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1年以來,隨著央行多次提高準備金率等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以及國內外市場形勢的變化,臨汾市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資金緊張和經營困難問題進一步顯現。本文對臨汾市縣區小微企業貸款融資現狀進行分析,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臨汾 小微企業 貸款融資 現狀 對策
一、小微企業發展現狀
筆者根據對臨汾隰縣天天飲料等25家小微企業,進行了專項調查。其中小型21家、微型4家(按照GB/T4754-2011行業分類和新大中小企業劃分標準),涉及到煤鐵洗選業、制造業、建筑業、運輸業、計算機服務業、住宿餐飲業、房地產業、商務服務、居民服務等行業,調查樣本含蓋了二、三產業中的重要行業。從專項調查匯總資料來看,小微企業發展呈現三個特征:
1.從業人員較少。25家小微企業從業人員1746人,每企業平均70人。其中,50人以下企業13家,占被調查企業數的一半。4家微型企業共計36人,每個企業平均僅9人。
2.企業規模偏小。25家小微企業擁有資產15.04億元。其中,13家小型工業企業擁有資產10.9億元,每個企業平均8385萬元;其他行業12家企業擁有資產4.1億元,平均3438萬元。資產主要集中在煤鐵洗選、化工、房地產等行業,資產2000萬元以下的企業共有13家,占被調查企業的52%。最少的企業僅有25萬元資產。
3.抗風險能力較弱。一是產品結構單一。絕大部分小微企業只生產一種產品或經營一種服務項目,一旦主營業務市場價格波動,小微企業無力承擔虧損,只好停業歇業。二是資產負債率較高。據調查,25家小微企業2011年10月底,資產負債率74.4%,高于50%的臨界值水平。三是流動負債較高。
二、制約因素
(一)從小微企業自身層面分析
1.經營規模小,市場反應快,抗風險能力弱。小微企業資產規模小,銷售收入少,資金實力弱。2.信息不對稱問題突出,受企業主個人影響大。3.小微企業數量多,資金需求呈現量少、緊急、頻繁的特點。
(二)從銀行機構層面分析
1.小微企業貸款擔保資源缺乏影響了企業的融資。少數企業所在的鄉鎮經濟欠發達,企業總量小,其資產主要是廠房和機器設備,這類企業面臨擔保難問題。1.其企業房產和機器設備作抵押,抵押率只有10%,達不到預想中的融資需求;2.如果通過擔保公司擔保融資,擔保公司必須提供反擔保,無疑是提高了企業融資擔保的門檻。
2.小微企業經營規模大小不一,需求差異化程度高,缺少適應小微企業客戶的信貸產品。小微企業經營比較活躍,但經營規范大小不一,融資需求也呈多樣化。而我們目前的主流信貸產品多源于中型企業金融服務模式,雖然我們前幾年對企業信貸流程和產品進行了改造,但離小微企業客戶的需求仍有距離。
3.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隊伍建設需加強。一是小微企業客戶經理隊伍人員不足,二是企業客戶經理的業務素質有待提高,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新技術的推廣運用,新項目不斷產生,新企業不斷上馬,這給信貸人員的貸前調查、分析提出了新的理論及要求,要求信貸人員既要懂市場分析、又要會財務分析;既要掌握企業的經營概況,又要預測企業的市場行情。
(三)從政府服務層面分析
1.信用擔保體制作用有限。小微企業貸款難,首先難在擔保上。無數小微企業寄予了厚望的擔保體系自身被諸多難點所困擾,信用擔保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滯后,擔保機構規模小、缺乏風險分散與補償機制,擔保機構內部業務操作程序不完善,風險管控制度不健全,再加上與之相對應的小微企業信用制度沒有建立起來。
2.小微企業風險補償機制有待加強,政策執行落實到位。在具體的呆賬審核操作中,掌握政策的相關部門為考慮方方面面的原因,卻把我們認定的小微企業及涉農呆賬貸款,在批準核銷后又作為利潤征收所得稅,這樣就挫傷了對小微企業及涉農貸款投入的積極性。
(四)對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建議與思考
1.積極貫徹落實國務院確定的支持小微企業的措施,改革完善為小微企業提供服務的金融組織體系。一是在國有商業銀行內部設立專為小微企業服務的信貸管理部門,提高對小微企業的貸款比例。二是促進小金融機構的改革和發展,強化其重點服務小微企業的市場定位,引導小金融機構增加服務網點,向轄內縣域和鄉鎮延伸。三是探索建立專門對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政策性機構或者地方性金融機構,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設立村鎮銀行、貸款公司的股份制金融機構,進一步豐富對小微企業提供貸款的金融機構體系。
2.健全面向小微企業的多層次信用擔保體系。創新擔保方式體系,推進行業信用互助協會貸款、聯貸互保貸款、交稅信用貸款等新的形式,改革傳統的抵(質)押擔保方式,向經營權、租賃權、應收賬款抵押等新形式抵押轉變。
3.規范民間借貸行為,防范小微企業融資風險。今年以來,在國家貨幣政策緊縮背景下,民間借貸“風生水起”。據工商部門初步統計,全市投資理財咨詢公司已有140余家,成為許多小微企業獲取經營急需資金的主要來源,緩解了小微企業資金緊缺的困難。同時,投資理財咨詢公司等民間借貸機構存在人員素質偏低,依法經營意識差,管理收費及合同違約制裁機制不規范,市場監管缺位、利率高、風險大等突出問題。因此,有關部門應加大對民間借貸的監管力度。
參考文獻:
[1] 徐安平.中小企業融資的產品創新分析[D]. 復旦大學 ,2010
[2] 王笑難.論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D]. 吉林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