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索亳菊高產、穩產、規范化種植研究。方法:采用組織培養苗、常規施肥、防治地下害蟲、化學農藥防治蚜蟲、扦插移栽苗等方法來提高產量。結果:采用組織培養苗種植方法比常規傳統種植方法提高40%以上,而且高產、規范化。結論:通過規范化種植可顯著提高亳菊產量和質量。
關鍵詞:亳菊;種植;規范化;研究
中圖分類號:S5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2-0177-01
亳菊產于我國安徽亳州一帶,是國內著名的四大藥用白菊之一。目前,亳菊的傳統種植模式影響了亳菊的產量,質量也令人堪憂。同時農藥的不合理使用,也使亳菊農藥殘留超標,給亳菊生產及國際貿易帶來負面影響。為推動優質道地藥材亳菊的產業化生產,我們在對菊花品種研究基礎上開展了亳菊優質高產規范化種植創新研究,現報道如下:
一、亳菊的種質研究
(一)亳菊分布及種苗標準
亳菊是我國藥用菊花分布于溫帶地區最佳的品種,勝于北方的祁菊、濟菊、懷菊等諸多品種。經選定的亳菊種質為菊科菊屬亳菊Dendranthemamorifolium (Ramat.)Tzvel.‘Boju’,形態特征為:每株有頭狀花序80-120個,著生于枝條上部,疏散排列成傘房狀。頭狀花序梗長2-3.8cm,頭狀花序直徑3-5cm,總苞3-4層,邊緣膜質,白色至淡褐色,中間草質綠色,外層總苞片長三角形,外層卵圓形,內層矩圓形。頭狀花序有舌狀花148-286朵,舌狀花雌性,頭狀花序外圍花白色,中心部分微帶黃色,頂端有3-5齒裂。舌狀花8-12層,外層長1.7-2.0cm,內層長1.6-1.8cm,內外層長度比約為0.93.管狀花4-50朵,基部有膜質鱗片。
(二)亳菊育苗技術
從亳州良種繁育中心引進組培種苗,在示范基地栽培后,進行分株繁殖、扦插繁殖。
苗床要求:
以土層較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或淤積泥沙土為好。與其他作物輪作,以避病蟲害。pH6.5-7.50的微酸性和堿性土壤。所選育苗地全面深耕,施入腐熟的農家肥60000--67500kg/公頃。整好的育苗地按畦面寬90-lOOcm、畦高15-20cm、畦溝寬20-25cm整出育苗地,地塊四周建排水溝。
扦插繁殖
3月下旬-4月中旬選用品質優良、植株健壯枝條。取其中段,按10-15cm長小段剪下,去掉部分小葉片,留下芽。行距20-25cm,株距6-7cm插于備好的育苗畦上,扦插深度約6-8cm。扦插好的苗,應壓實澆水。20天左右生根發芽后,施澆人畜糞水促苗。
分株繁殖
去除地上莖葉,從菊花的根兜分株,按規定密度栽于備好的畦面,按行距30cm,株距20cm。覆土3-5cm,壓實。如遇干旱應澆水保苗,同時注意病蟲害防治。
種苗標準
植株健壯、株高15cm左右,木質化30%以上,莖桿灰綠色,直徑0.3-0.5cm,7-9葉。須根10條以上。
二、亳菊高產栽培技術
影響亳菊產量的因素很多,我們針對亳菊影響產量的主要因素進行田間設計。小區l實驗結果表明采用組織培養苗可以明顯提高菊花的產量,而且菊花生長勢明顯比普通苗好。小區2在常規施肥基礎上,增施了含銅、鋅、錳、鎂、硼及磷酸二氫鉀,在花蕾形成期進行葉面噴施。增產也明顯。小區3:防治地下害蟲,采用辛硫磷50倍液進行灌根防治,能夠增產。小區4:化學農藥防治蚜蟲。采用20%氰戊菊酯(4000倍液),在亳菊蚜蟲發病高峰期5月和10月進行噴施。從田間統計來看,可以明顯提高產量,比防治根的害蟲增產明顯。小區5扦插移栽苗,采用春季3月菊花發芽后進行扦插育苗,獲得栽培苗,實驗表明能夠增產。CK區時留的種苗進行分株栽培,每畝施農家肥2000公斤,復合NPK肥40公斤,栽培苗5月,植株高度在40cm左右進行打頂,6月底之前進行第二次打頂。其他各小區與之處理相同。實驗產量見表1。
小區1:組織培養脫毒苗。小區2:增施微肥和磷酸二氫鉀。小區3:防治地下害蟲。小區4:化學農藥防治蚜蟲。小區5:扦插移栽苗
CK:常規苗,常規栽培
三、亳菊質量研究
近年來一種被稱作“大馬牙”的菊花品種,由于產量高、形態近似亳菊而被廣泛種植并作為亳菊銷售,使真正亳菊生產受到一定程度抑制。通過對亳菊和“大馬牙”品種揮發油、總黃酮成分、合歡素等有效成份的質量研究,發現有效成份前者較高。
四、農殘和重金屬含量測定
取規范化種植生產的亳菊進行DDT、六六六農藥殘留和重金屬含量進行測定。結果如下表:
五、小結
經過研究,基本查清了影響亳菊產量的因素,針對亳菊影響產量的主要因素進行田間設計,通過技術創新和技術集成,開展亳菊的提純與良種選育、規模化組培快繁,形成了亳菊高產規范化種植研究技術,制定了規范化栽培操作規程,建立亳菊質量標準等,使企業能生產出優質道地藥材,推動亳菊產業化生產。
參考文獻:
[1]高啟超.藥菊霜霉病的鑒定及致病性觀察[J].安徽農學院學報,1991,18(2):119
[2]鄒運鼎.異色瓢蟲對菜蚜的捕食作用[J].生物數學學報,1990,5(3):207
[3]蔡祝南.切花菊病毒病脫毒及脫毒苗檢測[J].植物病理學報,1992,22(1):14
[4]岳永德,花日茂.擬菊酯殺蟲劑的光敏降解研究[J].環境科學學報,1992,12(4):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