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家公共財政體制改革自2001年9月開始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十年來,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三項改革,取得了豐碩成果,改革給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工作帶來了重大變化,使財務管理工作逐步轉型,從利益核算型向利益調節型轉變,從單一管理向綜合管理轉變,從被動保障向主動引導轉變,管理崗位、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工作重點均發生了重大變化,使財務管理在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愈來愈突出。
關鍵詞:國庫支付 財政資金 安全高效
隨著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不斷深入,支付改革的范圍不斷地擴大,到目前為止,全國大部分事業單位、建設單位及臨設機構均已實行了國庫集中支付管理,所有財政性資金的收支均納入了國庫集中支付管理。國庫集中支付的實行改變了原有的財政性資金收支方式,借助銀行支付業務體系建立了授權支付額度支付系統,同時大力開拓網上申報,發揮各地財政專員辦、行業主管部門的審核作用,建立了直接支付渠道,使資金來源渠道和支付方式發生了根本改變,減少了財政性資金的周轉環節和流動中的沉淀,充分發揮了資金調度功能和國庫資本運作功能,提高了財政性資金的使用效益。實行國庫集中支付有以下作用:
一、規范了銀行賬戶管理,保證資金的安全與完整
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后,進一步規范了各級預算單位銀行賬戶的管理,建立了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實施了銀行賬戶開立的財政審批、備案、年檢制度。
按照國家規定,每年要對預算單位的銀行賬戶進行全面的清理整頓。對不符合開戶條件開設的賬戶,一律予以取消歸并;對符合開戶條件的賬戶經過規定的批準程序后保留。同時,即按規定在代理銀行開設了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嚴格按照《中央預算單位銀行賬戶管理暫行辦法》(財庫[2002]48號)開立、管理和使用銀行賬戶。
通過清理銀行賬戶,實行零余額賬戶為主的賬戶管理體系,使各級預算單位的全部收支納入了財務統一管理,徹底清理有關部門和單位存在的多個賬戶、多頭開立賬戶的問題,對防止腐敗行為的滋生和蔓延,促進和加強廉政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將預算執行與資金支付有機地結合起來,增加了預算執行信息的透明度
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后,大多各基層預算單位實現了用款計劃、直接支付申請的網上填報、審核、批復以及賬務、信息查詢等自動化處理。沒有財政預算,不可能辦理資金申請和支付,體現了預算管理的剛性原則。 零余額賬戶中按照功能劃分了資金的類款項,由于各類款項之間獨立核算、對賬,等于在一個賬戶中設置了很多專用明細賬戶。銀行賬戶資金的類款項與部門預算功能分類科目一致,將預算管理與資金管理統一起來。預算執行與資金使用信息一致,通過銀行賬戶各類款項資金收、支、余的信息,可以直觀得到一個單位各類預算資金執行進度情況。
為做好國庫集中支付的銀行對賬工作和預算執行的考核工作,配合預算改革和國庫支付資金性質按照功能劃分和經濟支出劃分的新變化,我們改變了傳統的會計核算模式,創新了會計核算框架,保證了會計信息口徑的一致性。銀行賬戶和零余額賬戶的科目設置,直觀地反映了資金類別。應收賬款、事業支出賬目的設置同部門預算和國庫集中支付額度相對應,基建資金賬目的設置以項目為一級反映對象設置科目。定期統計資金支付進度,通過銀行賬戶信息,與基層單位賬、表進行核對,了解各基層單位資金支付進度、預算執行情況。單位的會計信息、銀行的對賬單與財政預算直接掛鉤,保證了信息的準確性和上下級之間信息的對稱性。
三、減少了財政撥款資金傳遞環節,保證了財政資金及時到位,降低了財政資金運行成本
