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以下簡稱記):你和你妻子結婚將滿5年,她卻極少在公眾場合露面,是你有意在保護她嗎?
姚明(以下簡稱姚):生活就是生活,我不想拿婚姻當秀場。何況我妻子本身就是個低調的人,她溫和內斂,賢惠而又有韌性。無論我處于何種人生狀態,她都能在身后給我營造一個溫馨的港灣,讓我在家里忘掉該忘掉的。我很感激她對這個家庭的付出。
記:你和你妻子16歲就相識相戀,又共同生活了這么久,最欣賞她的哪些方面?
姚:她身上的優點我都欣賞。我從小住在上海的簡易樓里,生活條件差,父母總是告誡我,人窮志不短,要勤儉持家。我到美國打球后,給父母寄了很多錢,但他們仍然騎自行車,每餐兩菜一湯。父母的淳樸對我影響很大。妻子和我有很多相似之處。她媽媽38歲才生了她,對她卻沒有溺愛,反倒家教很嚴,生活上也很節儉,買東西一向貨比三家,從不買貴東西。她偶爾拍個廣告,也都把報酬交給媽媽。我在美國打球時,曾對她說:“現在咱們收入高了,生活上可以適當放開手腳。”可她還是老樣子。有一次,她從美國回到上海,一個人去看上海女籃的比賽,為了省下打車的錢,她寧肯走20分鐘的路到籃球館,也不愿攔個的士。她的低調樸實讓我很感動。
記:能否說一件你們婚后最難忘的事情?
姚:最難忘的還是結婚第一年的中秋節。那時,我們剛從國外度蜜月回來,因為即將和國家男籃匯合,參加在合肥的熱身賽,再加上有商業活動要參加,我必須留在北京。中秋節晚上,我只能一個人在賓館里過,心情十分沮喪。這時,她正陪著我的父母在上海過中秋,我和她通了很長時間的電話,心里才好受了一些。
記:你在國內有很多事務,不得不和妻女長期分居兩地,適應嗎?
姚:人很多時候都身不由己,我一邊讀書,一邊打理上海男籃的事務,平時活動又多,沒有更多的時間陪她們母女,心里很歉疚。好在她們在美國休斯敦有我們雙方老人陪伴。女兒又小,平時的家務就夠她忙的了。這種日子一長,也就適應了。無論多忙,我們每天都要通電話。我在上海起床的時候,正是美國的就寢時間。我給她們母女道晚安,她向我問候早上好,這種感覺挺好的。
記: 近幾年,你經歷了幾件人生大事,哪件事情讓你最難決定?你妻子給你建議嗎?
姚:這幾年對于我的一生都很重要:接管上海男籃,退役,讀書,嘗試其他生意。每一件大事的決策,都讓人頗為躊躇。最難決定的就是退役這件事。在我這個年齡退役,對我對球迷來說,都是一種痛苦,但現實就是這樣殘酷。我的左腳被植入四根鋼釘,腳上也有過多次骨裂,這樣的傷痛讓我無法應對繁忙的賽事。決定退役前,我的心情很復雜,所幸有她時時陪伴著我,開導我,忠實地做我的傾聽者,并表明她支持我退役的立場。人在痛苦的時候很脆弱,妻子的陪伴顯得尤為重要,即便她什么都不說,只要她在我身邊,我心里就感到踏實。接管上海男籃、讀書、嘗試其他商務領域,這些事情,既有我的決定,也有我的團隊的運作。她最愿意做的就是當我忠實的傾聽者。
記:為什么你女兒一歲后你才公布她的名字?能否講一下和孩子的趣事?
姚:我之前不說,主要是因為怕告訴大家以后,會有人這樣算那樣算,拿名字說事兒。說到底,名字就是用來叫的,沒有其他含義。該公布的時候自然會讓大家知道。在家里,我最愿意做的還是和孩子在一起。不過,我耐心不夠,一般情況下,孩子笑的時候我就出現。孩子一哭,媽媽就出現,我就趁機溜了。好在女兒哭的時候很少。
記:你女兒現在有多高?很多人都關心她的國籍、未來的職業等問題,能否談一談?
姚:目前,我女兒的身高和一般孩子差不多,相信她以后能長得很高,因為我和她媽個子都高嘛!不過我可不希望她長太高,要不長大怎么找對象啊!她在美國出生,按照美國的法律,自然獲得了美國國籍。將來的國籍問題,等她18歲時由她自己選擇。至于孩子未來的職業,很多人都把她看做中國籃球未來的希望,我認為現在說這個還太早,以后干不干體育都不知道呢,更不要說從事什么項目了。職業方面,我還是那句話,看她的興趣和發展。其實作為父親,我只希望她能健康、快樂。
姚明,1980年生于上海。美國NBA籃球明星,2011年7月20日退役。曾七次入選NBA“全明星”,被美國《時代周刊》列入“世界最具影響力100人”,被中國體育總局授予“體育運動榮譽獎章”和“中國籃球杰出貢獻獎”。
〔編輯: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