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1年年末,我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為13473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69079萬人;鄉村人口65656萬人,可見,中國人口當中50%左右在鄉村,中國是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是中國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農業的發展,農村的建設,農民的生活水平,決定了中國經濟的平均水平是否能夠達到工業化國家的基本水平。
關鍵詞:農村 經濟管理 現狀 隊伍建設
一、農村經濟管理隊伍的現狀
由于國家政府的重視和農村經濟管理部門的努力,修建水泥路,實現村村通,開展“一村一名大學生”活動,鼓勵高等院校大中專畢業生深入農村,參與農村經濟管理,實施各項優惠政策,提高農村經濟管理人才的待遇等,使農村經濟管理隊伍不斷得到壯大和發展,近些年來,形成了完整的農村經濟管理隊伍的管理體系和農村經濟管理干部隊伍,特別是完善了村級管理隊伍,這些都為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但在人才儲備的過程中也出現不少問題,本文就此展開分析。
二、農村經濟管理隊伍存在的問題
1.結構不合理。近些年來,由于歷史原因和種種政策原因,我國農村經濟管理隊伍得到擴大,但仍然難以滿足農村經濟迅速健康發展的需要,特別是村級經濟管理人才更是缺乏。
2.經濟管理人才穩定性差。由于歷史原因,農村條件較差,有些學子到了農村,經過幾年努力后,對農村經濟管理有所掌握,但選擇離開的較多,導致農村經濟管理人才流動性較大,嚴重影響了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3.農村經濟管理人才知識單一不全面。人才中,大多數知識單一,懂農村就不懂管理,懂經濟管理不懂農村,復合型人才很少。
4.少數農村經濟管理干部在編不在崗。在農村經濟管理干部隊伍當中,極少數干部為了以后退休能領取退休金,為了以后謀取更大的經濟利益,一直將編制放在農村管理,但本人卻以外出謀職鍛煉或者招商引資為借口,外出經商賺錢。
三、農村經濟管理人才缺乏、不穩定的原因分析
1.觀念錯誤的原因。一是認為城市比農村好,受中國傳統觀念影響,總認為城市工作有臉面,要光彩,農村工作既吃苦又不體面。二是認為農村發展空間有限,認為在農村工作沒出息。少數管理者錯誤認為,農業始終比不上工業,農業經濟增長速度總比工業增長速度要低。他們認為要想發展一生的事業,到城市是個比較理想的選擇。
2.農村現實條件的原因。目前,盡管我國推行了各項惠農政策,在農村大力修建了水泥路,實行村村通的目標,但無可非議,農村交通條件相對城市而言還是比較差,生活購物也不方便,居住環境簡樸艱辛,冬天風大寒冷,夏天炎熱蚊子多,這些現實因素也極大地影響了農村經濟管理工作者的熱情及穩定性。
3.中國教育體系的原因。近些年來,中國大學教育得到迅猛發展,特別是三本民辦學院發展更是飛速,對中國中高級人才特別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起到極大作用,但中國教育大多數以城市工業化為主,農村人才的培養太少,特別是應用型農村經濟管理人才培養太少。
四、農村對經濟管理人才的要求
1.全能型復合人才。農村經濟管理是一項綜合性的非常復雜的工作,作為一名優秀的農村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必須全面掌握各項知識與技能。
(1)農村政策。農村經濟涉及許多政策性內容,作為一名農村經濟管理人才必須全面掌握農村方面相關法律法規,如土地承包、農村政策法規、農村環境保護、財政與金融(農村)等。
(2)農業技術知識。作為一名合格的農村經濟管理人才,除了應該掌握農村政策外,還應該能掌握農業種植技術、了解農作物特點等,要上能做文章,下能指導種田插秧。如植物生長技術、畜禽生產概論、農村衛生與健康等。
(3)經濟管理知識。優秀的農村經濟管理人才還要能夠掌握管理學、市場營銷、電子商務、財政與金融、農業資源經濟學、市場經濟學、經濟地理等相關知識,能積極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充分開發利用本地資源,還要能學會營銷知識,將本地資源產品加工推銷,為農民增收創造機會。
(4)財務會計與財務管理知識。作為一名農村經濟管理人才,要能精打細算,開源節流,提高農村經濟效益。
2.人才隊伍要穩定發展。要穩定農村經濟管理人才,必須各方努力,才能取得實效。
(1)政府推行各項優惠政策。包括交通、養老、醫療保險、子女上學、生活福利等政策,使大學生村官有信心有勇氣有恒心搞好農村經濟管理工作
(2)要求經濟管理人才具有較好的品質。農村經濟管理工作是一項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大學生村官學歷高、懂理論,農村好青年素質好、品行端,但他們都缺少經驗的積累、工作的磨礪。
五、加強農村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的思考
1.鼓勵大專學院開設應用型農村經濟管理專業,增多農村經濟管理專業人才數量。我國農村人口眾多,資源豐富,地域廣闊,大有開發前景,是大學生就業的良好渠道,為了適應我國農村經濟管理人才的要求,國家應該鼓勵各高等院校,特別是三本民辦院校積極開設應用型農村經濟管理人才,使他們動手能力強、適應時間短、知識豐富,為我國解決“三農”問題提供強有力的保障與動力。
2.推行優惠政策鼓勵大中專畢業參與農村經濟管理。繼續開展實施大學生村官活動,鼓勵大學生特別是應用型農村經濟管理專業大中專畢業生到農村就業,提高農村經濟管理工作者的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遲永財,李忠新.農村經濟管理隊伍自身建設現狀與思考.吉林農業,19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