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力資本構成要素包括人力資本、組織資本和關系資本。本文論述了智力資本與企業超額價值的關系,得出智力資本是創造企業超額價值的驅動力的結論。并利用我國滬深兩市信息技術行業上市公司可獲得數據進行實證檢驗,結果與理論論證基本一致,但不同的智力資本要素對企業超額價值創造的影響不同。據此提出了加強員工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的培養、重視無形資產投資風險、提高無形資產投資效果等建議。
關鍵詞:智力資本要素 超額價值 實證分析
基金項目: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11B272)
一、文獻綜述
1969年,美國經濟學家Galbraith正式提出智力資本概念。他認為智力資本是一種知識性活動,是一種動態資本。被公認為最早定義智力資本的是美國學者Thomas.A.Stewart,他認為智力資本是公司中所有成員所知曉的能為企業在市場上獲得競爭優勢的事物之和,是能夠用來創造財富的智力材料—知識、知識產權、經驗等;包括人力資本、組織資本或結構資本、客戶與社會資本(Stewart 1994)。
智力資本與企業價值創造的關系,絕大多數理論研究認為智力資本是企業價值創造的驅動力。Edvinsson and Malone(1997)、Sveiby(1997)等都在相關研究中認為智力資本是企業價值創造的源泉。2002年,Patrick H.Sullivan在《價值驅動的智力資本》一書中指出,智力資本作為公司現金流的最根本的驅動因素,是公司利潤和價值的主要制造者。
在實證研究方面, Riahi.Belkaoui(2003)利用最小二乘法對美國81家跨國公司基于價值增值的總資產報酬與智力資本的關系進行檢驗,其結果支持了“智力資本是可持續的財富創造源泉”的觀點。
筆者認為,智力資本的重要性不僅在于它能為企業創造價值,更在于它能為企業創造超額價值。超額價值是企業由于擁有或控制高新技術等壟斷性資源或從事風險性活動而獲得的超過正常企業的額外收益。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探索智力資本與企業超額價值創造的關系。實證研究方面,以往大都借鑒Ante pulic(1998)提出的智力資本增值系數模型,該模型只關注智力資本某個單一因素與企業價值的關系或智力資本整體與企業價值的關系。忽視了智力資本各要素驅動企業超額價值創造的有效性。關于智力資本驅動因素雖有許多學者提出了具體的指標,但大都以定性指標分析為主。本文主要是從公開披露的信息中尋找可以量化的指標,通過理論與實證分析探索智力資本對企業超額價值創造的有效驅動因素,為企業智力資本運營管理提供借鑒。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智力資本為什么能夠創造超額價值?這是因為智力資本不同于其他資本。智力資本的價值創造有兩個途徑:一是智力資本直接參加生產經營,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創造價值,價值創造能力表現為產品的科技含量,即附加值的高低,如新技術、新發明可以數倍地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為企業創造巨額利潤。二是智力資本在運營中不斷積累、不斷增值,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知識轉化與共享來實現智力資本的增值,是一種質量型而非數量型的資本增值方式.智力資本是稀缺資源。因為大部分智力資本不存在交易市場,無法通過市場獲得,而只能在企業內部經過長時間的積累逐步形成,這種長期培育形成的智力資本很難被其他企業復制。智力資本的稀缺性衍生獨占性、壟斷性,使企業獲得競爭優勢,從而產生超高的價值創造能力。
(一)人力資本與超額價值創造
人力資本是投資形成的、存在于人腦中的知識、技能、經驗等,是智力資本的核心構成要素。人力資本的超額價值創造能力是通過長期組織學習等知識性活動,創造出新技術、新發明、新設計、新理念等組織資本來實現的。企業科技人員通過創造性勞動即人力資本活動,創造出高新技術等組織資本,企業將高新技術應用于生產過程,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而且生產出具有較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產品,通過關系資本作用,超額價值得以實現。
