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路建設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增進民族團結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要以市場經濟的視角去把握公路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解放思想,不斷創新,加強公路多功能拓展;爭取資金自持,拓展公路經濟的發展空間等方面對加強公路經濟的改革和創新作了詳細論述,對公路管理工作有一定借鑒意義。
關鍵詞:公路建設 經濟發展 創新 再認識
近年來,國家和省、市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了公路建設步伐,特別是“村村通”工程。在各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社會各界廣泛共同參與下,滄州市轄區內的公路建設快速發展,公路建設帶來的經濟效益顯而易見。但從總體上看,當前,我國公路里程的發展仍有可提高的空間,同時,公路作為公益性事業這種單一的建設和管理模式也受到市場經濟發展的沖擊和挑戰,隱藏在公路經濟內部諸多深層次的矛盾就不可避免地突出出來。因此,很有必要對公路的經濟創新進行再認識。
一、以市場經濟的視角去把握公路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樹立市場觀念,就是要突破傳統的計劃觀念,把公路工作始終放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以市場經濟的視角、市場經濟的手段、市場經濟的機制去把握、研究、解決公路事業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確立機遇意識、競爭意識和風險意識。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公路生產要素配置方面的基礎性作用公路的公益性與商品性的二重屬性是并存的。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既要服從公路的公益性要求,又要遵循市場經濟的效益原則,是現階段公路經濟改革與發展的基本思路與取向。
二、解放思想,不斷創新,加強公路多功能拓展
要樹立改革創新意識;破除不思進取,無所作為的思想,樹立市場競爭意識;破除因循守舊思想,樹立轉機換制意識;樹立發展事業的意識。交通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應全方位、系統化的拓展道路使用功能,使山、水、林、田、路、旅游、環保、利民惠農綜合考慮,人、車、路、環境協調。使項目建設既為通車服務、開發了沿線旅游資源,又使公路成為交通旅游景點。實行就近就地移植;全線所有石料均用于景觀石、砌體材料、標志標牌、路面硬化材料。同時,還兼顧山、水、林、田、路、旅游、防火系統建設,使公路沿途溪流淙淙,綠樹成蔭,人文交融,體現自然美。道路沿線應設置必要的服務區,車輛停靠站、觀景臺、人文景觀及人行步道,展示地域特色文化,修建集生態旅游觀光、全民健身、公路教學、科技示范、文化體驗、便民致富為一體的鄉村公路,根據公路的功能、特點、交通量、交通組成、地形地質、路網結構、輻射范圍、環境特點、使用條件等實際,把握技術標準、賦予公路個性,靈活設計、精心創作。根據地形和工程特點,結合資金的情況,對部分路段,參照標準和省市相關規定,靈活采用寬度、縱坡、平曲線半徑等相關技術指標進行建設。有效調動企業面向市場、開拓經營的積極性,促進公路行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三、爭取資金自持,拓展公路經濟的發展空間
當前我們正處于公路建設極好的發展時機,各級領導對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視程度、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公路系統要把握好機遇。我市在公路養護、公路建設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為我省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但是伴隨著公路事業的快速發展,公路工作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和矛盾。
由于養路費大幅度歉收和公路建設投資快速增長等原因,公路建設的投入和產出比例失衡,投資回報率過低,資本回收期過長,調節經濟發展的價值規律無法實現是主要的原因,所以爭取上級的政策支持,逐步提高收費路的收費標準,使公路生產價值的回報率體現市場規律是當前促進公路經濟發展的一項主要任務。選準項目,實行公路資產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實現公路資產市場形態轉換,把單一公路線和公路區域面的開發結合起來,把舉債建設、負債經營的政策、公司制的上市融資方式和發展公路三資企業等市場經濟的運作體系全面展開,真正搞活,為公路經濟的發展創造更為廣闊的空間。
為克服公路建設資金不足的困難,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認真搞好項目調查和項目儲備工作,主動計劃,積極爭取列入國家公路通達工程項目,爭取國家和省補助資金;二是逐年爭取區級財政的投資力度;三是進行廣泛的宣傳活動,增強鄉鎮對轄區公路建設的籌資力度;四是大力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用科技項目研究成果降低公路建設成本。同時,依托項目組織科技創新,為項目的實施爭取上級的補助資金。
總之,我們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必須履行的重要職責,履行好這個重要職責,這是公路管理者的崇高使命。我們要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成果,通過科技進步來促進公路的體制創新,促進公路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促進公路生產力的加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惠更斯.探索公路建設安全和質量管理體系和方法[J].中國財經,2010. 9
[2]田文高.公路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全書[M].北京:中國財經出版社,2010. 10
[3]范德薩.公路建設資金管理手冊[M].南昌:江西交通出版社,2002.12
[4]張杰;如何化解公路經濟內部諸多深層次的矛盾[J].中國公路,2010.4
[5]沈學;加強公路質量監管,規范市場經濟秩序[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