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描述了在經濟學中,現代物流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相互作用,促進現代物流的各項措施,以及在不平衡發展理論基礎下的區域物流發展規劃的原則。總結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下,區域經濟對我國物流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從世界范疇看,物流也對經濟發展起到巨大的貢獻。
關鍵詞:區域物流發展研究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2-0011-01
隨著經濟的發展,物流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和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已被各行各業以及人們所熟知,所獻服文論述了在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樣起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在發達國家,物流已被人們譽為繼物質資源、人力資源之后可供挖掘的“第三利潤源”。不少專家學者甚至認為“21世紀將是物流掛帥的世紀”。現代物流作為一種先進的組織方式和管理理念,已被不少國家從宏觀或微觀上所認可,他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力量,對物流資源進行整合,降低成本,并實現從生產到消費的快速轉移的全過程。因此發展物流區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區域物流規劃中的:非均衡發展理論是由德裔學者艾伯特?赫希曼提出的。赫希曼指出:在實際情況允許的情況下,主張資本和資源的發展通過“關聯效應”的產業部門來實現經濟的增長。由于區域和國家的相似性,使得區域開發與規劃做為理論常常被引用和借鑒,并因此作為區域經濟發展戰略選擇的理論基礎。
一、社會經濟發展促進現代物流業的發展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不同國家及區域對經濟內容與結構進行了調整。穩定一產、優化二產、繁榮三產,無異是今后產業結構的調整方向。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會明顯降低制造業成本、優化服務環境、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將成為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源動力。為擴大內需,推動建立完整的物流產業供應鏈,促進工商業與物流業互動發展,國務院把物流業列為調整和振興的十大產業之一,出臺了《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這是十大產業中唯一的非實體經濟規劃。
二、促進現代物流的各項措施
區域經濟是各種生產要素聚集在一起例如:人流、商業流、資本流等聚集的經濟,以生產的批量化和連續性為特征。現代物流業涉及領域廣、關聯產業多,加快發展現代物流必須多措施并舉,才能收有較好的效果。
(一)加快企業資源整合,促進產業融合發展。調整和優化物流業結構,使快遞企業的服務有所延伸,來實現增長方式轉變,推動物流業平穩快速發展。同時,促進物流產業政策體系建立,建立物流產業安全保障機制。特別是加強對重點產業的物流服務引導工作,充分發揮對重點產業的支撐作用。引導制造企業轉變經營管理理念,順應產業分工細化、深化的趨勢,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運營模式,積極做好物流業與制造、商貿流通、農業等相關產業的聯動發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降低成本,從整體上提高我國物流產業競爭力。
(二)強化物流業基礎工作,提升支撐保障能力。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推進物流信息平臺和標準化體系建設。整合物流鏈各環節的信息資源,穩步推進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完善物流業服務體系。規范發展物流師職業資格崗位培訓認證工作,加快培養各層次物流人才。高度重視引進高端和復合型現代物流人才。
(三)強化政策扶持,優化物流業發展環境。鼓勵城市物流配送實行品牌化、集約化、網絡化經營,培育“城市快運”品牌,引導城市物流配送企業統一標志、統一車型,并實行公司化管理,采用封閉兩廂式貨車運輸。引導和支持工商企業剝離低效的運輸倉儲功能和業務,積極發展專業化、社會化物流服務企業。在工業轉型升級中鼓勵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
(四)加強對物流業的指導管理,推動物流業快速發展。應加大對現代物流業的宣傳力度,普及現代物流知識,宣傳支持物流業發展的有關政策、工商企業優化企業物流的成功經驗和先進物流企業,提高全社會對加快發展物流業重要性的認識,為現代物流業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三、區域物流發展規劃的原則
區域物流規劃的過程是及其復雜和煩瑣的,建立的過程是需要一定時期,對物流的長、中、短期的發展目標,所掌握的資源,方案及戰略的設計都需要進行統籌管理。在建設的過程中只有遵循以下原則,才能使區域物流更加合理化,對區域經濟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戰略性原則。在進行區域物流的發展規劃時,對各要素進行長期,戰略性的設計。應從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出發,對規劃要素、取舍、建設標準要有戰略的眼光。對規劃要素的布局要有整體意識,在充分考慮到彈性的前提下,要充分考慮各種環境因素可能發生的變化,縮減成本的支出。
(二)系統性原則。物流本身系統性的特點,決定了在進行區域物流規劃的同時,必須對各要求進行系統的思考及設計。區域物流進行發展規劃的同時,必須把其放在大環境中即社會發展規劃中,整體與局部都要兼顧,保證突出重點,照顧一般,把物流區域的各個部門、各個環節充分的調動起來,結合社會力量,盡可能挖掘其潛力。
(三)科學性的原則。區域物流規劃時,對各種規劃要素進行科學的定位、分析、研究,并利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規劃,同時應與其他區域的社會中的文化、政治、教育等建設和發展相互協調。對各要素現狀的問題進行調查,調查后的分析,制訂規劃與方案。同時強調組織各部門、各環節相互協調,必須信息交流,相互銜接。總之,只有做到科學調查、科學分析,并采用科學的方法與程序,才能保證區域物流規劃的科學。
(四)可行性原則。在進行區域物流規劃時,對規劃的要素的定位、完成的目標、各項措施實施情況,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不是紙上談兵的空想。區域規則可立足于中長期的目標,此目標也需符合國情區域,使之具有可實現性。
(五)服務產業集群發展的原則。產業集群是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實力的有效形式。物流產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產業的支撐就沒有經濟的發展。物流產業集群規劃代表著區域發展的重點和方向,是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行動指南。
參考文獻:
[1]徐文靜.物流戰略規劃與模式[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2]馮之浚.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