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開放以來,在推進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歷程中,我國已經形成了以黨報黨刊為核心,以廣播、電視、互聯網為重要手段的多門類、多層次的新聞信息媒體系統,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聞輿論事業。企業新聞媒體作為現代傳媒里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在企業發展中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筆者以多年的工作實踐,淺談一點體會。
一、準確媒體定位,強化服務意識
新形勢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主流媒體堅持黨性原則的重要體現,在企業中亦是如此。企業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經濟,職工群眾依靠企業而生存,企業好則職工好。明白了這個道理,也就找到了定位,新聞工作者要撲下身子做工作,切實負起責任,真正宣傳貫徹好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上級保持一致,正確反映企業在管理改革、轉換機制、安全生產以及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的措施和成果,充分發揮新聞輿論的導向作用,做到以正確的輿論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使廣大職工群眾積極投身于企業的工作中去。
二、貼近職工群眾,迎合職工群眾的訴求
企業臺的宗旨就是要為企業的中心工作服務,既要當好領導的耳目和喉舌,又要做好聯系礦工家屬的紐帶和橋梁,盡量避免主觀色彩很強的硬性宣傳和經驗材料似的介紹,不停留在就事論的淺層次報道上,獨辟蹊徑,努力尋找百姓視角才能讓廣大職工家屬看到喜歡的新聞欄目。讓新聞發揮出參與生活,介入生活的作用,讓新聞的視角日趨“平民化”,把講述的“老百姓的故事”作為新聞欄目的“家常菜”!
三、勇于工作創新,提升新聞作品和欄目的品位
創新是新聞宣傳工作的靈魂。目前信息化技術日新月異,作為企業新聞媒體要依靠自己的優勢,不僅要在技術上創新,還要在采訪和文稿的解說方式上,在專欄的策劃和編排上,在節目制作和播出形式上有所創新,文章的結構搭配、行文風格等方面,更要在工作思路上不斷創新,力使節目鮮活新奇,欄目更引人注目。
1.從欄目的設置到節目內容的抓取上要鮮活。
企業新聞媒體和外部新聞媒體相比有自己的優勢,它沒有過多的負擔,沒有過多條條框框的約束,完全可以根據實際辦出自己的特色。因此企業新聞媒體完全能使自己的新聞欄目內容富有創意,形式可以活潑有趣,表現方式也能富有個性特色。
2.注意節目的整體定位,主題要突出
要辦好企業新聞媒體欄目,就要在整體定位上突出服務性,實用性,當然不能只采用本地信息,更不能使視野局限于封閉的區域內,而是要求欄目強化特色、節目注重人性化,關注企業職工家屬疾苦,要用全國甚至全球化的眼光去審視,去采訪、去宣傳、去報道。
3.新聞欄目要講求深度,要以情感人。
近年來,各類深度報道極受觀眾和讀者的喜愛,改變了新聞欄目和節目簡、淺、表的印象。而企業新聞媒體要對社會現象、經濟現象、生活現象和廣大職工群眾普遍關注的難點和熱點問題進行深層次的剖析,揭示其內在本質從而正確引導輿論。在選題中力求探尋貼近群眾生活的選題,要體現平實之中見深度。除用大量事實實現深度外,還應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優勢,通過對圖片、評論、描寫、畫面、解說、字幕、現場同期聲等因素的有機結合,以最佳的傳遞形式把信息傳遞給觀眾,以期收到良好效果,博取職工群眾的信任,從而為企業的長足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
四、著眼長遠工作,強化新聞隊伍建設
只有過硬的隊伍,才能干出過硬的工作,辦出精彩的節目,真正推動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為此,要通過新聞媒體做好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須抓好新聞媒體的隊伍建設。
1.強化新聞媒體工作人員理論學習,努力提高廣大新聞從業者的理論水平
狠抓新聞隊伍理論學習,要重點解決好三個問題:
一是提高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的自覺性,強化宣傳企業黨政大政方針的主動性,激發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創造性。作為企業黨政和職工群眾的\"喉舌\",企業新聞媒體要為企業的中心任務而奮斗,最重要的就是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企業的決策精神。
二是增強新聞隊伍拒腐防變的能力。一方面要大力弘揚先進的思想文化,另一方面要堅決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和影響。因此,加強新聞媒體隊伍建設,必須十分重視加強對關于拒腐防變、廉潔自律、自覺抵制市場經濟負面影響等一系列論述的學習教育,刻苦改造世界觀,始終保持思想道德上的純潔性,提高自身拒腐倡廉的能力。三是進一步提高新聞工作者實際工作能力。加強新聞媒體工作者理論學習和業務學習,立足各自崗位實際,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困難。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學習與自身的工作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善于把企業黨政和上級新聞管理部門的指示精神同企業實際情況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不斷提高政治水平和理論素質,更好地完成各項任務。
2.持之以恒提高新聞從業人員的業務技能
要不斷提高企業新聞隊伍的素質,必須根據企業形勢和新聞事業發展的需要,經常為廣大干部職工更新知識、補充營養,不斷增強隊伍素質。集中培訓主要是提高實際操作能力,糾正工作中發生的錯誤和偏差。集中培訓中主要是緊緊圍繞新聞媒體行業需要,圍繞具體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圍繞形勢要求,有針對性地制訂培訓計劃,設置培訓內容,并將集中培訓和職工自學有機結合起來,定期檢查學習筆記,使培訓和學習增強有效性。在狠抓培訓的同時,對少數工作能力比較弱的干部職工則進行重點幫助指導,使隊伍整體建設都有明顯的進步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