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的林業建設發展的速度還比較緩慢,森林資源的增長速度與林業的發展密切相關,但是在我國目前的林業發展中,林業生態建設日趨成為國家和人民關注的目標,并且在社會經濟發展中也占據了重要的位置。林業生態建設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進行林業生態建設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對此作出了闡述,并且針對這些問題制定了有力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林業產業;林業生態;建設;發展
中圖分類號:DF413.2 文獻標識碼:A
1我國的林業生態建設直接影響林業產業的快速發展
過去一段時間內我國在發展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忽視了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使得生態環境惡化,對國家和人民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生態建設的發展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并且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無論是在經濟建設上還是在人們的生活中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和人們的生活質量密切相關。由于過去的時間里人們缺乏生態觀念,使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生態環境的破壞,使得大自然對人類實行了報復式的行為,洪水災害,沙塵暴等等自然災害都是大自然都人類進行的懲罰。人類在發展經濟建設的過程中,一味的從大自然中索取,而沒有考慮到對大自然的補償,所以使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人類為自己的這種行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林業建設在生態環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植被能夠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對于洪澇災害有很好的調節和控制能力,林業帶的建立,防止沙塵暴的出現,并且森林的含水性比較高,對土壤的蓄積能力強。同時森林有很強的空氣凈化能力,在城市中的綠化帶,是有效的噪聲隔離帶,并且對于城市中的廢氣有很好的吸收能力,在凈化了城市的空氣的同時,還美化了城市的環境。生態環境的破壞,還加劇了生物危機,大量的物種瀕臨滅絕的狀態,生物多樣性受到破壞。森林面積的減少致使溫室效應的加劇,全球面臨氣溫上升的險境。這其中的每一項因素的變化都和森林的植被有密切的關系,所以我們國家加大了對林業生態建設的力度,對于林業發展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并且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來執行。但是在總體來講,我國在林業方面的生態建設還是破壞要相對大于治理,所以說對我國的林業發展來說,這將是一項非常嚴峻的課題。
20世紀末,隨著國家六大林業生態工程的相繼啟動,我國的林業生態體系建設步入了快速發展軌道,近年來生態環境的恢復和治理成效顯著,生態環境整體惡化的趨勢得到了初步遏制,局部乃至區域性的生態環境開始好轉。但是,由于經濟社會的調整發展生態建設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森林生態基礎還十分脆弱,生態建設的速度與高速發展的經濟不相協調,部分地區水土流失仍呈上升趨勢,洪澇、干旱、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頻發,極端性天氣增多等主要原因:
1.1我國森林資源底子薄,表現在問題不足,人均森林面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質量不高,平均每公頃林分蓄積量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5%左右;分布不均,我國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工區和東北地區,西部森林資源極度匱乏;經營水平低,人工林經營水平不高,樹種單一,林木過量采伐現象依然存在。
1.2人口、經濟調整增長帶來對森林資源的高需求,森林資源與社會需求之間的 仍相當尖銳,帶來森林資源的巨大消耗。
1.3林業投入長期不足。近年啟動的國家林業六大生態工程的建設資金主要來自國債資金,國家財政資金所占比重不高,生態建設投入保障體系尚未建立。
1.4林業行業各項改革滯后于其他行業,管理體制、運營機制不順,影響社會資源向林業行業集中,制約了林業生態建設的發展。
1.5我國主要林區90%為山區,森林生態區位重要的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地區,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問題還沒有完全協調好。中國林業尚處在較低層次的發展階段,森林資源增長緩慢與社會對林業日益增長的多種需求之間的矛盾成為現階段林業的主要矛盾,生態需求成為社會對林業的主要需求,生態建設成為林業建設的首要任務。
2發展林業產業必須正確處理與林業生態建設的關系
和諧社會一方面要求社會經濟的發展應在木資源的承載力之內;另一方面,要求在資源可持續的基礎上,達到社會經濟的發展。換言之,既要做到林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又要參與整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里面既包含要不斷發展林業產業,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林產品的需求,又包含加強林業生態建設,滯社會對生態的需求。林業產業和林業生態建設作為林業整體中的兩個方面,兩者之間有著天然的密切的因果關系。
2.1林業產業與林業生態的矛盾與制約。
林業產業和林業生態之間存在著矛盾與制約的關系,這種矛盾與制約關系主要是由人們在林業生產過程中,不同利益取向和與勞動者自身利益關系不同造成的。在林業生產和再生產過程 中,投入和耗費一定的勞動,同時會產生一定的經濟和生態效益(可能是負效益),但這兩種效益被勞動者感覺到的時間先后和效果是完全不同的。發展林業產業主要產出體現的是經濟效益,勞動者的獲得是直接可見,與勞動者之間是眼前的局部的直接利益關系;而生態建設主要產出的是生態效益,生態效益的體現是一個累積的過程,是不容易被立即感覺到的。
2.2林業產業與林業生態的依存與促進。
在對林業經營發展的過程中,其實林業產業和林業生態建設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并且互相制約,從辯證的角度來看,它們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從發展的基礎來看,它們都是以森立為基礎的,無論是林業產業還是林業生態建設,失去了森林,也就無所謂發展,所以所在這方面二者是有利益共同點的。
在林業產業中,是以森林的數量和產量為依托來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目的。而林業生態建設也是以森林的覆蓋率高,森林質量優而實現生態效益最大化。從這個觀點來看,二者是相互依存的。
而從實質意義上來講,林業產業的發展是建立在林業生態建設的基礎之上的,林業生態建設是發展林業產業的基礎。林業生態建設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和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林業生態建設中,主要是以森林體系為主,在森林這個巨大的群落中,生存著龐大的生物鏈,是一個巨大的基因庫,生物種類的多樣性,使生態環境能夠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森林具備非常強大的空氣凈化功能,可以有效的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而林業產業實質上就是以木材和林業副產品的銷售來實現經濟價值的,生態環境建設在方面很好的滿足了產業發展的需求。林業產業的發展可以依靠森林生態系統內在的發展規律,善加利用,不僅可以提高生產率,并且可以實現和林業生態共贏的局勢。
參考文獻
[1]史小娟.試論林業產業的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的關系[J].林業科技情報,2012(02).[2]孫建.全面推進我國林業產業的協調持續發展[J].木材工業,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