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動導向教學法主張“做學一體,在做中學”,遵循“行動而主張”的原則。推行行動導向教學理念是高校職業教育的重要改革方向。本文試對在行動導向教學理念指導下的高校電工電子教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法;電工電子專業職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6-0108-01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職業教育的主要教學方法。國際上致力于職業教育研究的專家們普遍認為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一種先進的教學觀念,一門新的課程理念,一個完整的職業教育模式,一個改革的代名詞和一種新的思潮。“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行動導向教學理念這一現代職業教育新理念始終把握高校職業教育的核心目標,要密切聯系市場與社會的需求,研究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與綜合職業能力。本文試對在行動導向教學理念指導下的高校電工電子教學進行探討。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概述
伴隨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企業內部的技術構成也發生了顯著變化。與此同時,企業對于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與綜合職業能力要求也隨之提高。從業人員除了熟練掌握本專業的技能之外,還應該及時地、不斷地補充、擴展和更新自身的技能與知識,培養適應市場需要與變化的創新能力與靈活能力。因此,企業對員工綜合素質的要求提高是行動導向教學法產生的直接原因。
行動導向教學法主張“做學一體,在做中學”,遵循“行動而主張”的原則。以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工作”為培養目標,以學習理論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計劃、實施、完成和檢查工作任務,以及解決日常生活學習中的問題,力求高效率地完成學習目標,達成學習效果,重點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實際工作的能力。行動導向教學法的主要內容包括:頭腦風暴法、項目引導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等。在行動導向法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將處于主體地位,共同參與、討論學習中的問題,在相互合作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則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咨詢者或指導者的角色,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強調獨立精神,鼓勵學生通過獨立制訂和完成工作學習計劃,并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獨立檢驗工作成果,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行動導向教學法對學生的創造力、獨立工作能力、調協能力以及綜合能力的形成都具有積極的影響。
二、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高校電工電子教學中的應用
電工電子專業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的課程。基于行動導向教學理念的電工電子課程教學,因此,行動導向教學應對市場中的相關企業進行大范圍的調研。根據調研的反饋結果,總結相關崗位的需求條件。按照“以培養專業能力為課程核心,以模擬系統化工作過程為課程主體,以行動導向為課程指導理念”的設計要求,解構與重構電工電子相關課程體系,對電工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和電工電子技能訓練等專業課程進行整合,以期達到培養行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因此,教學內容的設置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實踐性原則。電工電子專業與實踐結合十分緊密,包括:導線的剖削與連接、焊接的工藝常用電子元器件的識別與檢測以及電工工具和儀表的使用等都是學生必備的實踐技能。鑒于本專業實踐性極強的特點,在教學中,應將專業知識、能力體系、社會需要與學生的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掌握專業技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整合性原則。除了理論知識之外,行為導向教學還應突出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將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結合起來。在設置課程內容時,把各類知識體系與學科內容整合為一體,具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
(三)發展性原則。“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現代職業教育理念應充分貫徹于行動導向教學的過程之中。因此,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應以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較大程度的發展與提高。
(四)情境性原則。行動導向教學理念指導下的專業教學內容要緊密聯系社會。在選編教材時,應注重教材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應設置多種工作情境。在模擬工作情境的過程中,刺激和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五)補充性原則。需要注意的是,鑒于行動導向教學是對專業課程的重要補充,因此,在設置教學內容時,應注重專業課程與學生個性發展需求之間的差異,結合具體實際,滿足不同類型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創造實現條件,促進每個學生在自身原有基礎上不斷進步。
“紙上得來終究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通過對電工電子專業實施行動導向教學實踐,筆者認為,行動導向教學理念主張“做學一體,在做中學”,采用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以任務實踐為引領,設置具體項目,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核心,不斷整合教育資源,使學生的個性需求得以滿足,綜合職業能力得以提升。“在做中學”,電工電子專業中原本抽象的電路變得觸手可及,原本枯燥乏味的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有趣;“在做中學”,讓學生清晰了解電工電子知識,在實踐中獲取知識技能,構建自身的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體系;“在做中學”,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牢固掌握所學知識,達到“我看到的,我會了解,我做過的,我會記住”的效果;“在做中學”,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符合專業崗位所需技能,使所學知識與職業接軌,使學生真正獲得知識與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徐國慶.實踐導向職業教育課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徐涵.行為導向教學中教師角色的轉換[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4.
[3]徐涵.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J].教育與職業,2008,3.
[4]趙志群,王煒波.基于設計導向的職業教育思想[J].職業技術教育,2006,19
[5]姜大源.關于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理性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06,15.
[6]趙志群.職業教育與培訓學習新概念[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7]皮連生,劉杰.現代教學設計[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