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財務會計目標是財務管理理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聯接財務管理理論和實際工作的紐帶。企業財務會計目標是期望財務會計達到的目的,它是隨財務會計環境的變化而不斷發展變化的,由于財務會計目標來源于財務會計實踐,因而能夠把外部環境與財務會計系統有機協調起來。因為財務會計系統內部的一切機制都圍繞財務會計目標而發揮作用,所以只有不斷優化和創新財務會計目標,才能發揮企業財務會計的作用。
關鍵詞:財務會計 財務目標 創新
一、企業財務目標的內容及發展過程
財務會計目標是期望財務會計工作達到的目的,它是構建財務會計理論結構的起點,是溝通財務會計信息與財務會計環境的橋梁。通過創新企業財務會計目標來促進財務會計工作更好地實行服務職能。財務會計目標包括兩方面內容,即財務會計向哪些人提供信息,以及提供什么樣的信息。前者涉及到財務會計的具體目標,后者涉及到財務會計信息質量。一個構建良好的財務會計目標,應當具有系統性、穩定性、實用性和先進性的特點。系統性,也即財務會計目標具有層次性,應當包括基本財務會計目標和具體財務會計目標,前者是對財務會計目標的高度概括和一般性描述,后者是前者的細化,基本財務會計目標和具體財務會計目標緊密結合,才能構成完整的財務會計目標體系。穩定性,也即財務會計目標應具有相對穩定性,不會經常變動。實用性,即一定時期內,此財務會計目標能夠適用于該段時期的財務會計工作具體情況和當前的財務會計環境。先進性,是財務會計目標切實為財務會計工作發揮作用的必要保證。
1940年,佩頓和利特爾頓合著的《公司財務會計準則緒論》這樣定義財務會計目標:提供關于某一企業的財務數據,加以匯集整理,以滿足管理當局、投資人和社會公眾的要求。1969年美國財務會計學會發表的《基本財務會計理論說明書》,將財務會計定義為一個信息系統。既然是信息系統,既然是系統就應該有它自身的目標。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第一號概念公告的財務會計目標是:為現有的和潛在的投資者、債務人及其使用者提供出合理的投資、信貸及類似決策所需的有用信息。英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對財務會計目標的定義為:向廣泛的使用者提供關于一個企業財務狀況、業績和財務適應性的信息,以及評價管理當局的受托責任和制定經濟決策的效果。國際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制定的目標:為更廣泛的報告使用者提供經濟決策所需的企業經營狀況和業績及財務狀況變動等方面的信息。上述財務會計的目標主要是“決策有用學派”的觀點,既是為企業決策者服務,同時也兼顧“受托責任學派”的觀點。
財務會計信息系統建立在具體的經濟環境之上的,經濟環境的特征必然影響甚至決定了財務會計信息的特征。
二、企業財務會計目標的現狀
企業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在總體上可分為國家各職能部門,銀行,證券市場上的大眾投資者和國有以外的一般投資人。
1.政府職能部門。對會計信息有直接需求的政府職能部門主要包括國資委,稅務局和證監會等。國資委是依法行使國有股東權利的政府部門。由于國有股流通上的限制,盡管目前國家已經頒布了國有股減持和國有股流通轉讓的辦法,但在實踐中,仍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國資委現在很少能順利地“甩出股份”,所以,國資委不屬于證券市場上的“職業投資人”,而是“管理型投資人”。對于財務會計信息的需求,他們往往從企業經營管理者的角度出發,比較關心企業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以便對企業的管理者進行考核,決定是否繼續聘用現行的企業管理者。我國上市公司大股東作為“管理型投資人”絕對控股的特征可能會在相當長時間內存在,因此決定了國資委對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提出了要求。
2.金融機構———銀行。銀行是我國企業籌集資金的主要來源,因此,銀行也是我國企業會計信息的最大需求者之一。一般來講,銀行對企業會計信息的關注,主要在于貸款本金和利息能否安全收回,是否存在風險。我國的絕大多數銀行是企業的債券性投資人,他們關注的會計信息主要是企業經濟業績的好壞和財務狀況的優劣,因此,對會計信息的要求是以準確、真實和完整為主。
