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農業產值的增加,農業的快速發展使原始的耕作工具已無法適應當前發展的需求,現在的農業已基本實現了機械化作業,這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我國農業的現代化水平。農業機械的廣泛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糧食的產量,提高了農民的耕種水平,使農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去增加副業收入,有效的改善了農村的經濟條件,使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有了較大的提高,有利于農業生產規模化經營的實現,為實現現代化農業建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生產;作用
中圖分類號:S220 文獻標識碼:A
1 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
1.1 提高農業勞動生產效率和農產品的商品率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農業機械在科技的推動下,不僅能滿足農業生產的需求,農業機械也擁有了較高的技術性能,這些機械具有先進的技術和控制機構,簡單易用,操作的風險性低,對操作人員的安全有很好的保護。同時這些機械都是針對農業的特點來研制的,所以不僅可以用在耕地、播種、噴藥等多個方面,還可在農閑時進行道路運輸,具有很好的綜合性,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搞了農業的生產率,特別是對于大規模的種植區域,農業機械的應用更是保證了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并有效的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也使糧食的畝產量得到了較大的提高,生產出來的糧食更多的推向了市場,增加了產品的商品率。
1.2 推動農業社會化和商品化生產
農業機械化的使用,使農業的產值大幅提高,糧食的高產已不僅僅能滿足自給自足的需要,多余的糧食被推向了市場變成了商品,這有利的促進了農村經濟結構的轉型,提高了農民的收入。
1.3 促進農業與非農業的協調發展
農業機械化的廣泛應用,使農業蓬勃發展起來,農業的發展進步同時也帶動了一些非農業產業的快速發展,如運輸業、機械制造業、產品加工業等,這些行業的發展又反過來帶動了農業技術的快速進步,從而加快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進程。
2 農機化設備在大規模農業生產中的運用
2.1農機化設備替代大量勞動力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鎮化發展進程加快,農村很大一部分人口向城市轉移,特別是青壯年人不喜歡在農村生產勞作,這使得農村的勞動力普遍不足,在這種情況下,農業機械化設備的廣泛應用,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農村勞動力不足的現象,提高了耕種的生產效率,使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同時在機械化的耕種下也實現了糧食畝產量的增加。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從機耕、機播、機收這三個過程中農業機械化設備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據一項調查表明,機械設備在的農業生產過程的三個方面從03至09年均增加了20個百分點,這充分表明了農業機械的廣泛使用,為我國農業帶來的巨大效益,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2農機化設備的使用有利于糧食生產搶收
農業生產是一個在特定條件下特定時期進行的經濟活動,其時間性較強,如果錯過了播種的時間,那收成就無法保證。收獲期是前期所有工作的成果體現,所以在這個重要的時期,農業機械設備充分的發揮了其快速作業的特點,使其更有利于完成人畜力無法達到的作業效率和作業質量。例如,水稻插秧機的插秧效率是人工插秧作業的二十倍,一臺水稻聯合收割機可替代近兩百多人工作量,一臺玉米收獲能力相當于七十個人工同時工作,生產效率幾乎提高了幾十倍,這樣使用機械就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農業生產勞動強度,從勞動力成本上每畝還能節約一部份。如果沒有農業機械的廣泛參與,大范圍的農業搶收搶種工作是難以完成的。在農業生產中我們很多地方都要靠農機設備以實現精耕細作。多年來我國大力推廣的節水灌溉、精量播種、化肥深施、高效植保、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等多種農業機械化設備進行環保節能的生產方式,以提高生產用水、種、肥和藥的利用率,大大的改善了耕地的質量。
2.3抗旱抗洪等抗災救災中的農機化設備的運用
在農業生產中,免不了出現干旱、洪澇等災害。在抗災的時候,農機化設備也會應用其中,比如抽灌機、農用運輸機等。而災后為了加快恢復當地農業生產和減少因災損失,抓緊時間搶種、搶播,機械化農用設備更是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據統計,每年農機完成的抗洪排澇平均面積近1億畝,排澇量達到七百億立方米,拉運土石方9000萬立方米用于抗洪搶險,利用灌溉渠及抽水設備用于抗旱抽水面積達6億畝次,抽水600多億立方米。在整治病蟲害方面,還投入了大量的農業機械植保機械和多個農用航空站及飛機。這些都對森林植被等種植業的各種病蟲害防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3 農機化設備在室內或大棚等種植的應用
塑料大棚主要用于蔬菜、園藝等種植業。大棚規模的大小樣式各異,結構較為簡單,成本的投入也較少,在其中使用的農機化設備種類很多,但都屬于小性化、便攜化、易操作化一類。例如棚室內耕整地機械是以配套主機為小型手扶拖拉機的小型耕作機械,工作方式以旋耕整地為主,為了還能進行犁耕、開溝培埂、除草等作業就需要更換部件后進行。在溫室大棚內使用小型耕整地機械可以提高作業效率和耕作質量,這些都是人工鋤地,鏟地的勞動方式無法比擬的。在室內或大棚種植中還最常用到的是滴灌設備,微滴灌技術相比于大田的大水漫灌,其優勢在于,節水程度很高,據測算可以節水達到漫灌方式的三分之二,并且這種灌溉方式能改變水流量,對棚內的濕度進行調節,有效防止病蟲害的發生,使得大棚種植與不采用大棚種植相比其產量增加幅度在三成左右,經濟效益顯著。雖然滴灌技術及其灌溉設備的運用好處很多,但是它也需要因地制宜,比如在鹽堿問題比較突出的地區,因為采用微滴灌技術使得施水量變小,這很容易造成土地的返堿,對作物生長會產生很大程度的影響。
結語
隨著國家對農業的大力扶持,農村已完全改變了過去手工勞作的時代,農業機械已成為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一部分,現在在農村,不論是大規模的種植業還是小規模的養殖業都已廣泛的使用農業機械進行生產,不僅提高了生產率,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同時也成為改造傳統農業的重要載體,為農業的增產增收奠定了堅定的基礎,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 楊艷華.農業機械化的現狀、問題及解決方案 [J].中國科技信息,2011.
[2] 馮啟高,毛罕平 .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及對策 [J].農機化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