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的條碼技術在信息管理中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生產與生活需求,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智能標簽已經進入了人們的生活中,從各種磁卡的使用到物流標簽都可以看到智能標簽系統的應用,本文從其特征出發,介紹了其系統的硬件、軟件的構成與功能實現,說明其具有傳統標簽不可比擬的優勢,將成為物流、管理等領域的新熱點。
關鍵詞:智能標簽; RFID;系統組成;通信設計
中圖分類號:TP391.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2-0041-01
一、智能標簽的基本特征
(一)智能標簽的含義
支持智能化標簽的是RFID技術,是一種非接觸的識別技術,主要是利用閱讀器和射頻信號識別來完成對數據的采集,這個過程無需人工干預。隨著RFID技術的發展,其促進了智能化標簽的產生與發展。所謂智能化標簽就是RFID的一個應用形式,即射頻識別標簽,標簽可以制成自私性的標簽卷供應,形式輕薄靈活,方便使用,且智能標簽內可以儲存信息一共識別。
(二)智能標簽的特征
和以往的條碼相比較,智能標簽的優勢更加明顯,其特征如下:可以存儲信息,其容量隨著材料技術發展正逐步增加;數據可讀寫,智能標簽利用讀取器可以實現非接觸讀取,并可以將信息集中起來完成處理,以此可以讀取多個標簽,也可將信息寫入到標簽中;形式靈活,RFID在讀取信息的時候不受形狀與尺寸的影響,因此智能標簽就可以采用更加靈活的形式,小型化、多樣化是其突出的特征;應用范圍廣泛,傳統的標簽在環境改變的時候會受到污染,容易導致信息丟失,而智能標簽對水、油、有機溶劑等其他污染有較好的抵抗能力,因為其材質可以針對性選擇,且在黑暗中也可完成對數據信息讀取;標簽可以重復利用,RFID支持的智能標簽保存的是電子數據,可以反復讀取、寫入,所以標簽可以回收并在此投入使用。尤其是被動式的標簽可以省去保養的過程,更加的便利;標簽具有穿透性,在實際應用中如果標簽被紙張、布料等包裝材料包裹的時候,只要是非金屬物質,其數據信息仍然可以被掃描讀取,不受影響;閱讀的距離遠速度快,RFID技術的發展使其可以同時讀取多個標簽的信息,且速度快,只需要將智能標簽防止在掃描范圍內就可完成讀取,同時智能標簽可以通過加密進行保護。
二、智能標簽系統的結構與工作原理分析
智能標簽的基本結構有三個模塊構成,智能標簽:標簽中設置有芯片,其中的線圈作為通信電路,主要完成標簽與射頻天線之間的通信;射頻天線,同主機相連接,用于完成智能標簽與閱讀器之間的射頻信號傳遞;讀取器,通常與主機相連接,主要是讀取標簽內存儲的數據信息。
工作原理上看,指標標簽的工作是數據的載體,實際上就是RFID系統中的一個應答器裝置。在讀取中,標簽受到讀取器產生并發射的無線射頻信號的激發,而內部產生感應電流,芯片被激活;芯片就可將包含的數據通過標簽的內置天線向讀取器進行發生;RFID系統的射頻天線接收這個信號并經過天線傳送到閱讀器中,閱讀器對其進行解碼和調制即可獲得標簽中所存儲的信息。
三、智能標簽在射頻識別系統中的設計與實現
(一)硬件設計
系統的核心是讀寫裝置,系統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主控部分、I/O通信部分、存儲其部分、智能標簽通信部分。讀寫器的主控部分是利用一個芯片系統,復雜對讀寫器的各個部分進行控制;I/O通信部分則是控制讀寫器與外部計算機的信息交互,文本設計的讀寫器中利用串行接口與外部計算機相連,處理指令,并將讀寫器的相應指令傳回計算機;在讀寫器完成與智能標簽的通信時,要按照傳輸數據的需求來進行解碼,因此在這部分的硬件設計中必須考慮從CPU接收指令后必須按照約定的協議進行編碼,并將編碼后的信號進行調制然后利用天線傳輸,同時等待智能標簽的反饋信號,接收到反饋信號后將其進行解碼,傳回到CPU中,通常選擇讀寫器射頻天線的發射頻率為固定頻段。在設計中還應根據實際的應用情況選擇相應的讀寫距離,通過增加天線功率的方式可以獲得更遠的通信距離,保證智能標簽被有效的讀取。最后在讀寫器設計時還應設置存儲器,以此暫存智能標簽的讀取數據。
(二)系統的軟件功能設計
從系統的軟件層面上看,其主要應滿足以下幾個功能模塊的功能實現,主控功能、通信功能管理、存儲功能、I/O功能,以此處理與中斷功能等。主控功能就是可以完成對各部分的程序調度。系統在運行的時候通過I/O中斷從外部讀入主機的指令,在得到請求后將交由對應的模塊完成處理,如寫入標簽、讀取標簽等等,在處理完成后中斷的指令將響應信息反饋給主機。在系統運行中為了防止通信的誤報、操作超時等情況,當出現某個錯誤要被處理的時候,系統將產生中斷,中斷處理程序會及時的檢測錯誤的信息,并交由相應的異常處理程序完成處理,從而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
(三)通信協議的設計
通信是智能標簽實現功能的重要方式,為了方便處理數據,讀寫器工作的時候數據流可以表示為三層結構。在最低層是數據傳輸層,是讀寫器與外部主機完成通信傳輸的數據幀,這是外部主機箱其發出的命令請求。系統在接收到數據幀后,就會校驗其完整性,然后才從傳輸層數據幀中分離出指令層數據,根據指令的類型完成下一步的操作,如發送指令給標簽、訪問內部數據等等。指令層數據與提供外部編程接口的數據應保持一致,用戶按照協議提供的任務層數據,就可完成與讀寫器的交互。協議層主要是完成智能標簽數據交互的相關數據,這層數據包括了:標志域、指令域、參數域、數據域、循環校驗等,各個不同的域利用整字節序列構成。
四、結束語
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標簽在生活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其極大的提高了人們對物流管理的效率,尤其是隨著技術發展可印刷的智能化標簽將進入人們的生活,這可以改變傳統標簽的局限性,使得其最終代替傳統的條碼識別系統,進入到物流、管理中。
參考文獻:
[1]吳建浩.無線射頻標簽RFID浪潮席卷全球[J].電子產品世界,2007,(03)
[2]苗增陽.射頻識別技術的應用實現和思考[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09)
[3]丁健.射頻識別技術在我國的應用現狀與發展前景[J].射頻世界,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