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為我國外匯儲備管理帶來了新的問題。本文首先闡述當前我國外匯儲備的狀況,分析外匯儲備呈現當前狀況的原因,進而分析當前巨額并高速增長的外匯儲備存在的風險,最后為加強外匯儲備管理,降低外匯儲備風險提供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外匯儲備 風險 對策
一、我國外匯儲備的現狀
近些年來,我國外匯儲備呈現出高速增長的狀態,從1993年的212億美元,于1996年底突破了1000億美元,2004年突破5000億美元,2006年突破1萬億美元,2009年初突破2萬億美元,至2011年初已經超過3萬億美元,年化增長率約為32.1%。外匯儲備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GDP增長率與貨幣供應量增長率。我國的外匯儲備量于2006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至2011年底,外匯儲備量遠遠超過排名靠前的幾個國家的總和。中國外匯儲備的結構沒有對外明確公布過,目前屬于國家金融機密。據估計,美元資產占70%左右,日元約為10%,歐元和英鎊約為20%,美元占據了絕對的高額比例,加劇了我國外匯儲備所面臨的風險。
二、我國巨額外匯儲備形成的原因
(一)出口導向型的發展戰略
持續巨大的貿易順差是形成中國巨額外匯儲備的重要原因。根據統計數據顯示,近來我國貿易差持續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數值,并且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這與我國的出口導向型發展策略有關。我國實行出口導向型發展策略,一方面,商品價格較低,較低的商品價格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中國的商品出口額在世界市場上具有較大的市場份額,使得出口商品帶來的外匯儲備不斷增加;國家實行出口退稅政策,降低出口企業的營業成本,鼓勵出口,促進了順差的形成。另一方面,我國具有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在中國生產商品的勞動力成本低,也使得商品總成本較低,這就直接帶動了外商到中國的投資,外商來中國投資增加,也是促成我國巨額外匯儲備的重要因素。我國被稱作世界工廠,勞動密集型產業相對較多,科技含量高產品較少,并且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產品在國家政策鼓勵下大規模出口,加大了貿易順差,使得外匯儲備大量增加。
(二)人民幣升值預期
近些年來,國際上關于人民幣匯率過低的聲音此起彼伏,部分國際人士認為,1美元兌換2元人民幣,而當前的匯率雖然有了較大幅度的上升,但仍處于1美元兌換6元人民幣的水平上,眾多聲音宣稱中國是匯率操縱國,人民幣升值的政治壓力也在不斷的提升。自2005年匯改之后,人民幣開始升值,從最初的1美元兌8.3人民幣,至現在1美元兌6.3人民幣,短短六年內升幅超過了百分之二十,在近一年中,升值呈現加速的狀態。人民幣匯率的升值,意味著外資進入中國后,即使不進行投資僅僅存入銀行,所能夠實現的收益也遠遠跑贏同期銀行存款利率,這就加大了外資進入中國的力度,從而使我國保持凈資本流入狀態,資本進入我國,兌換成人民幣以求升值獲利時,也增加了我國的外幣資產,促進了外匯儲備的增長。
三、我國巨額外匯儲備所面臨的風險
(一)幣種簡單,貶值風險大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在我國3萬多億的外匯儲備中,有70%以上是美元,美元資產占據了相當高的比例,美元的價值與我們外匯儲備有很高的關聯性。從美國推出第一輪量化寬松政策后,美元就開始貶值,美國的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推出后,美元貶值加速,目前,有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美元依舊有貶值的預期,美元的貶值意味著我國外匯儲備的縮水,美元占有過高的比例,使得我國的外匯儲備面臨著較高的美元貶值風險。如果美國完全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美元肯定會貶值,我國的美元標識的外幣資產也隨之縮水。外匯儲備結構的單一,使得我國的外匯儲備面臨著較高的非系統性風險。