(二)組織資本與超額價值創造
“組織資本是依賴于特定組織和社會交往,通過長期組織學習和工作實踐積累形成的,存在于個體、團體和組織之間,企業員工共同創造的編碼化或部分編碼化組織共享的知識、能力和價值觀”(馮丹龍,2006)。組織資本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無數次大小決策形成的,具有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性以及形成路徑的依賴性,從而構筑進入壁壘,使企業能夠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壟斷某些技術或某一細分市場,長期保持競爭優勢,給企業帶來超額價值。智力資本活動是高風險活動,如人力資本投資風險、項目研發風險、關系資本滅失風險等。風險和收益的基本關系是高風險高收益。企業一旦冒險成功,便可獲得新的智力資本,如創造出新技術、新工藝、高效管理模式等,這些高新技術等壟斷性資源,不斷為企業帶來超額價值。
(三)關系資本與超額價值創造
關系資本是企業與客戶、供應商、政府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相互信任、相互依賴、相互關聯的社會網絡,是依靠關系作用而帶來增值的價值,主要表現為聲譽、品牌、信譽、顧客忠誠度等。具體包括客戶關系資本、供應商關系資本、債權人關系資本、政府關系資本等。關系資本如客戶資本直接為企業創造價值。同時,通過影響企業的市場知名度、信譽度等途徑間接作用于企業價值創造。關系資本的積累過程就是相互信任、互惠承諾的建立和穩固過程,是企業長期獲利,成功經營的基礎,是企業長期保持超額價值創造能力的前提。
由于人力資本、組織資本和關系資本難以直接度量,本文選取可以量化的指標,從反映企業員工數量、員工專業知識及專業能力、管理經驗及學習能力、員工工作效率等人力資本、反映系統制度基礎、組織能力、知識成果等組織資本和反映企業與債權人、供應商、客戶關系等關系資本等方面提出假設。
三、變量、樣本與回歸結果
(一)變量定義
1.被解釋變量 本文選擇市場增加值系數(Market value-added coefficient MVAC)代表企業超額價值創造能力。MVAC=市場增加值/投資資本,市場增加值=企業市場價值-投資資本,投資資本=有息負責+所有者權益。選擇MVAC作為被解釋變量,是因為市場增加值是企業的市場價值超過投資資本即賬面價值的增加值,體現了企業創造的超額價值;
2.解釋變量。據智力資本各構成要素的涵義及其數據的可獲得性,借鑒盧馨、黃順(2009) 研究中的變量選取方法,我們選擇了11個解釋變量,其中,反映企業員工數量、員工專業知識及專業能力、管理經驗及學習能力、員工工作效率等人力資本的解釋變量四個:員工人數、專業人員比例、管理人員平均年齡和員工薪酬費用率;反映系統制度基礎、組織能力、知識成果等組織資本的解釋變量四個:管理費用率、人均管理費用、無形資產比例和人均固定資產;反映企業與債權人、供應商、客戶關系等關系資本的解釋變量三個:企業成立年限、應付賬款比例和銷售增長率。
3.控制變量。考慮企業價值創造除受智力資本影響外,還受財務杠桿和企業規模等因素的影響,故引入兩個控制變量:資產負債率和企業規模。(見表1)
(二)樣本數據篩選
考慮信息技術行業是知識、技術密集型的高新技術行業,智力資本擁有量相對較高,同時考慮新上市公司可能存在“包裝效應”對正常業績產生異常影響,本文選取我國滬、深兩市信息技術行業2005年以前上市公司(剔除數據缺省公司和近3年凈利潤累計為負值的異常公司)36 家作為研究對象,為了消除經濟波動的影響,所有變量指標都依據2007—2009年可獲得數據計算的平均值,樣本公司的相關數據取自CSMAR數據庫、證券之星網站(www.STOCKSTAR.com)和中國上市公司咨詢網(www.calist.com),并利用Excel和Eviews6.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三)描述性統計
表2給出了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從表2可以看出,信息技術業上市公司平均市場增加值是投資資本的1.47倍。標準差為1.9,說明各公司超額價值創造能力差異較大。人力資本指標中的大專以上員工比例相對較高,平均達65.56%。組織資本指標中的無形資產占資產總額的比重較低,平均只有3.4%。關系資本指標中的應付賬款比例較高,平均為4.69,公司間差異較大,標準差為22.61。
表2 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
