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場營銷學》是研究面向市場的一切個人和組織如何根據市場需求來構想和出售自己的產品及價值的學問。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發展要求,培養應用型營銷專門人才成為職業教育責元旁貸的重要任務。這就要求《市場營銷學》的教學要立足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創新。本人通過教學實踐,總結探討了一種切實可行的《市場營銷學》教學方法——“三分三舍”教學法,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市場營銷學》教學;“三分三合”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6-0116-01
一、分析教材及學生
《市場營銷學》是經濟類專業中的基礎專業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市場營銷的基本理論和知識,能用所學理論解釋生活中簡單的經濟現象,得到市場營銷戰略、策略、方法與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初步具備市場營銷策劃及運用的能力。中職學生基礎知識普遍較差,綜合素質較差,(如理解力、書面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計算能力、合作能力等等),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自控能力較弱,而且多半是在還沒有明白學習是什么的時候就開始厭惡學習了。若“強迫”他們學習,不僅不能達到教學目標,而且還會使他們更厭學。因此,在教學中不能簡單的講授書本知識,而要改革教學方法,揉合多種教學形式,在引起學生興趣的前提下,鍛煉、開發學生的各項能力,培養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綜合性營銷人才。
二、“三分三合”教學法特點
(一)基礎性:要求學生必須掌握本課程普遍適用的基本原理,堅持以達成共識的課程基本體系為主體。一些體現基礎原理的章節,教師都必須詳細講解。如營銷觀念的演變、市場分析和研究、目標市場戰略、競爭戰略、4Ps策略等等。基礎理論知識要求所有的學生都必須掌握,是屬于“識記”的內容,是開展下一步學習的基礎。
(二)先進性:在堅持基礎性的同時,及時將營銷領域的前沿理論引入課堂,如營銷發展的新趨勢,綠色營銷,網絡營銷等。將現實經濟生活中常見的經濟現象引入課堂,引導學生用所學理論知識進行解釋。如提問:上海自來水公司的水供應千家萬戶,這是哪一種市場策略?答:無差異性市場策略。
(三)創新性:創新教學結構,揉合多種教學形式,進行理論知識的講授、學生的實踐練習、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學生進而推廣應用。將理論環節與實踐環節相結合,并不斷交替出現。(1)理論知識的講授。將現實經濟生活中常見的經濟現象引入課堂,設計相關問題,采用競賽搶答、辯論的形式,引導學生用所學理論知識進行解釋。(2)引導學生靈活運用多種學習形式,個人學習,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相結合。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全班發言,教師總結指導。(3)教學中靈活掌握三個環節與四種課型。
四種基本課型是:
講授課:教師講授基礎理論知識,強調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在每次課程結束時,布置本次課的思考題或補充資料的搜集和下次課重點內容的預習或實例檢索。重點和難點內容一般經過“當堂介紹——次堂回顧——后續相關內容提及”等環節,經過不同時間和形式的復習,幫助學生對其熟練掌握。
習題課: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情況,有針對性地編排一些題或題組,采用競賽搶答、辯論的形式,讓學生進行練習,用所學理論知識進行解釋,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討論課: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圍繞學習的重點問題展開討論,分析原因,作出總結、評價。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利用課堂時間,學習課本知識,進行小組談論。課下可繼續參閱有關資料,觀察、合作等手段進行鉆研探究。以獲取知識,發展技能。
展示課:這不是原有知識的簡單重復,而是讓學生把整體中的部分知識匯集成完整的知識結構,使知識更加條理化、系統化,讓學生從靜態的知識體系走向動態的實踐展示,將各“公司”的各項討論內容展示給其他“公司”。同一個“公司”每次派不同職位的成員上臺發言展示,其他“公司”成員可給予評價或提問。
(四)適用性:樹立教育服務的觀念,學生是我們的服務對象,教學的設計必須考慮學生的條件和想法。通過調查研究了解學生的基本狀況和想法,確定大多數學生能夠適應的內容深淺層次,確定大多數學生能夠適應的課堂教學方法及其各種方法所占的比例。對某個方面特別感興趣的學生提供課外學習和指導等。
(五)延伸性:將課堂教學延伸到實踐中,課堂上講授和討論的都是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現實經濟事例;將學習內容延伸到課堂外,要求學生在課外找資料、收集信息,開展團隊合作;將教師的“教”變為學生主動的“學”,延伸到學生的知識能力構建中。
(六)發展性: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會遷移到其他學科、其他事件中,如收集資料的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合作及組織協調能力等。
三、學生學業評價
分為兩部分:基本理論閉卷筆試和實踐環節檢查,各占50%。其中,基本理論閉卷筆試中,識記的知識占20%,理解應用的知識占30%;實踐環節檢查中,平時每次討論主題的完成情況、討論質量、發言效果、合作精神占20%,各小組最終形成的“公司”企劃案的封面設計、結構內容、立意創新占30%。具體的成績比例分配不是固定不變的,可以根據教學過程中學生進步的實際情況略作調整。
四、“三分三合”教學法的意義、作用
在國家大力倡導發展職業教育、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大好環境下,教學工作中,如何堅持以學生為本、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如何改革課堂教學、利用好課堂、使課堂教學得到延伸;如何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體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是每一位教師應不斷研究的課題。
“三分三合”教學法是基于教學實踐而探索總結的。教師在熟悉學科知識體系、透徹分析學生特點后,將“知識分單元、學生分小組、教學分階段”,本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小組討論與教師引導相結合、學習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結合”的原則,采用“講授課、討論課、練習課、展示課”四種基本課型,把“理論知識、學生討論、教師引導”三個環節貫穿起來,使課堂教學延伸到實踐中、學習內容延伸到課堂外、教師的“教”延伸到學生主動的知識能力構建中,開發學生的收集資料能力、自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合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新能力等,讓學生學會閱讀、學會整理、學會探索、學會評價、學會總結、學會學習,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今后的營銷崗位上做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