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基于手機終端的手機圖書館在高校中悄然興起。本文通過調查國內高校手機圖書館的發展現狀,分析研究了手機圖書館的服務功能以及服務理念的變革。
關鍵詞:手機圖書館;服務功能;服務理念
中圖分類號:G250.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6-0017-01
一、引言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日前公布了“第八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據調查報告顯示,2010年我國18—70周歲國民各種媒介包括書、報、刊和數字出版物的綜合閱讀率為77.1%,比2009 年增加了5.1個百分點。其中,圖書閱讀率為 52.3%,比2009 年增加了2.2個百分點,增幅為4.4%;報紙閱讀率為66.8%,比2009年增加了8.5個百分點,增幅為14.6%;期刊閱讀率為46.9%,比2009年增加了 1.3個百分點,增幅為2.9%;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32.8%,比 2009年增加了8.2個百分點,增幅為33.3%。調查還顯示,手機閱讀群體在21—25周歲集中度最高,有近四成(39.3%) 的手機閱讀群體集中在這一年齡段內,一半以上(51.7%)都集中在 26周歲及以下的年輕人中。這一年齡段的人群大部分都是高校學生,他們是標準的手機一族。高校圖書館看到了這一新的發展趨勢,針對學生對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強于其他人群的特點,逐漸推出了手機圖書館,以輔助傳統圖書館的工作,促進圖書館文獻資源的利用。
二、手機圖書館
手機圖書館非常明確讀者是以手機來獲取相關服務的。手機類型既包括普通手機,也包括智能手機。手機的屏幕雖然也有差異,但是相對較小。手機操作系統也相對較少,目前主流的智能手機一般包括三種,Win Phone 7、IOS、Android。手機圖書館可提供的服務很多,按照提供服務的途徑劃分,可以分為SMS短信息服務、SMM彩信服務、WAP服務、3G服務、WIFI服務等。按照服務的方式劃分,可以分為點對點信息服務、手機網站服務、APP應用程序服務。按照服務的性質劃分,可以分為事務性服務 (如圖書催還、預約、續借、讀者證掛失等)、檢索瀏覽性服務 (如新聞通知瀏覽、OPAC檢索等)和全文閱讀服務(如電子圖書、論文、報紙全文閱讀等)。
三、手機圖書館的服務功能
(一)移動閱讀和下載服務。電子資源是圖書館的重要資源,也是用戶最常用的資源,主要包括報紙、雜志、電子圖書、期刊、學位論文、中外文電子數據庫如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Elsevier 數據庫、SPRINGER 數據庫等。在3G高速傳輸速度和強大的手機下,移動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很方便地登錄手機圖書館對各種電子資源進行檢索服務,能夠迅速得到檢索結果,并且用戶可以使用手機瀏覽器或者客戶端對檢索資源進行在線閱讀或下載,方便快捷地得到所需資源。
(二)即時參考咨詢服務。即時參考咨詢服務是指利用3G網絡,借助即時通信工具如 QQ 和飛信等,學習者和圖書館員之間建立互動交流及時獲得咨詢服務;同時還可以獲得可視化參考咨詢服務,這種方式的交流,通過對方的神態和動作,可以“面對面”地交流,能夠準確理解雙方的意思,使館員和學習者溝通更加流暢。
(三)多媒體服務。圖書館中的多媒體資源非常豐富,主要包括有圖書配套的素材、音頻和視頻; 專題講座、培訓和學術報告等錄像。在2G 網絡之前,受到傳輸速度和手機的限制,手機圖書館的多媒體服務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應用。在3G 技術和智能手機的幫助下,學習者可以登錄手機圖書館進行在線播放和下載多媒體,提高學習者的學習熱情。
(四)手機圖書館的服務功能。手機圖書館的服務功能主要分為3個方面:讀者事務辦理、電子文獻瀏覽和公共信息通告。
讀者事務辦理包括:圖書借閱查詢、書目信息查詢、還書提醒、圖書預約、圖書續借、讀者證事務辦理。
電子文獻瀏覽包括:電子書瀏覽、電子資源檢索、電子報刊瀏覽。
公共信息通告包括:新書信息公告、講座信息發布、圖書館資訊等。
四、手機圖書館的服務內容規劃
高校圖書館作為學校的文獻保障中心,主要是為教學科研提供文獻資源保障,提供學術資源是高校圖書館最主要的職責和任務。四川大學圖書館周一萍等在建設該校移動閱讀平臺時就曾這樣指出,高校圖書館基于支持教學科研的目的,發揮文獻保障和知識傳播的功能,通過建設移動閱讀平臺,使移動閱讀的內容逐漸轉變為學習和知識服務。高校圖書館通過移動閱讀這樣一種服務方式和手段,讓師生隨時隨地訪問圖書館學術資源,獲取圖書館服務信息,查找閱讀書目、期刊、論文,既能有效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又能提高圖書館資源的利用率。
高校圖書館在數字文獻資源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各種中外文數據庫,如中國學術期刊網、維普科技期刊、超星數字圖書館、SCI、Elsevier、Springer Link 等,提供上萬種數字期刊和電子圖書。高校圖書館提供的學術資源與網絡搜索獲取的信息相比更具有學術權威性,而且更具有學科專業性,質量更高。因而,高校圖書館應把本館館藏作為移動閱讀的內容基礎。
隨著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的成熟,手機正在成為人們隨時與世界溝通的工具和橋梁,手機圖書館的出現就是信息時代飛速進步的必然產物。在手機圖書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幾乎所有的數字圖書館服務都試圖向手機服務平臺移植,手機圖書館帶來了圖書館服務的理念變革。手機將無線通信網絡和圖書館網絡服務系統結合起來,利用高普及率的手機平臺延伸、拓展數字圖書館的服務功能,隨時隨地進行信息的傳輸與服務。手機圖書館服務極大地方便了讀者對圖書館的信息獲取,提高了圖書館的服務效率。同時,由于手機的實時雙向交互功能,使以讀者為中心的、實時的個性化的信息服務成為可能。通過手機終端,讀者可以隨時主動點播和定制自己所需要的各種信息,了解圖書館的最新資訊,享受隨時隨地的個性化知識服務,移動圖書館的服務理念正在形成。
參考文獻:
[1]“第八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十大結論[DB/OL].[2011-04-24]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11-04-24 /c_121341147.htm
[2]鄢小燕,李名洋.國內圖書館手機移動信息服務現狀研究.圖書館學研究,2010(2):65
[3]孫麗霞.3G技術下移動數字圖書館的服務方式探究[J].情報科學,2001(10):1485-1486.
[4]陳藝.掌上圖書館服務—國家圖書館“掌上國圖”模式探析[J].圖書館學研究,2009(09):70-72
[5]吳政.通用手機圖書館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9(1).
[6]徐忻,婁路.基于3G的手機圖書館服務系統構建研究[J].圖書與情報,2009(03).
[7]周一萍,張盛強.四川大學圖書館移動閱讀平臺建設思路[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1(3):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