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高校圖書館在構建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的同時,注重文化傳承與服務創新。在為老師和學生服務的同時開創品牌服務,提高館員素質,改善溝通機制,提高服務質量,打造校園文化。關心民族文化遺產。通過圖書館館員的言傳身教。把圖書館文化傳承下去。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文化傳承;服務創新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6-0124-01
圖書館是文化教育服務機構,而其文化教育職能是通過其服務來體現的,它擔負著文化傳承和創新服務的功能。館舍、館藏和技術設施等項形成了圖書館的物質文化;而各項管理體制、規章制度和組織結構形成了圖書館的制度文化;圖書館館員的服務、敬業精神、價值觀的取向、使命感等精神層面的內容構成了圖書館的精神文化,三者缺一不可,他們構成了文化氣息濃厚的圖書館文化。
一、服務教學科研,打造專業特色的圖書館文化
近些年來,我國圖書館通過豐富的館藏資源,優雅的閱讀環境,靈活的服務形式為教師和學生的學習和研究提供服務。圖書是人類文化 的主要記載者,其中包含著重大的歷史事件和文化知識,為人類提供發展所需要的精神財富和文化營養,推動人類的進步和發展。隨著時代的更替高校圖書館的館館舍、組織結構、服務內容都有很大變化,在知識網絡時代,圖書館對學校的教學科研開展專業深層次服務,主動為讀者提供文獻服務和信息服務變為知識服務,提高館員在讀者心中的形象進而提升圖書館的整體服務水平。
圖書館在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方面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圖書館通過所收藏的各學科文獻,通過方便快捷的信息資源,獲取知識和信息的各種手段使讀者突破時空的局限,汲取人類豐富的精神文化營養從而培養高尚的情趣和文化素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陶冶健康的人格和美好的情操。
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我館看到這個消息后馬上在館藏中有關莫言的各種書籍、刊物、報紙包括電子圖書發到校園網上,吸引了不少師生走進圖書館。方便了讀者借閱,使服務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高校圖書館發揮教育職能,必須重視為教學人員提供文獻信息服務,教師是以教學為主,為了搞好教學工作,他們要掌握本學科、本專業的發展水平,及時獲得本專業最新的國內外有關資料。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這就應該讓館員深入到教學一線聽他們的想法和意見。主動詢問他們的需要,并向他們推薦有關的書籍和資料。主動提供深層的文獻信息服務。進而提高圖書館的整體水平使圖書館的資源共享。
二、關注傳統文化,傳承校園建設
享譽世界的杰出華美圖書館專家和圖書館學家,他在《現代化圖書管理》一書中寫到“管理離不開文化”應該在不同國家各自的文化環境與管理哲學思想體系中對其進行科學的批判,去其糟粕虛心吸取精華。一個沒有文化氛圍的校園,即使建筑再繁華也只能認人感覺到一種暴發戶的侈與蒼白,而一個圖書館如果沒有文化氛圍充其量只能是一座堆砌圖書的倉庫。學校要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圖書館是重點之一。
近十年來,我校更是將育人惠生與服務社會并舉,從對學生負責到對社會負責,這不僅是對教育職責和理念的踐行,更是對學校文化和精神的重建。“心懷責任,輿聞世事”,這是大學之道,也是成就百年醫專的必由之路。
而今,我們要超越自身的積淀、歷史的眼界,每前進一步都要有更充分的準備、更高遠的站位和更虔誠的姿態。我校黨委向全校師生發出捐贈圖書的倡議,號召廣大師生員工凝心聚力,也是對提升醫專精神的一次點睛、一次洗練。
為了傳遞同窗友誼,激勵學生的愛校情懷,校團委面向全校師生開展“書籍傳友誼,愛心獻學校”捐書活動。號召廣大師生盡己所能,積極向我校圖書館捐贈圖書資料,豐富館藏,為師弟師妹留下精神財富,為學校發展作出貢獻。我校各系部團總支分別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捐書儀式,實習生們積極參與,并紛紛在書的扉頁上留言。眾擎易舉,眾志成城,讓文化傳承,讓真情傳遞,讓愛心永駐。
圖書館通過不斷向讀者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潛移默化地提高人們綜合素質,提倡文明,引導讀者的思維意識價值觀念、行為規范、道德標準、維護社會的穩定形態,促進社會的文明和發展的形成推進社會的進步。
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說:“文化的生與死,不同于生物的生與死,它有它自己的規律,它有它的基因也有它的種子……種子就是生命的基礎,沒有這種延續下去的種子,生命也就水存在了。文化也是一樣,如果要是脫離了基礎、脫離了歷史傳統,也就發展不起來了,因此歷史和傳統就是我們文化延續下去的根和種子。從中國悠久的文化培養出來的精髓,主動自覺地維護一種文化的歷史和傳統,使之得以延續并發揚光大,是全社會人都要共同努力的。
三、搭建與讀者構通平臺,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圖書館既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反映社會歷史變遷的歷史畫卷;又是一個廣泛的洞察全社會需求的信息資源窗口,政治、法律、歷史、地理、經濟、自然、文化至民俗鄉風,物資資源等方面的信息和即時信息,都保存在圖書館里。圖書館和讀者的關系是“魚與水”的關系,館員不但要注重對文獻信息資源的收集、積累、保護和整理,更應注重培養學生不斷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包括能熟練運用各種檢索工具,檢索系統和計算機網絡獲取信息。
圖書館的傳統服務是以本校館藏文獻為中心,開展被動服務,而新型圖書館模式是以讀者需求為前提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資源和館藏文獻資源,為讀者提供個性的文獻信息服務。館員要敢于接受不斷更新的信息新信息、新技術的挑戰。有超前的服務意識、有引導和指導讀者利用圖書館的信息資源,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在不斷改變,服務內涵在不斷擴充。讀者的服務要求在不斷提高。例如:數據庫管理、網上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網絡管理技術、多媒體技術等需要館員去掌握和不斷學習。并且運用到圖書館業務工作中。館員的角色在不斷轉變,加強圖書館與讀者之間交流,不僅有利于讀者在學習中進步,更有利于圖書館工作的開展。
總之,圖書館只有創新才能有所發展,有人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整理和保存民民族文化遺產是我們地責任和義務。它對傳承和發掘我國民族文化遺產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走向21世紀:高校圖書館的新理念[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1,3.
[2]地方院校圖書館要圍繞教育職能做文章[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1,2.
[3]談清華大學圖書館特藏工作中文化傳承和服務創新的融合[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1,2.
[4]高校圖書館志愿者管理與服務創新[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