[變量\\類別\\具體指標\\變量代碼\\指標計算\\被解釋
變量\\企業超額價值\\市場增加值系數\\MVAC\\(企業市場價值-投資資本)/投資資本\\解
釋
變
量\\人力資本\\員工人數\\NOP\\樣本公司本年度在職員工總人數\\專業人員比例\\POP\\大專以上員工人數/員工總人數\\高管平均年齡\\Age\\高管年齡之和/高管人數\\薪酬費用率\\Payment\\員工薪酬/主營業務收入\\組織資本\\管理費用率\\Fees\\管理費用/主營業務收入\\人均管理費用\\Cper\\管理費用/員工人數\\無形資產比例\\IAP\\(無形資產+開發支出+商譽)/資產總額\\人均固定資產\\Fper\\固定資產/員工人數\\關系資本\\企業成立年限\\Time\\報告年數-注冊成立時年數\\應付賬款比例\\ARR\\期末應付賬款/營業成本\\銷售增長率\\Growth\\(本期銷售額-上期銷售額)/上期銷售額\\控制變量\\財務杠桿\\資產負債率\\LEV\\負債總額/資產總額\\企業規模\\資產總額\\SIZE\\Ln(資產總額)\\]
(四)回歸結果分析
本文對樣本數據采用后向法(Backward)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見表3。(已通過共線性分析、異方差分析和自相關分析對自變量進行檢驗,結果顯示自變最基本符合假設要求)
1.人力資本對企業超額價值創造的影響。人力資本指標中只有高管平均年齡與市場增加值顯著正相關,H3得到證實,說明管理經驗是驅動企業超額價值創造的有效因素之一。員工人數、專業人員比例、員工薪酬費用率對企業超額價值創造的影響均未達到最低顯著水平(p<0.1),故H1、H2、H4不成立。說明員工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工作效率及創造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當然,“不顯著”不等于沒影響,只是影響不夠顯著而已。故H1、H2、H4不成立。說明員工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工作效率及創造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當然,“不顯著”不等于沒影響,只是影響不夠顯著而已。
2.組織資本對企業超額價值創造的影響。在組織資本指標中,管理費用率、人均管理費用與企業超額價值正相關,H5、H6得到證實。說明組織資本中的系統流程、規章制度建設能夠提高企業價值。無形資產比例、人均固定資產與企業超額價值顯著負相關,故H7、H8不成立。說明企業的基礎設施與開發獲得的無形資產沒有充分發揮價值創造能力。
3.關系資本對企業超額價值創造的影響。關系資本指標中的企業成立年限、銷售增長率與企業超額價值正相關,H9、H11得到證實。說明企業與客戶的關系是驅動企業超額價值創造的有效因素,應付賬款比例對企業超額價值創造的影響未達到最低顯著水平(p<0.1),故H10不成立。
四、結論與建議
本文研究發現,智力資本與企業超額價值有正效應,是企業超額價值創造的有效驅動因素。但不同的智力資本要素對企業超額價值創造的影響不同。在人力資本方面,建議加強員工業務培訓,提高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盡可能提高人力資本的超額價值創造能力。在組織資本方面,建議繼續加強業務流程、規章制度和基礎環境的建設,重視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投資風險,提高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投資效果,開發、培育高質量的組織資本,提高組織資本的超額價值創造能力。在關系資本方面,建議企業應該與債權人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培養穩定可靠的資金供應者,加強與供應商的合作,守承諾、講信用,進一步穩固企業與客戶的關系,保證產品質量,降低使用成本,提高客戶價值。充分發揮關系資本的超額價值創造能力。
作者簡介:
肖永軍,吉林工商學院 會計分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會計理論;
于君,吉林工商學院 會計分院,教授,研究方向:財務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