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保外就醫是我國變更刑事強制措施的方法之一,隨著我國司法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保障重視罪犯的人權更顯重要。但保外就醫條件的審核必須做到以罪犯所患的疾病為事實依據,使保外就醫的執行程序化、法定化、制度化。
關鍵詞:保外就醫 條件 審核 執行
保外就醫,就是被判處徒刑或拘役的罪犯因患一定的疾病,而由罪犯親屬作為保證人將罪犯從羈押場所領回,到社會醫院進行救治的一種制度。1979年在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時,正式將保外就醫列入法律之中,對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對罪犯保外就醫的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保外就醫條件審核仍存在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審核條件。
一、保外就醫疾病傷殘標準問題
根據目標前的司法實踐,保外就醫疾病傷殘標準一直沿用的是1990年所頒布的標準。事融三十多年,當時的刑事政策與現在的刑事政策已發生民很大的變化,所以,許多保外就醫疾病傷殘標準問題仍然存在。
1.內容繁雜,理解有一定難度。在實際保外就醫審核中,審核人員往往涉及適用標準問題,由于該標準中涉及的疾病類型幾乎涵蓋了臨床醫學的所有疾病,條文雖不多,但集中高度概括,如關于各種精神病,其內容就是一本厚厚的精神病學,機時且對該種疾病,法律規定必須經專科性醫生作出鑒定結論后方可執行。這樣就出現“鑒定之中的鑒定”,給人一種繁瑣的感覺。還有內外科等多種疾病,規定必須達到損害器官功能的一定嚴重程度才能保外就醫,該種病的程度則又有臨床醫學所規定的若干項具體指標所組成,該指標則隨著臨床醫學的發展而不斷變化。這樣,病種、程度、指標構成一個復雜的網絡體系,要完全理解操作這種復雜體系不是單個或數個審核人員所能勝任的。
2.標準比較嚴格,缺少變通規則。根據《罪犯保外就醫執行辦法》第二條規定,身患嚴重疾病,短期內有死亡危險的;身體殘疾、生活難以自理的;年老多病,已失去危害社會可能的;可準予保外就醫。這些規定雖然有一定的靈活性,但有許多問題很難界定,如“疾病如發生”、“年齡多在算年老”、“短期究竟是多長時間”等,對這些問題大家在實踐中已經難以把握。同時,本辦法對保外就醫對象又作了一些限制性規定,如辦法第三條規定,罪犯罪行嚴重,民憤很大的,不準保外就醫;第四條又規定對累犯、慣犯保外就醫,從嚴控制。從第三條規定的內容來看,“罪行嚴重,民憤很大”不應當是一個法律術語,它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更讓人難以把握。
所以,要解決標準體系問題,必須對原來的標準作必要的補充、修改,如對數種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發作做出具體規定。還要賦予具體審核人員邀請各科專家參加會診、鑒定的特權,給予審核人員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的限制性自由裁量權。
3.標準漏洞。所謂標準漏洞是指申請保外就醫審核的疾病種類或疾病期限不在《罪犯保外就醫疾病傷殘范圍》所列舉的范圍內,即該范圍第30條所概括的“其他需要保外就醫的疾病”。由于該標準出臺時間早,近年來醫學技術又突飛猛進,疾病的認識能力、診斷水平、治療方法均有較大提高,標準漏洞的出現在所難免。但是罪犯保外就醫審核人員不能以此標準漏洞為由拒絕表態,也不由此為由一律出具否定性意見,而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二、對保外就醫認識誤區
《罪犯保外就醫執行辦法》明確規定,保外就醫的資格條件為“被判處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身體條件為“患有嚴重疾病短期內有死亡危險的,患有慢性疾病,長期醫治無效的,身體殘疾,生活難以自理的,年老多病,已失去危害社會可能的”。可見,申請保外就醫的對象只能是已被人民法院判決的已決犯。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認為在審理階段的未決犯也可以申請保外就醫,這是一種錯誤認識。事實上,在審理階段只是變更刑事強制措施,如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而申請保外就醫是將采取變更執行場所的措施,兩者是不一樣的。
在司法實踐中,還有一種保外就醫認識誤區是“以保代刑”。他們認為只要申請保外就醫成功,就等于不會再收監。《罪犯保外就醫執行辦法》規定“保外就醫罪犯病情基本好轉的,由監獄、勞改隊、少管所收監執行;經縣級以上醫院證明尚好轉的,由監獄、勞改隊、少管所提出意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勞改局批準,辦理延長保外就醫手續,每次可延長半年到一年”。所以,保外就醫期間結束時,罪犯家屬甚至少數司法人員以罪犯患有重病為由要求讓其監外執行,完全是對保外就醫的誤解。事實上,保外就醫只是在罪犯病重時適用,體現的是一種人道關懷,不是以保外就醫代替刑罰的執行。
三、保外就醫審核方法
技術人員收到司法機關轉送來罪犯本人的病歷材料后,僅就醫療憑證中記載的疾病內容進行審查,主要審查文證材料記載的疾病癥狀、體征、臨床化驗、影像學檢查、特殊檢查等內容是否一致,相互間有無關聯,是否有矛盾等,從而判斷出臨床診斷是否正確、疾病程度是否可靠,然后依照保外就醫標準,得出是否符合保外就醫條件的意見。這種只信病歷不見其人的方法是具有一定缺陷的。要克服這些缺陷,必須從文證記錄內容為基本入手,有針對性要求罪犯進行一些必要的客觀檢查,目的是難驗證、重新評估的疾病的真偽、嚴重程度,以作出客觀的結論。必要時還可邀請專家對罪犯進行會診,從而獲取相關信息。
綜上所述,保外就醫作為我國變更刑事強制措施的方法之一,其條件必須嚴格審核,使保外就醫的執行程序化、法定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