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是立校之本,師德是教育之魂。高校教師有違師德的行為使社會公眾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產生了拷問和質疑,加強高校師德建設成為一項緊迫任務。本文從六個方面分析了高校加強師德建設的有效途徑,指出,加強德才雙馨的教師隊伍是高校健康發展的關鍵。
關鍵詞:加強;高校教師;師德建設;意義;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6-0146-01
“教師是立校之本,師德是教育之魂。”加強師德建設是加快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思想素質、提升教育質量的前提和保障。目前在社會上存在著個別不和諧因素,拜金主義、個人自由主義、享樂主義等一些思潮沖擊著人們的思想,也污染了學校這塊凈土。一些教師沾染了不良習氣,師德失范,做出違背社會道德甚至違法的行為。日前媒體相繼曝光了廈門大學醫學院教授傅瑾偽造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文憑、合肥學院團委副書記汪昱身陷艷照門丑聞、湖南警察學院教授劉一兵在高校教師職稱評審中涉嫌收受參評人員賄賂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等事件,這些事件的主角都是高校教師,雖然只是個別教師的個體行為,但損害的卻是教師這個群體的聲譽,玷污了高校教師在公眾心中本該有的美好形象,也透視出高等教育發展中師德建設的疏漏。社會嘩然,人們噓唏,在質疑如果師德失范若此,那么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還會不會合格?
除了這些在社會上引起轟動效應的“重磅新聞”,師德建設的疏漏、缺失在高校教師日常工作和教學中也有所體現。一部分教師缺乏正確的理想信念,丟棄了對“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事業”這樣的信念追求,教師應有的敬業精神、奉獻精神拋在腦后,將一切付出視為“商品化”,與利益回報有關的事才有動力,沒有利益的事不去做、推著干,追功逐利,“紅燭”精神消失殆盡,漠視了教師應盡的職責。自我要求放松,對教學工作怠惰敷衍,對學生缺乏愛心,對學生的生活、學習、心理需求不關注,上完課就走,全然不關心學生的成長,工作失責。有的教師重業務,輕政治;重教書,輕育人。有的教師自身儀表不符合職業規范,言行舉止做出出格的舉動。教師的言行會對成長中的大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教師隊伍的道德狀況,直接影響著青年學生的思想意識和道德風貌,因此加強師德建設是高校一項刻不容緩的緊迫任務。
一、高校應注重師德建設工作,加大懲治力度
師德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加強師德建設,培養“德才雙馨”的教師隊伍,是當前高校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舉措。高校應把師德建設工作滲透到教學、科研中去,在加強教師隊伍業務建設的同時強化師德教育。推進依法治校,從嚴治教,下力氣解決師德建設中的突出問題,嚴懲敗壞教師聲譽的失德行為,維護教育形象。
二、教師在實施“師德建設”的過程中要增強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
所謂“德高為范,身正為師”,教師應當珍愛自己的聲譽。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副院長牛文起曾說:“人是要有點精神的,即使社會上有些不良風氣,教師也沒有師德不端的借口和理由。”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作為一名教師,在種種誘惑面前要做到潔身自好,要有抵御歪風邪氣侵襲的能力,要像鳥兒愛惜自己羽毛那樣愛惜自己的聲譽。身為一名教師,要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要始終持有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甘于淡泊名利,自愛自尊自律,篤信嚴謹治學,悉心關愛學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教師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對自己的思想行為“三省吾身”,以身作則,嚴于律已,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做學生信任的良師益友。
三、教師應加強政治理論學習,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養
一個人沒有信仰,就會像失去根基的浮萍。教師要自覺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決擁護黨的路線、方針,在大是大非問題上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加強師德理論學習,通過學習《教師法》、《高等教育法》等法規文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遵守社會公德,自覺抵制各種錯誤思想和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襲,以積極良好的精神風貌引領學生,擔負起培養二十一世紀新人的歷史使命。
四、高校應搭建有效載體,開展多種形式的師德教育、宣傳活動,營造崇尚師德的良好氛圍
1.以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為載體,舉辦文藝匯演,通過小品、歌舞等演出形式歌頌弘揚人民教師的崇高師德,讓廣大教師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啟迪。
2.以慶祝教師節為契機,評選“師德標兵”、“師德先進個人”,大力表彰優秀教師,樹立師德典型。組織“弘揚高尚師德”主題教育活動,廣泛宣傳模范教師的先進事跡,弘揚高尚師德。
3.運用校園網、校報、廣播、閉路電視、宣傳櫥窗和黑板報等校園傳播媒介,大力宣傳師德先進典型,將教書育人中的先進人物、先進事跡、先進經驗加以宣傳和推廣,弘揚高尚師德風范,發揮榜樣的作用,以正確的輿論做引導,激勵廣大教師學習模范,爭做先進。
五、建立師德建設的激勵機制
對師德事跡突出、教書育人成績突出的個人和單位,學校應授予“師德標兵”、“師德建設先進集體”等光榮稱號,給予表彰和突出的物質獎勵,在教師職務晉升、職稱晉升、干部選拔、培養進修等方面作為優先考慮的條件。
六、建立完善師德考評制度
學校在年終考核時,要把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考核的主要依據,建立師德考評體系。制訂規章制度,如《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師德考評辦法》、《教學事故責任制度》、《師德建設獎懲條例》等,從不同角度對教師師德行為提出具體要求。采取學校人事部門、部門、個人三級評價方式,對教師師德表現作出評分。
將師德考評結果與專業技術職稱晉升評定掛鉤,不偏重于參評者的科研成果及論文著作等“硬件”,重視參評教師的師德表現和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情況。將師德考評結果與教師職務晉升掛鉤,注重群眾對考核對象師德表現的評價。以上兩項都采取“一票否決制”,在師德方面有嚴重違背師德行為的都將取消其參評資格。將師德考評結果與教師崗位聘任掛鉤,有違師德的教師,對違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應給予批評教育或行政處分,嚴重的應撤銷其教師資格。將師德考評結果與學校教師引進掛鉤,在對引進教師的學歷、職稱、業務成果要求的基礎上對教師個人思想品德嚴格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