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虛擬企業是在新的全球經濟競爭形勢下,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而逐漸演化形成的一種新的組織模式。虛擬經濟已經是21世紀世界經濟演變的必然趨勢,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探討虛擬企業的價值創造的由來是有重大意義的。通過探討,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信息是21世紀的原材料。
關鍵詞:虛擬企業 信息 價值
Abstract: Virtual enterpris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T in the new situation of global economic competition and the gradual evolu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a new organizational model. The virtual economy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21st century world economy, and in such a large background investigate the origin of the virtual enterprise value creation is significant. Through discussion, we can clearly understand the informationthe raw materials of the 21st century.
Key words : virtual enterprise, information,value
虛擬企業這種全新的思維模式之所以會誕生,主要的核心是信息革命的發生。今天,我們主要將對這一核心的基礎——信息,做一些比較深入的探討。我們認為,信息將是21世紀真正的原材料,這個世界將越來越虛擬化、扁平化、合作化。
一、關于信息的一些歷史與理論
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信息被更多的認為是組織起來的數據:這里所說的數據是隨機的和非聚集的,信息是“模型化、格式化、組織化或轉化的數據的結果”。最近,信息被理解為某種“能增加人類知識”的事物。換句話說,信息不再是關于某種事物——實際上信息是“某種事物”。“這種事物”有價值,而且這種價值可以被開發。
第一種使得信息能從它所表示的實物中分離出來的方式是電報的發明。電報和電話的發明意味著信息的傳播速度第一次超過了有形貨物的傳播速度。這樣人們就有能力在市場競爭中找到有利的位置。例如,如果有一年收成很好,產品就很可能供大于求,這樣在收獲季節到來之前把產品賣出去就特別有意義。通過把信息從實體中分離出來,信息自身獲得了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能獲得信息的數量不斷在增加。這不僅包括我們所知道的某一單一實體的復雜性不斷增加的信息的數量的增長,還包括我們把越來越復雜的實體轉變成信息的能力的增長。在20世紀20年代,當弗雷德里克·泰勒把工廠鏟工的工作方式轉變成“科學用鏟”時,他正式把他所觀察到的轉化為一系列抽象的原則——信息。當我們今天把企業的行為描述成一系列的流程圖和業務模型時,我們也在做同樣的事情。
二、信息在虛擬企業中的價值
虛擬企業是如何并且為什么會優于傳統的實體企業?信息,這一虛擬企業的核心原材料是如何創造著價值?想要了解這兩個問題,我們需要考慮“收益遞增規律”。
(一)與收益遞增規律相關的兩個理論
收益遞減規律:事物受收益遞減規律的制約是公認的商界的至理名言。新產品在剛開始時都會銷售的很好,隨著競爭對手的效仿,就喪失了它的競爭優勢;通過有效的工藝流程所保持的低成本會因所需原材料的耗竭而上升。收益遞減規律最初是在19世紀出現的,當時人們發現在生產流程中增加投入量,產出并不會增加相同的數量。這一規律雖然很簡單,但是隨著它的不斷延伸,形成了許多其他的經濟思想。正是由于收益遞減規律,價格經過一段時間后才會趨于均衡;也正是由于收益遞減規律競爭得以進行;如果沒有它,我們就沒有保持自由市場均衡的力量。
學習曲線:學習曲線是基于一個叫賽奧多·瑞特的工程師的一個發現。1922年,他在克迪斯飛機場當工廠助理,他通過計算得出,隨著每個工人生產經驗的翻番,裝配一家飛機所需的勞動力會降低20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如果生產第一架飛機需要10個人,那么第二架就要8個人,第三架要6.4個,依此類推。學習曲線在商業界得到廣發的認同是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當時波士頓顧問集團把它推廣到完全不同的各個行業中,但通常都得到同樣的結論——隨著經驗的增加,成本降低。
顯然,學習曲線的存在意味著與傳統的經濟理論相矛盾。隨著時間的推移,制造商可以持續降低成本,收益不一定會減少,它們同樣可能增加。理解學習曲線為什么會起作用的關鍵在于,意識到是什么被開發出來了。學習曲線發揮作用的原因在于,企業學會了如何有效地開發信息內容。
(二)收益遞增規律的定義
隨著時間的推移,制造商基于對企業的虛擬方面或信息方面的有效開發,達到可以持續降低成本,但收益不一定會減少,而且同樣可能增加?;谶@一現象或趨勢,我們稱之為收益遞增規律。
