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市場經濟和信息技術發展,現代物流飛速發展,這就急需一大批現代物流人才做支撐。本文通過分析我國物流人才需求現狀,進行物流人才現狀思考,并針對現狀問題提出物流人才培養對策。
關鍵詞:物流人才;需求現狀;培養對策
中圖分類號:F25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6-0160-01
現代物流作為經濟全球化與信息化產物,近年來一躍進入我國市場,以系統化的目標制定、集成化的功能,規范化的作業,市場化經營,電子化信息以及周全的服務,促進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適應現代物流的需要,物流人才的質量越來越得到重視,培養一批符合我國國情的物流人才,成為各大院校進行物流管理教育的重心。
一、我國物流人才需求現狀
現代物流作為一種新興物流模式,刺激著物流人才的培養,而現階段我國現代物流人才在數量與質量上都存在不足。
(一)物流人才數量上供不應求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對物流的認識,仍停留在產品出廠后的包裝、運輸、裝卸、倉儲,其操作很大成分是人力,不需要高技術含量,這就直接影響物流人員的教育與學習。在物流人才培養上缺乏相應的教育保障,很多高校沒有物流專業,有的高校雖然開設了此課程,但其招收人數或是報考人數較少,例如我國目前高校就讀物流專業的學生總數不足10萬人,就2011年應屆畢業生來看,僅占總畢業人數的二十分之一,這就造成現代物流人才的缺失。同時,由于教育水平與培養水平的限制,很多物流專業性人才,管理性人才不能滿足物流行業發展的需求。
(二)物流人才低質量與市場需求高質量相矛盾
物流作為一種新名詞,被引進市場,刺激著一些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的出現,但是由于新事物的適應時間較長的原因,以及我國本身物流觀念的落后,造成物流人才質量不高。現階段,我國物流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精、尖的專業性人才。物流行業獨立發展性低,很多物流企業由一些運輸企業或是倉儲企業改造而來,這就造成經營管理中物流知識與理論的缺失,即使一些原來具有運輸、包裝、倉儲等經驗的管理人才進入物流行業,但是他們的管理知識結構,仍不能適應物流管理現代化,信息電子化,作業規范化等要求,造成了經驗與實際想脫離。現階段,物流人才的培養,對于高校來說是片空地,由于教學內容老化,教學模式僵化等,引起物流專業學生質量不高,這集中表現在,學生對企業物流管理水平的現狀分析不到位,專業基礎不扎實,專業實踐能力較低等方面,這就直接造成物流行業對物流人才的高質量需求與物流人員低質量供應的矛盾發生,進而影響了物流行業的發展。
二、造就現代化物流人才的對策
現代物流不同于傳統物流,其更講究物流過程的信息電子化、管理智能化、手段現代化與服務系列化等,學校是物流人才培養的主力軍,為適應現代物流需要,面向現代物流的人才培養模式被引進教育,進行物流人才專業化、實踐化培養,成為造就現代物流人才的主要途徑。
(一)加強培養“硬件”投入,擴大物流人才基數
物流人才數量的缺失,是物流行業發展的直接阻礙,這就要求進行“硬件”擴展,為培養物流人才創造廣大的空間。
一方面,擴大高校人才培養基地。到目前為止,開設物流專業的學校較少,有的學校歲有相關專業的設置,但在招生人數上偏少,這就直接造成物流人才基數小,不能達到市場的實際需求,所以,以資金支持、設備投入、專業設置等方式加大學校物流學生的吸納,成為擴大物流人才基數的首要條件。另一方面,吸納高級物流人員。就我國現階段物流發展來看,專業物流人才數量小,其直接的增加途徑就是對外員的吸納,這就要求政府以及各類物流企業以積極的態度展開外員引進,確保國外高端物流人才為我所用。
(二)提升“綜合軟實力”,提升物流人才質量
一是,樹立現代物流培養目標。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學校管理者的教育理念,直接影響實際教育的開展,在物流人才培養中,必須要以現代教育觀念為支撐。物流是一個科學而系統的業務領域,其設計領域的規模性與豐富性是任何一個流通行業為所能及的,這就要求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在教學中以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業務能力與人文素養相結合的思想指導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適應現代化需要的物流人才。
二是,進行專業課程設置,完善課程體系。由于物流學學科的綜合性,要求在其課程設置中將經濟學、工程學、管理學、社會學等方面的內容引進課程教育之中,使學生全面化的掌握物流基礎知識,但是,在引進內同教學過程中必須以學生實際與我國市場實際為出發點,建立既能適應市場需求又能提升學生物流能力的課程。在課程設置中以基本知識的傳授為基礎,如運輸、包裝、配送、制單結匯等;以能力提升為發展方向,如在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引進物流系統的規劃設計課程,運用IT技術能力的培養等,針對我國國情充實新課程,如電子商務、供應鏈流程、物流成本分析等,以保證物流專業學生的專業化能力與全面化知識的提升。
三是,充實師資力量。教師素質高低直接關系教學成敗,直接影響學生能力的培養。一方面,提升教師專業素質。通過教師物流專業培訓,加強教師間交流與合作的形式,吸納先進教師等方式,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建設一支數量相當,結構合理,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另一方面,加強教師思想建設。教師為人師表,其自身素養對學生默化這學生的品格,這就要求加強教師思想建設,以傳統文化、人文培訓等方式提升教師人文素養,以達到為學生樹立良好到的示范,促使學生思想素質的實現的目的。
四是,加強實踐培訓。物流業操作性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直接決定著學生對市場的適應能力,這就要求展開實踐性教學。一是,積極創設實踐情境,通過案例講述、模擬訓練等,促使學生操作性訓練;組織學生進行市場調查、實地考察以及企業實習等,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二是,創設條件,展開學校與物流企業的合作,為學生實踐提供實踐場所,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我國物流實踐性人才需求的實現。
三、總結
我國物流人才需求現狀決定了物流人才的培養方向,只有充實物流人才數量,全面提升物流人才的理論知識,實踐能力以及綜合素養,才能適應物流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覃家銳.我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現代經濟(現代物業下半月刊),2009,5.
[2]吳峰.國內外物流人才教育比較分析與啟示研究[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9,4.
[3]尹立新.適合我國國情的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中國商貿,2011,10.
[作者簡介]何靈,女,西疇人,碩士,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社會保障、人力資源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