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2年6月底,全國汽車總保有量達1.14億輛,汽車駕駛人1.86億,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汽車保有國。中國已正式邁入汽車社會,但許多駕駛人似乎并沒有準備好如何去迎接它。
一個人言談舉止所表現出的品質,被稱為人品;一個人駕車時體現出的素質,被稱為車德。在一些人看來,車德好壞或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其實不然,嚴重后果正潛伏在這些細節中。據資料顯示,中國每年車禍死亡人數超過10萬人,高居全球首位,交通事故研究專家認為,中國90%以上的車禍不是因為路上車太多,也不是因為質量或駕駛技術問題,而是因為司機沒有車德。數據看似冷冰冰,卻說明了一個道理——無德行為與車禍近在咫尺。
車德不僅是單純的道德呼喚,更是法律的要求。超速行駛,闖燈越線等違反交通法規自不必說,胡亂鳴笛、強占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等也為法規所不許。機動車避讓行人、經人行橫道時應當減速行駛等既是大家熟悉的道德常識,更是交通法規中的明文規定。車德不良的下一步,甚至同時,就是違法——違反交通法規。
強化車德意識,迎接健康、文明、和諧的汽車社會,已經刻不容緩!
一位昔日父親的泣血回憶
2012年8月底,小朋友們即將開學,家住江蘇省無錫市的常亮,腦子里總是縈繞著一首傷感的歌——《天堂里有沒有車來車往》。兩年前,他不到三歲的女兒被一場交通事故奪走了生命,而“兇手”就是他自己。
1983年,常亮出生于無錫郊區。他父親常林曾做過建筑包工頭,所以他從小衣食無憂。他10歲那年,父親在無錫市區買了一棟別墅,還買了一輛路虎越野車,一家人搬進了城里。
小時候,父親經常給常亮買汽車玩具,漸漸地,他成了車迷。每次和家人乘車外出,常亮都搶著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上。久而久之,父親開車的技巧和風格在他心里留下了烙印。常林根本沒有車德意識,比如邊開車邊抽煙、打電話,有時甚至穿著拖鞋就開車上路。這些陋習在年少的常亮眼中,都成了父親駕駛技術高超的體現。
常亮對駕駛的渴望十分迫切,他剛滿18歲就去考了駕照。從此,他經常纏著父親要練車。一個周末,剛下過一場雨,他開著父親的路虎車去兜風。常亮嘴上叼著煙,開著車窗,左手伸出窗外感受疾駛帶來的涼風,十分愜意。就在這時,前方路面上出現了一個大坑,坑內滿是積水。常亮想到電影里駕車疾駛的鏡頭分外激動,于是毫不猶豫地踩著油門沖了過去。不料,常亮的路虎車將污水濺進了右邊一輛慢速行駛的小車內,車主原本開著窗享受著雨后的清爽,卻被人濺了滿臉污水,氣憤地大罵。常亮不敢停車道歉,繼續向前疾駛,沒想到被濺了一身污水的車主,追上來后利用嫻熟的車技把他逼向路邊,常亮一慌,車子撞上了路邊的護欄,而逼他的車主卻揚長而去。
事故發生后,常亮在修理廠花了七千多元才把車修好。開著剛修好的車,常亮不去反思自己的過失,反而覺得是技術不過硬才被人欺負了。此后,他便刻意地在馬路上找些膽小的車主練手,要么在別人的車后猛閃大燈,要么故意超到別人車前猛打方向,仗著路虎車身大,提速快,常亮覺得自己開車越來越牛了。
2006年,大學畢業后,常亮在南京一家貿易公司上班,他以工作需要為由,讓父親幫他買了輛20萬元的車。有了自己的新車,他開起來更加肆無忌憚了。
2008年,常亮與女友小莉結婚,隨后有了可愛的女兒妞妞。但初為人父的常亮依然不改開車莽撞的習慣。一次,他們參加自駕游活動,車隊里有個開越野車的小伙子很張揚,一路上不是闖紅燈,就是左右穿梭。“拽什么拽?”常亮耿耿于懷,瞅準機會猛踩油門,一溜煙把那輛越野車甩得老遠,然后便沾沾自喜。返回途中,大家都急著回家,一個個你追我趕,被別人超車后,常亮不甘示弱,結果在搶道時跟別的車友發生了碰擦。處理事故時,妻子小莉責備他:“你真的該改一改了,咱有了小孩,開車更要穩重啊!”