國庫集中支付以前,各級預算單位之間的資金是從上級到下級層層轉撥的,上級撥給各直屬單位,省區和直屬單位再按規定下撥到基層單位。國庫集中支付之后,預算資金一步到位,直接從國庫撥付到基層預算單位,減少了中間環節和銀行之間的滯留,保證資金到位的及時性,避免資金被擠占、挪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同時,基層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的每一筆支付交易記錄,都會通過信息網絡傳輸,財政部門一方面可以序時監督各預算單位預算執行情況,另一方面還可以促使基層單位加強資金管理,嚴格執行預算,從而增加了預算執行信息的透明度。同時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降低了財政資金運行成本。
四、直接支付程序保障了預算執行的嚴肅性,推進了部門預算改革步伐
國庫集中支付改變過去單一由銀行支付資金的方式,增加了國庫直接支付方式,國庫直接支付的程序首先由基層預算單位在網上提交直接支付申請,由上級主管單位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報當地財政監察專員辦,當地財政監察專員辦審批后上報財政部,最后由國庫將合同款直接支付給收款單位。在審批過程中,基層預算單位提出支付申請的同時,要提供支付的依據,包括簽訂的合同、公開招標投標資料、投資計劃文件、預算文件、批復的概算、工程進度報表或設備驗收證明等。通過對每一筆資金的審核,使監督關口提前,由事后監督轉為事前、事中監督,及時發現問題,就地整改。
五、財政實時監控保證資金支付的有效性
按照集中支付的要求,各單位的額度賬戶和銀行存款賬戶之間不得隨意劃轉資金,上下級之間也不得轉撥預算撥款。財政部通過集中支付系統,可以即時監控各基層單位的支付信息,了解資金支付的收款方,付款方,支付額度,資金類別,款項的用途等,發現疑點,及時發給基層單位進行核實,保證信息溝通的順暢。
為了保證財政資金不違規劃轉,在申請預算時,將各項目及時、合理地細化到各基層單位,同時按照規定,規范銀行賬戶間的資金往來,保證資金使用效益和效果,要加強各單位之間的信息交流,使預算執行分析質量得到提高,較好地發揮了財政國庫部門的參謀助手作用。
六、促使財務管理由利益核算型向利益調節型轉變,單一核算向綜合管理轉變,發揮了資金使用效益
國庫集中支付改革使資金管理與部門預算和資產管理結合起來,從簡單核算和監督,發展為通過資金調控,調節部門預算、資產管理,促進單位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財務管理觀念的轉變。財政撥款收入和單位自身創收的收入,兩種收入在不同賬戶核算,資金來源和占用量比較清晰,便于資源的分配和調節。財政資金的使用信息及時傳遞,為決策層制定工作計劃、申請使用資金、發揮資金資產的績效提供了全過程信息。
七、真實反映了財政資金的實際支出數,使財政部門對財經形勢做出及時、準確的判斷
按現行總預算會計制度的規定,財政資金的支出數以財政撥款數列報支出。由于財政資金是層層下撥,而單位往往是先把資金要到自己賬戶上后才開展業務,造成大量資金分散于各部門、各單位在商業銀行的賬戶上,各項支出的實際形成有一定的滯后期,財政總預算列報的支出并不反映財政資金的實際支出數,而且兩者差距很大。財政部門和中央銀行無法全面了解整個財政資金的運轉狀況,給財政預算編制等項工作帶來一定困難。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財政總預算支出和單位支出實際上是同時形成的,財政總預算支出能真實反映財政資金的實際支出數,有利于財政部門及時、準確判斷可能出現的問題。
八、有利于建立健全監督制約機制
為了更好地實施國庫財政集中支付制度,還需要建立健全財務監督制約機制,加強財務的監督,就要實行全過程監督,有效結合起事前監控的審查、審批與事中、事后的檢查,對危害到財務資金安全與完整的行為及時找出并予以糾正。此外,還要轉變粗放型監督方式,建立起規范有序的監督機制、財務監督和管理決策的銜接機制,盡可能使監察信息的使用效率得以提高,將事前審查與事中、事后檢查相結合的連續性監督方式建立起來,通過相關的財務信息網絡,將大量財務監督信息及時反饋到管理決策系統,以使財務決策更加科學化。
近年來,財務管理工作任重道遠,盡管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十年的改革歷程讓我們相信,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制度的不斷完善,我們的財務管理工作將會越做越好。
參考文獻:
[1] 王敏.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2] 曲冬梅.公共財政視野下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思考[J].經濟研究參考,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