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吹響“將招商與培育本土企業相結合”的改革號角,許多的縣市、開發區在進行資源整合的時候,一方面根據自身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進行分類、分項、有選擇地進行招商,另一方面也要必須保證招商與培育更加和諧的發展,以使該地區經濟的發展與城市的進步相一致,開創出一個向外大力招商,向內加大培育的新型發展模式。
關鍵詞:招商 引資 培育 本土
近年來,許多城市、地區不斷挖掘資源的發展潛力,加速引進世界先進的生產力,引進更多的外來企業 、外來資金,來提升產業的高端化水平,建設了一個又一個現代產業的核心區。在加快招商引資的步伐時,當地的政府機構也沒有忘記要加大對本土企業的扶植力度,用更多的資金投入以及更好的分產業的招商保護措施來促進本土企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1.針對地區特點,加大對本土企業的扶植
縱覽全國,許多地區通過對產業園進行不斷深入的結構調整,使其農業得到了全面的發展。例如,大連的向應現代農業園區成立于2001年3月,最初規劃種植面積為6000畝,是一個集農業生產、加工、貯藏、銷售以及科研創新為一體的股份制企業。政府針對云南富明地區的地區特點,投入了更多的資金建立了萬畝櫻桃種植基地。越來越多的農戶加入到了大櫻桃的種植隊伍中來,為當地的農戶帶來了可觀的收入。河北省通過政府出資,開發了黃桃種植基地。大力發展了黃桃種植加工基地,該基地占地2.4萬畝,完整配備道路、水利、電力等相關基礎設施,為黃桃的種植、副產品的加工提供了一條龍的服務。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2.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通過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許多地區基于自身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的情況下,旅游業有了較大的發展。在招商引資的時候要注意:
2.1加大領導的重視程度:在進行引資時,多進行農業產業化的推進活動,相關領導、工作組應對活動中產生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主要領導親自抓,負全責,將對龍頭企業的扶持落到實處,促其做大做強,并通過龍頭企業的表率作用,帶動全村的經濟發展。
2.2合理利用現有資源優勢,擴大招商引資:通過對該地現有資源優勢進行探究、分析,因地制宜的發展優勢產業。政府在保證品牌的優勢、出臺相關優惠政策的同時,招商局應加大對該縣的宣傳,采用招商引資的方法,為當地帶來更多的資金、更多先進的技術,以采用工業化的手段,加速當地經濟的發展。
2.3提升扶持質量,高效培育龍頭:許多地區的外來企業扮演著“內聯農戶、外聯市場”的信使的角色,因而外來企業的發展,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關鍵。在此形勢下,開辟產業化經營的一條龍服務,為廣大外來的企業、申報外來的企業的單位就提供了一條快捷的綠色通道。從征地、廠房建設到證照辦理,從優惠使用廠房用地到稅收減免,都為龍頭企業健康有序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2.4加強品牌效應,提高基地建設:通過引進先進的標準化生產加工技術,提升農產品的品質,然后建立自己的品牌,通過提升品牌效應,收獲品牌所能帶來的更多的附加價值,實現基地化建設所帶的區域化優勢。
2.5做好外來企業的申報、監察工作:對發展較快的地區企業,逐一進行篩選,對符合條件的,由相關部門統一進行走訪,并對其宣傳相關的申報政策、申報審批流程、優惠措施等。同時派遣專門的人員,負責對口的為企業申報提供服務,幫助其完善各項資料。爭取提高申報的成功率,為企業贏得更多發展的機會。
3.做好招商引資與培育本土企業的意義
許多新區的成立,使新區的農業產業化、旅游一體化處在了一個全新的起點上,面對這一歷史機遇,當地政府有信心把農戶的增收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把當地新型產業的發展更加高端化,以期為游客呈現一個多彩的、充滿魅力的旅游新區。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該區政府將高標準、高質量地做好規劃,使旅游產業布局更趨合理,并且引進更多的資金及先進的生產技術,幫助當地的種植戶、養殖戶進行高效率、高品質的生產,對一些外來企業通過減免稅收的方式幫助企業發展。對旅游業方面,開發好新型的旅游線路以及旅游的附加產品,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從滿足游客多樣性需求出發,合理配置、利用自然資源,為游客提供多樣化的旅游產品和多種可供選擇的旅游線路,并且不斷提高導游的專業素養,不斷增強旅游單位的服務意識,提升行業的“軟實力” 。這樣,便能全方位的提升當地的經濟實力,提高了農產品產量,加大了農產品加工品的銷售量、增加了當地服務業的工作崗位、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并最終進入農業帶動旅游,旅游促進農業的良性循環。
4.結束語
目前,我國的許多地區發展相對比較薄弱,仍處于一個初步的探索階段,因而在推進招商引資的進程中,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追求快速的發展。在進行探索過程企業中要合理地進行資源配置,因地制宜,政府部門對內應給予外來企業相應的幫扶政策,綠色通道,通過一系列的優惠措施吸引更多的農戶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對外應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吸引到更先進的技術以及更充裕的資金,以期促進農業生產力的高速發展,高效改善生產關系,并最終實現農民的全面增收。
參考文獻:
[1]楊懷森.農業生態學[M].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2
[2]潘澤江.湖北優勢農產品產業帶研究[D] .武漢: 華中農業大學, 2005
[3] 張繼鵬.農業職業教育與農業產業化[N]. 塔里木報(漢)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