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教師和高職學生是高職院校的兩個主體,加強和創新高職教師思想品德建設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打造積極樂觀的“陽光心態”,做“陽光教師”。即以精神飽滿、充滿陽光的積極快樂的情緒,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感染學生。對于高職生而言,應圍繞培養合格人才開展思想品德教育,在學生的勞動觀念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誠信教育上下大功夫。重點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提供良好的環境。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高職教師;高職學生;思想品德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6-0159-01
中央16號文件指出:“隨著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創新性國家對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既面臨著極好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在新的歷史時期高職院校如何培養人才,如何創新思想品德的教育已成為重要課題。對于高職院校教師而言,教師思想品德建設也亟待加強。
一、職業教師的現狀與打造陽光心態的緊迫性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類高層次需要定位于自我實現的需要,即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實現自己的理想與抱負的需要。教師大都具有強烈的創造欲望和成就需要,通過多處人才、多出成果達到自我實現的需要,得到社會的尊重與信賴。可是,在我國當前的教育背景下,職校教師不僅經濟待遇偏低,缺乏社會認同,而且由于生源、辦學條件、社會背景等諸多原因使他們很難產生職業成就感,進而出現“職業倦怠”和心理疲勞,其外在表現就是出現煩惱、焦慮、抑郁的情緒,對所從事的工作情感淡漠、缺乏激情。對于教師來講,情感淡漠、缺乏激情其實已經喪失了個人事業發展的必備要素。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教育應當是有情的,離開了感情的教育,只能走入單純傳授知識的刻板、枯燥的死胡同。”而這種情況正是目前在我國職校教師中普遍存在的現象。
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職校教師很容易產生“職業倦怠”。因此,從教師和學生的角度,打造“陽光心態”,既以充滿陽光、精神飽滿的積極情緒狀態融入到教育教學當中,就顯得十分必要和緊迫了。
二、“陽光心態”的具體內涵及其價值和意義
現代教育學家、心理學家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樂觀積極的心態對一個人事業的成功、生活的幸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著名領導力研究專家、戰略管理專家吳維庫則把這種對待人和事的積極態度概括為“陽光心態”。“陽光心態”就是指對待人和事的積極、知足、感恩、達觀的心智模式。具備“陽光心態”可以使人深刻而不浮燥、謙和而不張揚,自信而又有親和力。
對于教師而言,具備“陽光心態”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第一,教師的“陽光心態”直接影響學生積極的情緒反應。世界上發達國家都非常重視情緒教育,美國的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等許多世界一流大學都曾提出“情緒是科學教育之基”的教育思想。具備“陽光心態”的教師,情緒是積極穩定的,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使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產生積極的情緒反應。
第二,教師的“陽光心態”直接影響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 “陽光心態”的外在傳達,給予學生的不僅是情緒的滲透和感染,而且是內在價值體系的熏陶和教化。教師對自我情緒的認知、表達和調控,對學生情緒的覺察和把握,以及對教師事業的執著態度、敬業精神,對教學的高度責任感,對學生的關愛及科學的教育方法等,都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產生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
第三,教師具備“陽光心態”可以激發其對教育工作的積極性、創造力,促進職校教師個人的發展。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是充滿挑戰性和創造性的工作,長期從事這一工作會使人產生巨大的壓力和疲憊感,“陽光心態”不僅可以調節教師的不良情緒,還可以激發教師對教育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及在困境中尋找個人事業發展的機遇,根除“職業倦怠”心理的消極影響。
三、職校教師打造“陽光心態”的策略
第一、了解職校生的特點,建立科學積極的學生觀
職校教師除了要客觀認識職校學生普遍存在的缺點外,還應關注他們的個性優勢,那就是:有活力、興趣廣泛、性格率直、開朗活潑。一方面,我們不能以心目中固有的思維定勢對職校學生過高的期望,另一方面,也不能過低的估價職校生。客觀地講,職校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基本屬于不被老師關注和開發的“中間沉默層”。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所謂野草,是沒被命名的鮮花”。職校學生獨特的個性特點和成長經歷必然蘊含獨特的開發價值。作為教師,首先必須樹立科學積極的學生觀,充分認識職校生的發展潛力和個性優勢,才能調動自己的教育積極性,不斷開發自身的優勢。
第二、把握職業教育規律,多維發展,確立自己的“職業成功點”
職業教育的特定目標,要求教師不僅能夠向學生傳授系統的專業知識,還要在專業技能、實踐經驗、人格心志甚至生存能力、個性精神等更廣泛的方面給學生以教育和指導。職校教師可借鑒國內外職業教育的成功經驗,深入研究我國職業教育規律,突破固有的教材設置、教學模式和教育制度等客觀因素的限制以及個人思維定勢的束縛。根據自己的特長、優勢和興趣,多角度為自己的事業選擇立足點,確立自己的“職業成功點”和“職業生涯”方向,以飽滿的熱情,在創造性的工作中打造自己的“陽關心態”。
第三、做好個人身心調整,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盡管教師承擔著較高的社會期待和一定的道德壓力,但教師也是一個平凡的人。因此,職校教師首先要對自身的職業角色有正確的認識,把握職業教育規律和學生特點,保持適度的角色期待和成就動機,而非過分追求完美,使自己深陷疲勞之中。其次,職校教師對自己的優缺點也要有客觀的認識,坦然接受自己,既不用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掩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也不因缺點和弱項而自卑。職校教師只有悅納自己,才能積極應對工作中的困難和挫折,體驗到工作中的種種快樂,并把自己的快樂傳達給學生。
參考文獻:
[1]黃中平.加強思想道德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載:黨建研究,2005,8.
[2]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232.
[3]鄭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16.
[4]孔春輝.校友文化培育初探,載: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04,2.
[5]張霞.職業學校教師的新發展,載: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1.
[6]衷敬華.高職院校學生的新現狀、新問題、新對策,載: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