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政府一直是市政排水事業建設、管理與服務的主角。近幾年來,隨著包括排水事業在內的市政公用事業進行市場化改革,城市排水管理面臨著管網管理真空、政府職能失位以及責任主體不到位等多種銜接性問題,這些都是政府日常管理中想管卻難管的工作。
關鍵詞:排水;管網;管理
中圖分類號:TU9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2-0203-01
城市排水是城市市政工程的主要基礎設施之一,有效地控制城市排水,同時也是控制水污染、改善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措施,對城市社會和經濟發展具有全局性的重要影響。加強城市排水管理,對于保障城市排水設施安全正常運行,防治城市水環境污染,對保護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影響。但從目前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改革來看,或局限于污水處理領域,或局限于排水管網的技術性問題,對于多元責任主體下的管網管理模式的研究還基本屬于空白,本文的研究將不僅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對于更好的開展我國城市排水管理的實際工作,解決實際管理工作中的困惑和難點,更具特別的實踐應用價值。
一、影響市政管線改造工程設計的幾個重要因素
(一)相關用地與工程專項規劃。在進行管線設計之前,應收集本片區最新用地與工程專項規劃,了解本次設計涉及的管線種類和片區內管線使用的基本情況和存在問題,如水源、電源、氣源、排水體制、污水出路、雨水出路等,還要明確各類設計管線的管徑、尺寸或孔數等。
(二)現狀管線資料。設計前應收集本次設計范圍內的現狀管線資料,缺少此類資料的應要求建設單位對現狀管線進行勘測。如果對現狀管線情況不了解,直接影響管線設計的合理性,甚至導致管位重合、管線標高沖突等問題,給管線施工帶來很多麻煩和困難。
(三)與相關管線主管部門的溝通和協調。由于市政管線種類繁多,各有各的主管部門,如給水管線由水務部門或自來水公司管理,污水與雨水管線由水務部門或排水管理部門管理,電力管線由供電部門管理,通信管線由各通信運營商管理,路燈管線由城管部門管理,燃氣管線由燃氣公司管理,熱力管線由供熱部門管理,因此在管線設計過程中,應征求各管線主管部門對管線設計的意見與要求,對合理的意見和要求應納入設計進行修改,以滿足日后管線的管理和使用。
二、實例分析
下面以某大橋新建工程和路市政改造工程實例,談一談市政管線改造工程設計的主要內容和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法。通過對現場的踏勘,初步了解新和路的現狀管線主要有給水管線、排水管線(合流制)、電纜溝、通信管線和路燈管線,再根據現狀管線物探資料對現狀管線的具體位置、斷面尺寸、管材情況進一步了解,為下一步對現狀管線進行分析,判斷其是否滿足規劃要求、是否滿足使用要求等做好準備工作。
(一)工程管線平面設計。道路北側布置:現狀給水管線和雨水管線、設計通信管線、照明管線、燃氣管線、污水管線;道路南側布置:設計電力電纜溝、照明管線、給水管線、污水管線及雨水管涵。給水管線、電力管線、通信管線和燃氣管線通常布置在道路的人行道下,雨、污水可布置在機動車道下。道路北側的現狀給排水管線能夠滿足規劃和使用要求,本次設計保持其現狀主線管位不變,只對局部進行改造;排水設計為雨污分流制,按規劃增設污水管線,接入道路起端已設計的松福路污水系統;設計通信管線將多家通信運營商的通信管線,集中布置地下在同一管溝中,通信管線管孔需要量根據業務預測和具體情況分析確定,并增加適量備用管孔。照明管線隨路燈位置敷設,距道牙0.5米。道路南側現狀給水管線和電纜溝能夠滿足規劃,但受道路改造影響需廢除后在新的位置重新建設。電力管線以電纜溝的形式敷設。道路南側現狀箱涵涵頂基本無覆土,末端為蓋板渠形式,最終接入現狀同富裕泵站。由于本次道路擴寬使原箱涵移至車行道下,而原箱涵結構不滿足車行道荷載要求,本次設計對箱涵進行部分重建。并增設污水管道。照明管線隨路燈位置敷設,距道牙0.5米。
(二)工程管線縱斷面設計。新和路設計管線根據標高從上至下分別為電纜溝、照明管線、通信管線、燃氣管線、給水管線、雨水管線和污水管線。本次設計雨、污水管線標高受上下游限制,標高基本已經確定,其他管線標高應依據雨污水標高進行確定。由于道路南側雨水箱涵涵頂無覆土,電力、通信和燃氣支管在穿越箱涵時需從箱涵下方穿越,電力、通信管道在箱涵兩側設置超深井使支管穿越箱涵,燃氣支管在穿越箱涵時采取設置套管的保護措施。給水和污水管線采用雙側布管,不與箱涵產生交叉。設計管線與道路北側保留現狀給水雨水管線交叉時,設計管線進行避讓。管線在交叉時,應以“壓力管讓重力流管、可彎管讓不可彎管、支管讓干管、小管讓太管、臨時管線讓永久管線”為原則,如管線交叉時垂直凈距不能滿足規范要求,應采取保護措施。
三、常見問題處理
(一)管線間距不滿足規范要求。由于管線改造工程會受到各種因素限制,有時會存在管線平面凈距、垂直凈距或管線與樹木、建、構筑物之間的凈距無法滿足規范要求,為保證各類管線安全的使用,應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常見的保護方式有設置套管、混凝土包封和設置管溝。燃氣管線在穿越路口時,也采取一些保護措施。新和路其中一段拓寬段由于燃氣管道與樹木凈距不滿足規范要求,采取了套管保護方式。
(二)管線豎向標高沖突。給水、電力、通信和燃氣管道在與其他管線豎向標高沖突時,可通過設置彎頭、加設電力、通信井的方式進行避讓,雨、污水管線一般是重力流,管道無法彎曲,若由于某些原因豎向標高沖突時,只能采用倒虹吸或設置交匯井的方式進行避讓。倒虹吸設計時應滿足以下要求:最小管徑宜為200mm;管內設計流速應大于0.9m/s;宜設置事故排出口或設置雙管倒虹吸;進出水井內應設閘槽或閘門;倒虹管進水井的前一檢查井應設置沉泥槽。如污水管相比雨水管管徑較小時,可在交匯處設置一座交匯井。將污水管改用生鐵管直接穿過交叉井,而雨水管線在井中斷開。給水管一般應從排水管上方穿越,若必須從排水下方穿越時,給水管管材應采用鋼管或增設鋼套管,以免水質受到污染。
四、結束語
總之,市政管線改造工程的綜合設計就是為了避免了各種工程管線在平面和豎向空間位置上的沖突和干擾,因此對整個工程中的非常重。合理的管線綜合設計還可以確定各類管線的最佳埋設埋深,節約有限的地下空間,節省整個工程的投資,對建設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節約型社會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閆福.市政綜合管網工程管理實例[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精選,2007,1
[2]谷金明,孟德軍.淺談市政道路綜合管網工程監理體會[J].建設監理,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