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文化對于企業存在發展會產生巨大影響作用,企業文化的構建和企業核心人力資源共同決定了企業的發展,所以,加速企業文化塑造需要從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入手,本文從企業文化,企業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等幾個方面闡述分析二者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企業文化 以人為本 思想政治教育
名企的背后是文化,名牌的背后也是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的巨大財富,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利器。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在其成長過程中的精神沉淀,是企業哲學、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的高度概括。是全體員工的共同追求。
一、企業思想政治教育與企業文化
我國企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題和任務之一就是促進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從營造企業文化氛圍、構筑企業發展的共同愿望、錘煉企業精神等方面幫助民營企業形成各具特色的企業文化,變成促進企業文化形成的催化劑,從這里可以看出企業思想政治教育與企業文化有密切的聯系。
企業思想政治教育與企業文化二者出發點相同。二者同時從企業的生產經營出發,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和激勵人,一方面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等理論教育人,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在企業實踐上強化企業管理、激發員工工作熱情,從而提高企業生產力。二者都是做人的工作,以人為對象,圍繞企業發展營造企業文化氛圍,促進企業任務完成,最終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實現企業生產發展。
企業思想政治教育與企業文化目標相同。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組成,是企業深化改革提高經濟效益,推進技術進步的保證。而企業文化是最具活力、最具穩定性、最具個性化、最具滲透力又最不易被競爭者模仿的因素。企業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企業精神,建設企業文化的一種重要手段;企業文化為企業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工作結合提供一個最好的形式,為經濟生產提供良好的文化心理環境。
二、加強企業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企業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可以約束、改進民營企業家領導的工作作風,增強其民主意識,提高民營企業家的素質和品行,形成尊重職工的心理環境,把民營企業中因利益分配而產生的心理矛盾和沖突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另一方面,企業思想政治教育使私營企業對職工的心理狀態施加積極影響,從而克服職工“打工仔”的觀念,強化他們在私營企業中的“主人翁”意識,通過一些合理、可行的方式引導、吸引職工參與到企業的管理決策中,提高職工對企業的關心和滿意程度,使職工切身感受到自己在企業中的地位,引導職工樹立合理的核心價值理念。從私營企業家、員工雙方面協調利益矛盾與心理落差,將企業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落到人的主體上來,弱化私營企業文化就是私營企業家文化、老板文化的思想,增強私營企業凝聚力,形成積極的企業文化理念,調動全體職工的積極性進行生產。
三、“以人為本”的企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企業思想政治教育要從實際出發,以人為本,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企業最重要的資產是人,員工的貢獻決定著公司的成敗,沒有優秀人才,就沒有優秀企業,必須注重提高職工素質,加強訓練,培育優秀人才,及時注重改善員工福利。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推動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動力是生產力,而人是生產力最活躍的因素。企業思想教育工作如果脫離實際、滯后于形勢,就不能深入人心、解決問題,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因此,思想教育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求實創新的理念,才能保持生機和活力,更好地發揮作用。隨著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發展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環境和教育對象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價值取向和利益觀發生了變化,必須以人為本,尊重人的多樣性選擇,針對于不同的思想和不同的人注重因人施教,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樹立私營企業經營者人本管理方法
隨著經濟發展和科學的進步、管理工作的復雜程度加大,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社會和個人的發展需要。著名管理學家梅奧提出,工人是“社會人”而不是“經濟人”,認為人們的行為不單純出自追求金錢的動機,人們的生活追求再不僅僅是解決溫飽問題,還有社會、心理等方面的需要。物質生活以外還有精神生活, 人們不僅要吃飽穿暖,更需要思想的交流、精神的慰藉。企業實行人性化管理, 開展豐富多彩的思想政治工作, 確實是留住人才、穩住隊伍的需要, 是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的需要。管理者必須在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教育修養及管理技術的基礎上,進行管理活動,在人本管理的實際操作中,不僅要從物質條件技術上著眼,而且不能忽視社會心理方面綜合考慮合理的組織與管理。將企業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相結合,形成內在、外在雙向約束的管理機制。才能將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的創建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樹立起新的企業形象,并推動企業不斷向前發展。
(二)以心理勵法提升員工核心價值觀
從企業文化解構上看,企業文化經層層剝繭后,終于從形象、制度、行為到達企業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層。價值觀是組織在長期發展中所形成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行為準則是組織對自身存在發展、組織目的及對員工評價對顧客態度等問題的標準。因此,在提煉或塑造價值觀的過程中,價值觀必須開明宗義,并用細節體現力量。哈佛大學的沃頓教授認為,以人為本就是秉承企業價值觀的人為本。從企業文化建設的基本流程看,通過有效的方式形成并強化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基礎上形成企業文化,在此文化中進行企業實踐,可使全體員工認可并內化為企業核心價值觀,以形成持久的行為。領導者行為、員工行為和企業的一切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都以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作為基本準則,鮮明的價值觀經一定時期的企業實踐促使強勢企業文化形成,在這種價值觀與企業文化的引導下,員工按照企業的行為準則行動并自我激勵,這種激勵的效果是巨大且長久的。有學者這樣說,中國的制度成本是最高的,其原因就在于缺少心理契約。心理契約的建立需要價值觀的認同需要自省、自覺來實現。因此,在實踐中,一方面做好保障工作,根據企業的目標實現情況,建立公正、公平的薪酬制度,滿足員工物質需求;另一方面是激勵因素,包括敢于對員工委以重任,提供資源支持、設計員工職業發展規劃,使員工獲得自我成長和自我實現的機會,通過公正的業績評價使員工擁有成就感。
(三)建立以人為中心的創造性組織機制
創造性組織會改變組織的氛圍,增強員工的自信心自豪感。以平安保險企業文化為例,平安保險將人文情懷與科學理念有機結合起來,靠文化經營企業,融合中國本土的中華傳統文化和西方優秀管理思想,在遵守社會公德和國家政策法律規范的前提下,“義利并重,守義取利”,上至總經理下至保險推銷員,人人都是“打工者”,人人都有壓力與動力。
企業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實施“拿來主義”,不能僅將目光鎖定同行的先進模式,必須集各家之長為我所用,在學習借鑒國內外同行業先進企業的文化機制時,一定要結合自身企業現有特色有選擇性的吸收和借鑒,提煉創新,打造適合本企業的個性化優秀企業文化。區分不同對象的接受能力;要結合生產經營工作一道進行,滲透到企業生產、技術、經營、管理、后勤等各項工作之中;要把提高思想認識同關心解決人們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要不斷地改革和完善企業思想政治方法,創造積極新鮮經驗。用無產階級的先進思想教育私營企業人員,可提高他們對利益、責任、地位的認識,保證員工能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之間的關系,協調國家與企業、企業與個人、個人與個人的關系;培養員工主人翁精神,激發調動企業人員的社會主義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孫穎,馬軍濤.論新時期加強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徑[M].市場周刊財經論壇,2003.6
[2]周廣華.企業運營管理[M].廣東經濟出版社,2003
[3]申明.“以人為本”人本管理操作方案[M].企業管理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王娜(1988- ),女,甘肅蘭州人,長安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2010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