(三)信息通過收益遞增規律在虛擬企業發揮的作用
一個企業能夠獲得收益遞增的可能性決定于它的經營在多大程度上建立在信息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實體形態的基礎上。信息滿足了下面四個收益遞增環境所需的標準:
1.高升級成本。許多企業在過去得10年已經在電腦系統方面做了很大的投資,這些電腦系統用來對它們運營、產品、銷售、成本和客戶的信息進行跟蹤和存儲,這使得它們可以很廉價地使用信息。
2.網絡效應。跟其他公司聯系,正像建立一個商業生態系統,可以創立一個參與各方多贏的環境。通過把一個公司的核心優勢與其他公司的核心優勢相互補充,這樣企業不僅可以降低成本,還可以防止競爭對手的入侵。
3.鎖定客戶。收益遞增并不僅僅是簡單地吸引新顧客,還要在未來跟顧客建立牢固的關系,企業或者是通過建立其他企業必須遵守的標準或者建立你的客戶必須依賴的臨界物質。
4.信息使得企業能重新對自身進行定義——在各個層面,從戰略到單個流程的運作。一個相對不受地理位置限制的公司(例如,一家通過互聯網銷售的服務銷售商),為了利用國家間的關稅差異,幾乎可以無成本地改造它的分銷渠道,它沒有任何需要重新部署的實體資產。
三、信息的優勢和利用信息可能存在的誤區
信息革命的影響已經而且將來還會是廣泛深遠的。這一切都源于信息自身的優勢:盡管信息的收集成本比較高,但它的配送和復制成本很低;信息是一種用之不竭的資源;信息把企業和客戶緊密連接起來;信息把企業和個人聯系起來,而不是迫使它們分開,企業幾乎能即刻對自身進行徹底改造。
但是,信息和信息革命的聯系一直比較少。因為企業斥巨資于處理信息的軟硬件方面,把信息放棄了,甚至對其視而不見,而且我們也很自愿放棄信息。
首先,直到目前,人們還很大程度上認為信息僅僅是對事物的一種表示——是實物的重復性知識。然而,信息能以有形物體根本不可能的方式進行加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計算機輔助設計工具現在已經為制造流程的基本部分。潛在的新產品的信息由一套計算機系統來開發,這樣新產品的虛擬模型可以被測試、改動,并且不必花時間和成本來建造實體模型就可以在全世界范圍內傳送。當然,實體原型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它在整個流程中的作用大大降低了。這是信息如何用來代替其他事物——本例中的新產品——以降低開發成本并不僅僅是因為它是有形實體的表示物,還因為它能以有形世界所根本不可能的方式來加工。信息代替了有形實體,并為其相關的企業帶來了益處。
其次,我們經常想盡快地將虛擬世界中的信息轉變成可以指導行動的知識。這里的“知識”可以定義為遵照信息行事的能力。因為人類能力的有限性,我們提煉這種知識的唯一方式是把信息匯集,接著再尋找模式。從信息到知識的過程,本質上是一個提煉的過程,只有通過從信息這個殼中提煉出意義才能獲得知識。然而,信息提煉流程意味著一些有價值的信息的丟失,并且人腦一次只能處理有限數量的信息,為了把信息轉化為某種人腦可以處理的東西,我們又失去了有價值的信息。為了面對這個信息在提煉過程中價值不斷降低的事實,我們應該把信息提煉成知識這個過程節奏放慢下來并盡可能地延長。信息世界使你能做許多在有形世界不可能做的事。而一旦你把信息轉化成行動或有形實體,交易也就完成了:它就變得更難改變、更昂貴、更易受傳統世界的限制。
結論
信息革命給企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使得企業的業務要素能夠從有形領域轉移到虛擬領域。這也是虛擬企業——這種思考戰略的新方法——最根本的由來。透過探討,我們發現:信息是以新方式經營企業的貨幣。信息本身就是資產,并不是資產的替代物。信息支撐著投資回報率遞增的規則。一旦認識到虛擬的價值的組織能夠改變游戲的規則,廢棄傳統的習俗,成為革新者,就能在21世紀去的成功。
參考文獻:
[1][美] 史蒂文·L·戈德曼等.靈捷競爭者和虛擬組織[M] .遼寧出版社,1998
[2]解樹江著.虛擬企業——理論分析、運行機制與發展戰略[M].北京管理出版社,2002
[3]張旭梅等.敏捷虛擬企業 [M].科學出版社,2003。
[4]菲奧納·查爾內斯加等.虛擬企業管理——如何利用信息獲得競爭優勢 [M].經濟管理出,2002
[5][美]波特.競爭優勢[M].華夏出版社,1997,11
[6]Alan J Rowe and Sue Anne Davis,Intelligent Information Systems:Meeting the Challenge of the
Knowledge Era,Wesport,CO:Quorum,1996
[7]John G Burch,Information Systems:Theory and Practice,Santa Barbare:Hamiltion,1974
[8]Carl Sagan,Billions and Billions:Thought on Life and Death on the Brink of the Millennium,New
York:Random Hhouse,1997.
[9]W Brian Arthur, ‘Increasing Returns and the New World of Business’,Harvard Business
Review,July-August,1996
作者簡介:
陳劍波(1985.12- ),男,漢族,浙江工業大學經貿管理學院,浙江杭州,研究生。專業: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