2010年12月31日晚,常亮一家三口開車前往上海,準備去妞妞的外婆家過元旦。深夜進入上海嘉定區后,由于車速過快,常亮忘了關遠光燈,結果與一輛迎面開來的工程車相撞。這場車禍中,妻子受了重傷,年僅兩歲的妞妞被送到醫院后不治身亡。
抱著女兒的遺像,常亮整整三天不吃不喝。車毀人亡的事故為他的駕駛生涯劃上了一個凄慘的句號,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他變得很消沉。2012年,他開始重新工作,但發誓今后不再開車,“像我這樣的人,不配開車……”他含淚說道。
《天下男人》呼吁:生活中,這樣的悲劇并不少見。近年來,飆車、開快車、搶道超車等已成為最危險的車德問題。一位有著數十年駕齡的老司機曾說過,拿到駕駛證后,所有駕車人都會經歷三個階段:在第一個階段,新手往往會因為駕駛技術不熟練而處處謹小慎微,在行車過程中往往猶豫不決,這個階段最容易造成小的碰擦事故;第二個階段,開了一段時間的駕駛人,會覺得已經熟練地掌握了駕駛技能,從而在駕車過程中盲目自大,這個階段發生惡性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最大,尤其是缺乏文明行車意識的司機;第三個階段,駕車人經過較長時間的道路駕駛后,不同程度地接觸到一些事故現場,并產生畏懼心理,以至于自己開車上路時倍加謹慎,遇到險情時也能正確處理,這個階段的駕車人才算真正成熟。
我們呼吁所有車主,尤其是那些正處在第二個階段的駕車人,開車如做人,安全第一,品德第一,望“車神”們深思!
一位高速交警的真誠忠告
我叫高健,是一名高速公路的交通警察。我從事這行已經12年了,工作中我遇到過形形色色的司機朋友,處理過各種交通事故,見過五花八門的車禍現場,一些生死離別更讓我痛心難忘。我個人覺得,一個司機有沒有車德,在高速公路上最容易看出來,而且我認為,車德應是一種人品與車技、駕駛知識結合起來的綜合素質。
目前,我國高速公路總里程已達8.5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二。因此,高速公路上的車德問題至關重要,也會涉及到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及其家庭。那么,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需要注意哪些車德呢?
首先,不要亂停車。眾所周知,車子一上高速,都在高速運轉,一旦停車,最易出事。但有些車主可能平時養成了陋習,或者懷著僥幸的心理等,在高速路上亂停車,比如停在路肩、緊急停車道方便、休息、看風景等。
其次,不要把高速公路當F1賽車場。120km/h是我國法定的最高車速,但實際上,很多車主在高速公路上都超過了這個速度。假設一輛時速100km的小車、車主身高170cm,從車主眼睛發現情況,到大腦做出判斷,再反映在剎車制動,整個過程大約需要1.7秒,而這時車輛已經前行了近五十米的距離,這段危險的距離將會發生什么樣的嚴重后果,大家可想而知。我曾在限速70km/h的路段查超速,有輛小車竟然跑了203km/h。面對這樣的駕駛員,我們常常無能為力,因為超速的車輛大多是豪車、名車,拍照、罰款等根本治不了他們。但我想說的是,“十禍九快”。許多人迷信豪車,以為車好,性能就好,但據國外資料,如果時速超過160km的小車發生爆胎,不管什么車,司乘人員的死亡率是百分之百!
第三,遇事要心平氣和。我們經常接到這樣的事故報警:雙方發生了簡單的刮擦或追尾,事實無爭議、無人員傷亡、財損不大、車輛能夠移動,可無論我們怎么在電話里勸,雙方當事人就是不肯將車移到路邊,反而斤斤計較甚至大打出手!他們一定要我們到現場調解后才肯動車,可由于路途遠,我們最快也要半個小時才能趕到,期間兩輛車橫在路中間阻塞通行,致使堵路往往達十余公里。
當然,上面指的是簡單的財損事故。如果發生大的財產損失事故甚至傷亡,千萬不能動現場(搶救傷員除外),但一定要設置警告標志、電話報警、將人員轉移到路外。不管事故大小,車主最重要的是和氣,等待交警處理,如果因為爭吵或打斗造成二次事故,就不值得了。
另外,不要亂吐痰、丟棄廢物。2011年,我們處理過一個案件,有輛小車在低速行駛時,副駕駛乘客用力往外吐了一口濃痰,不料剛好吐到右邊一輛快速通過的小車駕駛員位置的窗戶玻璃上,那名駕駛員恰恰又脾氣暴躁,將那輛小車逼停后,又把那名吐痰者暴打了一頓。丟棄廢物危害也大,一是砸到別的車可能惹來報復,二是會影響別的司機注意力。我們曾處理過一個小車撞護欄的事故,原因是右前方一輛車上有人扔出來一袋垃圾后,隨著風力直接砸在這輛小車的擋風玻璃上,司機視線受阻后發生了車禍。所以,不要因為一時方便而禍害別人,車德不僅只是駕駛員,更是全車人都應該具備的素質。
《天下男人》呼吁:我們相信,絕大部分司機都是善良的,他們很多時候不是故意為之,而是由于疏忽、惰性、車技較差、駕駛知識的缺乏等,給別人帶來不好的影響,從而被人認為沒有車德。因此,培養車德,更多的是要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熟練車技,牢記交通常識。一輛車好比一個家庭,司機作為戶主,除了做好自己外,還應該管理好車內人的行為,而乘客也要主動學習,掌握有關知識,只有全車人都做到了文明行駛,才能稱得上這輛車有車德。但這還不夠,最重要的是車與車之間要相互友善、寬容。如果大家都能像鄰里之間一樣,開車時各行其道,遇事和和氣氣解決,社會豈不是一片祥和?
