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各項經濟制度日益完善,毋庸置疑各地的中小企業已經成為當地經濟發展最活躍的部分,但是我們需要清醒地認識到,融資困難依然是當前阻礙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如何有效解決這一棘手的社會問題并與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是擺在銀行等金融機構面前的又一難題?,F階段的形勢來看,企業、銀行和政府三方合作,逐步落實并完善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逐步提高企業自身的信用度,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制度,才能真正把問題解決,使中小企業繼續發展壯大,為國民經濟做出更大的貢獻。
關鍵詞:中小企業 金融體系 政府扶持
眾所周知,資金是企業的血液,不論是何種類型、何種規模的企業要想發展壯大就少不了資金,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其經營、發展、壯大都必須得到強有力的資金流的支持,但是目前國內85%以上的企業都面臨著籌不到資金的問題。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一)獲得的信貸支持少
中小企業受到其規模大小、資產多少、競爭力大小等條件的制約,一般很難獲得銀行的信貸支持,及時是獲得銀行支持,融資量也是極其有限的。拒不完全同統計,全國企業的99%以上的中小型企業貸款占不到全國貸款總額的20%。
(二)直接融資渠道狹窄
直接融資渠道包括公司發行債券、上市后發行股票,但是中小企業其自身規模小,有很大一部分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和具體負責人仍然停留在家庭式的管理模式下,無法達到現階段市場經濟體制下對企業軟硬件的要求,由于公司發行債券的門檻較高和證券市場準入條件過高都是的中小企業根本無法有效地在資本市場上籌措資金。
(三)自有資源缺乏
中小企業創新能力,研發能力低,人才貯備不足,財務制度不健全,營銷能力欠缺,資產不足,難以企業實力打動銀行。
(四)缺乏相應法律法規和中介機構
目前我國缺乏中小企業信用評級機構、中小企業的擔保機構,關于中小企業信貸的法律法規也不健全不完善,中小企業就更難得到信用貸款。
二、分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一)中小企業自身方面
由于中小企業的經營風險較高,使銀行等金融機構不愿意放心用貸款給中小企業。2011年我國商業銀行對中小型企業貸款平均不良率高達32.45%,比商業銀行貸款的平均不良率高出15個百分點。貸款質量差已經造成了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不信任,這也增加了中小企業貸款的難度。另外,中小企業可用于抵押貸款的資產不足無疑更加重了中小企業貸款的難度。
(二)金融體系方面
最近幾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化改革,銀行為了追求利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減少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集中把資金投入到大企業之上,而對于中小企業的貸款則謹慎有加,形成對中小企業惜貸的現象。伴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銀行經營管理和中小企業的發展之間極其不協調,當前各大銀行普變成采取了集權信貸模式,通過嚴格的審批授權,造成資金大量向上集中,嚴重制約了基層銀行的信貸業務,造成基層銀行存款多,貸款少的畸形發展現象,基層銀行只有推薦權沒有放貸權,即使是中小企業的信貸業務被基層銀行推薦上去,經過層層審批最終也很難說能不能代下款來,即使最終能放貸,也常常要耽誤好長時間,往往會錯過企業的最佳投資時間。另外,我國當前中小企業的信用評估機制不夠健全,大大增加了銀行貸款的風險,使銀行更加不愿放款。
(三)政府方面
中小企業與國有大企業相比較,政府對其扶持的力度遠遠沒有國有大企業大得多,甚至可以用“薄弱”來形容,信用擔保體系及其不健全,直接融資體系和機制準入門檻較高,多層次的信貸市場尚未形成。
三、改善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具體措施
(一)中小企業自身方面
中小企業應當加強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不斷提高自身的融資能力,由于中小企業自身比較靈活,對新體制適應能力較強,中小企業要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在加強自身建設方面應當制定有效的公司管理制度,制定安全的公司章程,明確的財務收支,盡最大可能規范公司的市場行為,應當把握好產品的更新換代周期,不斷適市場變化,用新技術新產品占領市場高地,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實處,用活、用好。
(二)金融體系方面
要深化銀行體制改革,是銀行更加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消除沒有必要的限制中小企業發展信貸的約束條件,根據市場需求建立現代金融機制,努力學習國際上先進金融機構的運營管理經驗,結合我國國情進行不斷創新。對中小企業融資的門檻盡量降低,在保障銀行利益的同時盡量讓中小企業的信貸更加便捷高效。
(三)政府方面
國家應當盡量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出臺一套切實可行的供中小企業也融資的政策,以政策性方案的形式發布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文件,是全社會對中小企業有一個新的認識。政府還可以出臺國有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支持的相關指導,讓國有企業更加重視中小企業的信貸與業務。
小結:
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國家應當大力發展中小企業,促進國內債券市場的發展,降低企業發行債券的門檻,使中小企業有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中小企業也的管理者和擁有者應當有現代化的管理知識,用先進的公司理念來武裝自己的企業,大力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和資信力;銀行在放貸政策上進行簡化,在與業務上適當由大企業向中小企業也轉移,為中小企業融資掃清障礙。
參考資料:
[1] 劉琪.國外中小企業的融資政策及借鑒意義[J].農村.農業.農民, 2010,(04):98-99
[2]葉倩,馮丹慧.中小企業融資困境與融資體系的構建[J].商場現代化, 2011,(09):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