高校社交產品,暫命名為“師生圈”。
借助高校社交網絡,可以逐步改善前面列舉的幾大類問題:
研究和建立高校社交網絡,能專業服務于大學教師與學生的全新網絡交流平臺,以“真誠交流、關愛互助”為主題,為學生提供開放式學習和全方位成長平臺,使他們通過自助、師助、互助環節,形成互動,以學習知識作為承載和印證,讓每個人在這里都獲得切實而快樂的進步。以“團隊互動與市場對接”為特色,區別于一般教育資訊信息網站,也不同于簡單的SNS娛樂門戶,具有較大的差異性保證其模式難以被競爭對手復制。
在不同階段,迎合高校和市場需求,為教師學生依次推出:課件資源,在線培訓,團購活動,圈子項目合作,學生實習就業服務,學生作業管理。個性的個人主頁,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等優質產品。
(二)用戶分析
用戶群的定位可以從3方面來定義:各大中專院校的教師和專家;各大中專院校的學生;對科研、人才等感興趣的各行各業的大中小型企業。
主要面向用戶:
1.高校方面。校團委和校系客戶、教師、學校專家:幫助實現與學生的一站式互動交流,建立自己的教學管理系統,幫助老師面向全國高校推廣個人成果和知名度,吸引更多學生資源,對學生進行職業輔導,技能培訓,和學校做學術交流
2學生客戶。一般學生,畢業生,考研考博士:獲得個性化的個人主頁,游戲娛樂,教學交流;獲取就業考研信息,校外兼職或者培訓充電資訊;老師在線輔導,校內外活動信息
3.企業用戶對市場擴展和人才招聘等感興趣,希望可以將自身的市場運作同高校較為雄厚的科研實力相結合,實現科技產業化、市場化的雙贏局面。同時希望從高校獲得優秀的畢業生資源為自身發展服務。
(三)方案舉例
以“團隊互動與市場對接”為特色,區別于一般教育資訊信息網站,也不同于簡單的SNS娛樂門戶,具有較大的差異性保證其模式難以被競爭對手復制。
在不同階段,依次推出:課件資源,在線培訓,團購活動,圈子項目合作,學生實習就業服務,學生作業管理。個性的個人主頁,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等優質產品。
下面是一個網站服務結構的簡要說明
依據上面的服務,得出師生圈具體應該要實現如下的功能:
搜索服務:信息搜索;主要涉及到“圈子,文章,資料”;
淘圈子:可以按照專業進行分類,但是要面臨高校和企業對同一個專業的不同界定,或者專業與職業的匹配問題。
淘精英:圈子招募信息;人員招聘信息;項目合作;兼職和假期短工服務。
淘活動:活動在線管理;廣告管理等;娛樂文藝活動;市場營銷活動;提供內容支持與其有效對接。
淘項目:信息管理。
淘資源:共享資源管理;圖片相冊管理;其他管理類資源。
高校老師管理后臺:圈子信息管理;圈子成員管理;團隊組建審核管理系統;成員紀錄;日志管理;答疑留言系統;共享資源管理;圖片相冊管理;在線聊天;任務管理圈子內容穿透;反饋記錄的相應功能。
高校學生管理后臺:校園信息互動娛樂系統;個人主頁形象展示系統;圈子信息管理;日志管理;答疑留言系統;共享資源管理;圖片相冊管理;在線聊天等。
企業管理后臺:圈子信息管理。
廣告管理及分析系統;商家任務發布及管理系統;任務發布保證金管理系統;圈子成員管理;團隊組建審核管理系統;成員紀錄;日志管理;答疑留言系統;共享資源管理;圖片相冊管理;在線聊天;任務管理圈子內容穿透;反饋記錄的相應功能。
網站后臺管理:綜合以上功能建立的網站管理員后臺管理;用戶分類管理系統。
(四)方案的開發技術
1.組建工作網絡環境。由本地程序服務器、數據備份服務器和十幾臺工作終端建立網站設計和測試平臺,以NT組建局域網,以php為技術實現,用My SQL建立數據庫。
2.采用主機托管方式建立網站WEB主機,專線聯入ISP保證工作環境和上傳下載。
3.申請國際頂級域名及國內專用域名作為網站的統一域名,旗下各子站點不要單獨設立域名,啟用二級域名,統一宣傳和管理。
三、服務方式探索
(一)幾類用戶的服務
教師:通過搭建教師與學生溝通的平臺。除了傳統的宣傳模式外,可以針對教師這一固定群體,組織教師活動,在教師隊伍中形成良好的影響,利用特定的教師資源,發展學生市場,利用教師與其他院校的固有關系開發其他高校的教師與學生市場。
學生:也是集生活、學習、交流為一體的大學生平臺。配以傳統的宣傳模式,針對大學生的特有心理,與學生組織合作,舉辦學生競賽活動,發展學生群體,形成影響力。
教師與學生的結合:利用與學生組織的關系,和學校教師建立良好的關系。舉辦師生互動等系列活動,讓學生與教師的距離在活動中拉近,讓學生和教師認識“師生圈”,了解“師生圈”,并使用“師生圈”。
設立高校名師數據庫,將全國高校名師的信息,錄入“師生圈”,吸引更多積極上進的學生關注,以名師帶動全國教師,帶動全國學生。
企業:建立企業數據庫。建立全國大中小型企業數據庫,運用數據信息匹配的先進技術,把高校科技資源,人力資源發布到相應的企業中,建立高校與企業的聯動機制,促進二者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安德森.長尾理論[M].喬江濤,石曉燕.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5,1
[2]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信息中心編.高校信息化建設與管理—上海市高校信息化示范案例研究[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6,7,1
[3]電子商務管理視角(第5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