3.證券市場上的職業投資者。職業投資者不同于管理性投資人關心的是公司的經營管理狀況,職業投資者更多的是關注公司未來股票的升值狀況。從這點看,職業投資人對會計信息更多需求的是對投資決策有用的信息,在信息不對稱下,職業投資者作為證券市場上的弱勢群體,他們獲取信息的唯一途徑是上市公司對外公布的財務會計信息,這也導致對會計信息的要求上的不同。在要求真實準確的同時,需要企業披露對他們決策有用的一切會計信息。這些信息不單單包括已經發生的,還包括企業存在的未來可能發生,但已對企業造成影響的會計信息,由于存在的不確定性,對會計信息的準確性要求不高。
4.非國有的一般投資人。在我國,企業的投資者除了國家和大眾股民以外,還有大量的集體、個人和外商投資者等一般的投資者。他們一般都是內部的“管理型投資人”,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與管理,對會計信息的需求不完全依賴財務會計報表,他們還需要了解管理會計信息。從管理和考評經營成果的角度看,他們對財務會計的第一需求是它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
三、企業財務會計目標創新的思考
1.對財務會計信息需求主體的細化。我國的資本市場尚處于初期階段,財務會計信息需求者群體與資本市場發達國家有顯著區別。在我國目前條件下,財務會計信息需求者群體可按與資本市場的關系最直觀地劃分為兩大部分,既上市公司財務會計信息需求者群體和非上市公司財務會計信息需求者群體。在這兩大群體中,還可以按照企業資本規模大小、產權結構、企業組織形式、公司治理結構、經營行業特點等進一步細分為若干層次的財務會計信息需求者群體。
2.財務會計報告內容注重企業發展趨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財務會計報告的內容不再只是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情況和現金流量。為了滿足使用者了解企業面臨的機會和風險以及企業的發展前景,應盡可能廣泛地披露表外信息,包括企業背景信息、未來信息、知識資本信息、社會責任信息、公允價值信息、分部信息、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等。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經營決策。另外,知識經濟時代對企業員工的素質要求不斷提高,所以還要提供公司員工受教育狀況、技術素質、業務能力、熟練程度、敬業精神等人力資源價值及公司管理者的受教育狀況、組織協調與交流能力、企業文化等組織管理方面的信息。傳統的財務會計報告突出了有形資產這個重點,隨著無形資產在企業價值中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傳統報表的弊端也越來越明顯。對于內含價值高的包括人力資源和知識產權在內的知識型資產,內容要盡可能詳盡。
3.財務會計信息的及時處理與發布。投資者和債權人當然希望財務會計信息的披露越快越好,這能使他們對企業的風險和報酬作出及時反應。國家統計部門也對財務會計信息披露的及時性于以高度重視。財務會計信息披露的不及時,使統計部門每年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各種統計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匡核算、估計。所以,應提高財務會計信息的及時性,加快發展企業的財務會計電算化工作并形成全國性的財務會計信息收集、分析和檢索網絡。計算機及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使企業提供更加及時的會計信息成為可能,財務會計信息系統成為一個開放的系統。原手工系統中表現為一定周期的財務會計循環能以實時方式完成,時間和周期不再是財務報告的約束條件,不同期間的財務會計報表可以隨機產生,及時為企業管理者提供可供調整、選擇和決策的各種信息。因此,必須建立一套能夠提供實時信息的財務報告制度。
參考文獻:
[1].王勇志.試論財務會計目標的定位.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5.5
[2].張月玲.解除受托責任:現階段我國會計目標的定位.現代財經,2005.10
[3]. 王惠琴.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定位[J].經濟問題,2002.2
[4]. 白革萍.淺議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J].上海會計,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