(二)投資收益率低,機會成本高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的外匯儲備有很大的成分是債券,中國是持有美國債券最多的國家,是美國最大的債主。這些債券中以長期債券居多,中短期債券相對少,當前中國的巨額外匯儲備投資收益率低,面對的機會成本高。當前外匯儲備的資產配置不夠復雜,缺乏一個完整的資產配置體系,造成了一定的資源浪費,承擔了較高的機會成本。
(三)受“熱錢”涌入影響大
近幾年來,我國外匯儲備增長速度加快,在突破2萬億大關后,迅速突破3萬億,統計數據顯示,近幾年來的外匯儲備來自于出口方面占比例持續下降,而外資進入中國所占比例持續上升,近些年來的外匯儲備的增長,主要是源于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但是這種背景的持續性給外匯儲備的存量帶來了考驗。由于“熱錢”的涌入與涌出是雙向的,他日宏觀背景發生轉變,也許會面臨一個“熱錢”持續流出的風險,外匯儲備的規模下降。“熱錢”的涌入與涌出,加大了對外匯儲備的管理難度。熱錢涌入對外匯儲備所造成的影響難以控制,目前,我國缺乏一個合理的管理“熱錢”的方式,“熱錢”的涌入涌出給我們外匯儲備帶來了較大的不穩定性。
四、應對我國巨額外匯儲備的對策
(一)用外匯儲備在國外進行實體投資
當前外匯儲備的形式較多的是一種間接投資,而非直接投資。我國有如此規模龐大的外匯儲備,應將其充分利用起來。從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吸取一些經驗,在海外進行投資,購買資源,如礦產資源,用海外礦產資源給國內經濟發展提供動力,從而將規模龐大的外匯儲備轉為經濟增長的動力。同時,實體投資雖有一定風險,但有較高的期望收益率,也有利于優化外匯儲備的配置。用外匯儲備在海外進行實體投資時,可以著重考慮當前國內薄弱的環節。如鐵礦石方面,嘗試用外匯儲備收購一些大型鐵礦石公司的股權,提升中國在鐵礦石市場中的發言權。
(二)建立合理的外匯儲備控制機制
外匯儲備雖然反映一國經濟實力,但并不是越大越好,過量的外匯儲備是一種資源浪費,因此,有必要將外匯儲備與GDP與人均GDP等指標掛鉤,設立一個合理的標準,如外匯儲備應是GDP總量的多少倍。在設置外匯儲備合理量的控制線的時候,盡量地多考慮所涉及的因素,參照較多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標準,并且,建立一定的調節機制,在偏離正常值的時候進行一定的調節。另外,對于外匯儲備中的不同類型資產的存量也必須控制好合理范圍,使得在分散資產配置的時候,各類不同的資產有一定的調節空間。
(三)外匯儲備彌補社保與養老金缺口
當前,隨著人員老齡化程度的提升,社會保障金與養老金的需求量不斷提升,原有的社會保障金與養老金已經不足以滿足當前的需求,更不足以滿足以后的需求,將外匯儲備資金轉入社會保險金與養老金上,填補缺口,可以緩解社保與養老金的緊張程度,更好地滿足社會公眾的需求,服務于公眾,也有利于國家的長久發展進步。
(四)優化資產配置,完善外匯儲備結構
美元在外匯儲備中占據著較高的比例不利于風險控制。由于我國跟美國在經濟上往來較多,我國外匯儲備中的美元資產也占較多數,較多的來自于商品出口,國外投資,很多是不受控制的流入。可以考慮將美元與其他國家的貨幣進行兌換,分散幣種,有效地避免單一美元所帶來的非系統性風險。另外,目前的外匯儲備中債券較多,可以考慮將債券資產與其他類型的資產進行一定的轉換,如轉換為一些證券資產等,分散資產配置,解決儲備結構單一的問題。分散化配置外匯儲備資產,大幅度降低美元標記的資產比例,大幅度地降低債券資產的配置比例,并可以借助國際金融市場,對一些風險較大的品種采取一定的對沖措施,以降低風險。
參考文獻:
[1]袁恩澤.中國的外匯儲備管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
[2]楊雷.中國外匯儲備的合理規模及政策建議[J].財政研究,2009.11
[3]舒珊.中國外匯儲備資產幣種結構優化研究[D].湖南大學,2009
[4]龍得來.中國巨額外匯儲備的成因及管理[J].金融經濟,2011.8
[5]蔡云輝.我國外匯儲備相關問題研究[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2008.5
作者簡介:
孟祥陽(1986- ),男,安徽六安人,安徽大學2011級金融碩士,研究方向:金融市場;
楊炯(1986- ),男,安徽懷寧人,安徽大學2011級金融學碩士,研究方向:證券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