點點滴滴,都能提升車德
多等幾秒,告別路怒癥
(廖玉祥,江蘇省警官學院副教授)
美國交通管理學家詹姆斯在經過長達10年的研究后發現,人一旦開車,就會不自覺地產生五種幼稚心態:
1.哪怕完全沒必要,也會給自己設時間,讓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目的地。
2.開車超過別人時就產生一種莫名的愉悅感,反之被別人超過就會很懊惱。
3.如果旁邊的汽車想變換車道,第一反應就是不讓。
4.在行車過程中看到別人錯誤或不規范的動作,盡管一點都沒有妨礙自己,但嫌惡的情緒還是會立刻產生。
5.如果被別人在行車過程中超車,一定要再反超過去。
這五種心態,會對駕車人的心理造成扭曲,嚴重的可能會產生心理疾病——路怒癥!
2008年4月28日晚7時,江蘇省宿遷市的宿邳公路,一輛黑色轎車撞死一個男童并造成一個成人重傷后,瘋狂逃竄。開車的男子馬某某被抓后,在自責速度過快造成悲劇的同時,竟責怪家長沒有管好孩子,聲稱是“給橫穿馬路的人提個醒”。開車男子缺乏基本理智的現象,正是路怒癥的極端表現。
研究表明,很多交通事故并不是因為司機技術欠佳所致,而是因為司機在駕駛過程中產生了惱怒、暴躁等各種負面情緒,進而直接干擾了駕駛。所以,經常開車的人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不滿的行為,不要急于發表意見,等待幾秒后再做反應;遇到不文明的行為,不要惡性競爭,不妨換位思考,多體諒對方,為對方找“借口”。如果情緒不好,最好別開車。
五條舉措,提升車德水平
(段里仁,中國道路交通安全協會副理事長)
1. 嚴格執行法律法規。無規矩不成方圓,交警部門作為執法者,必須“零容忍”,尤其是對那種明知故犯、屢教不改的司機,要嚴格懲罰。
2. 駕校嚴格培養個人車德。如今每年機動車駕駛人數量增長迅速,駕齡不滿一年的新駕駛人占總量的10.93%。但由于許多駕校教學不嚴,導致部分司機一開始就缺失道德自律。因此,學員不僅要學好駕駛技術,還必須樹立良好的駕駛道德,可以設法將其納入駕考科目中。
3. 普及車德教育與宣傳。學校可以從中小學就開始開展相關活動,交管部門也可以走進校園,對未來交通參與者進行提早教育。同時,鼓勵一些社會團體、民間組織走進社區宣講。
4. 車主應自覺提升車德意識。雖然車子越來越多,道路日益擁擠,但開車不是就業、賺錢,沒必要你爭我搶,搞得交通亂七八糟甚至車禍連連,對誰都沒有好處。
5. 建立良好的駕車環境。汽車道德不僅是個人問題,更是貫穿到了汽車制造、使用、維修、報廢等各個環節。制造商、銷售商、使用者和維修者等,都應該受到道德的約束和規范。
車德關乎人命,在此,呼吁全社會都來重視車德問題。這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大力營造“講車德文明,失車德可恥”的社會氛圍,逐步建立健康、文明、和諧的汽車社會。
新聞鏈接:
《莫愁》走進社區宣傳文明駕車
為響應江蘇省婦聯開展“與愛同行”巾幗志愿服務活動的號召,2012年5月26日上午,《莫愁》巾幗志愿服務隊來到南京市建鄴區虹苑社區,在該社區“和睦鄰里,宜居社區”車友會成立儀式上,進行志愿服務。《莫愁》的志愿者們向車友會成員和現場群眾發放了拒絕酒駕、省油小貼士等宣傳單,并與車友們就酒駕的危害等話題進行了熱烈交流。車友們紛紛表示,一定要健康出行,絕不酒后駕車。
虹苑車友會由虹苑社區牽頭組織,社區有車的居民自愿組成。虹苑社區主任安桂云對《莫愁》巾幗志愿服務隊的參與表示感謝。今后,《莫愁》將繼續與該社區合作,積極宣傳“綠色健康出行,共建環保家園”理念,為環保公益活動盡一份力量。(家英宏)
中國十大最沒有車德的駕車行為
1.晚上會車開遠燈
2.慢車開在超車道上
3.小路進大路不讓行
4.隨意往車外丟垃圾
5.放行車道被占
6.隨意按喇叭
7.隨意或強行變線或并線
8.壓線開車
9.隨意亂停車
10.經過積水不減速
(據《珠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