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企合作是現今中職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也是現今職業教育發展的助推器和必經之路,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出現“一頭熱”現象,導致其在實際運行當中面臨尷尬境地,本文結合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特質,結合市場規律,來探索共贏的校企合作形式。
關鍵詞:校企合作;企業校區;模式
中圖分類號:TP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6-0158-01
校企合作是大中專院校謀求自身發展、實現與市場接軌、大力提高育人質量、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一線實用型技術人才的重要舉措,其初衷是讓學生在校所學與企業實踐有機結合,讓學校和企業的設備、技術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以切實提高育人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校企合作是中職學校實現教育教學改革,提升辦學吸引力的必由之路。為此,校企合作也是近年來,中職學校關注的焦點,但在實際運作當中,盡管學校甚至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效果并不是很明顯,出現了一邊熱,一邊冷的格局。
應用電子技術專業面向現代電子技術行業,適應高科技電子產品和設備的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培養具有現代電子技術專業理論知識和應用能力,可從事現代電子產品開發、生產管理、設備維護、電子工藝與質量管理、技術支持、工程施工、產品銷售及售后服務等工作的高技能專門人才。作為一門實用性和操作性很強的專業,理論結合實際顯得相當的必要和重要,而作為中職學校,要搞好專業的教學,走校企合作辦學之路是上上之選,本文將結合專業本身特點,談談其專業校企合作模式的構建。
一、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校企合作對象的選取標準
1.具備較為完整的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崗位群作業流程和崗位;
2.具備較強的理論水平和科研水平,并具備較強的業務能力;
3.具有培訓資質或相關人才儲備;
4.能大批量消化吸收應用電子技術類相關人才;
5.應用電子技術類人才在其業務中所占比例不低于50%;
6.有相關意識的企業。
二、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校企合作模式
結合前人研究成果,本人認為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校企合作主要模式主要有幾下幾種:
(一)人才培養方案和模式上的校企合作
這個階段,企業并不實際參與較為實際的教學工作,當通過行業專家座談的形式,結合行業用人需求預測分析,為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的確定和修正提供建議,并就具體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進行良好互動,避免避免造車。在這個基礎上,可以進一步實現校企共同編寫教材,設計實訓項目和案例,共同設計人才培養考核評價體系并參與考核。這一模式企業人員參與校企合作可以通過支付相關報酬給予彌補。
(二)聘請行業專家授課的校企合作模式
這一階段是在第一種模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在人才培養模式和業務流程均建立起來的情況下,實訓環節教學采取直接聘請行業專家授課的形式。這種模式主要的優點在于其實施比較簡單易于控制調整。這個階段,為吸引企業參與,可以采取資源互換的模式進行,甚至業務上支持的模式進行,比如學校的給企業員工提供技能培訓,企業專家為學生提供指導的方式進行。
(三)訂單培養模式
針對較為大型的應用電子技術人才需求機構,可以采取訂單培養的模式進行合作,具體操作可以從以下著手:
1.校企雙方進行嚴謹論證磋商,確定訂單培養方向、規格、質量,并明確相關責、權、利,同時簽署相關協議文件。
2.制定學生選拔標準,籌劃招生事項。
3.選拔學生,成班。
4.校企雙方按照既定的教學分工,組織教學。
5.及時調整修正教學內容。
6.學生畢業技能考核。
7.學生進入企業。
8.總結辦班經驗。
這種模式,校企雙方全程參與每個環節,需要保持緊密溝通,雙方合作的范圍深入廣泛。
(四)校企合作辦學模式
這種模式的基于把教育作為產業來運作,企業參與其中的目的就是獲得經濟利益,前提是企業在應用電子技術專業領域具有強大實力和影響力。這種模式能充分發揮企業的能動性,能調動企業所有能量,企業是全程參與的,包括招生、教學、設備投入、實訓基地建設等,這種模式有利于將企業的先進理念和成熟經驗技能系統化的傳遞給學生,同時可以完成學生的職業化,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有力保障。
(五)企業校區
顧名思義就是把企業作為學校的一部分來進行運營管理,這種模式可以實現資源的優化整合,使得多方受益。其主要的做法是把學生直接安排在企業,有企業承擔相關的食宿,同時負責相關的教學設備投入和建設,采取半工半讀的教學模式,有學校委派教師定點管理和課程設置,企業的員工可以委托學校進行業務培訓和理論指導,也可以參與彈性學制的就讀提升學歷和理論素養,使得雙方能夠資源共享,利益最大化。在操作層面,學校對企業承辦校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教學資源投入進行補償,最好的做法是政府能夠在用地和相關政策上給予照顧。這種模式的難點在于合作雙方要建立全面互信關系和保障前期資金投入。同時,也要求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能夠在建制和質量上有保障。
三、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校企合作校方應有的兩個意識
(一)投入意識
在該專業進行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校方一定要有投入投資的意識,無論采取哪種方式,都必須舍得無論在資金、人才或是資源的投入,不要有坐享其成心態。
(二)學生受益就是最大收益,學校不牟利的心態
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學校在合作當中要謀取一定的利益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作為學校,一定要有不賺錢,不為利益,以學生受益就是最大收獲的態勢開展相關工作,這樣才能保證合作的公益性和公正性。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3]王靜霞,余菲,趙杰.面向崗位構建高職微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職業技術教育,2010,14:5-8.
[作者簡介]謝聲權,男,江西省南康市人,江西省贛南師范學院電子專業本科畢業,中學二級職稱,目前就職于江西省南康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主要從事高中物理的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