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澳澳在幼兒園向來表現不錯,很少惹是生非。沒想到突然有一天,老師打電話讓我去幼兒園,說想就孩子的情況跟我談談。我一聽心里忐忑不安起來,心想兒子一定惹事了。
跟老師一見面,事情果然不出我所料——
最近兒子班上正在搞一個“硬紙板飛機模型拼插比賽”。老師說有個叫明明的孩子,飛機零件丟了一件。老師開始認為是明明把飛機零件忘在了什么地方,于是安慰明明不要著急,然后弄了一個零件送給了明明。沒想到,第二天明明的飛機零件又少了,而且一下子少了三個——輪子、翅膀和尾翼。
老師覺得事情蹊蹺,懷疑是被哪個小朋友給“偷”走了。于是老師進行了調查,最終發現是明明的同桌,也就是我的兒子澳澳干的。
聽老師說到這里,我吃了一驚,因為我的確在家里看見過紙板飛機的輪子、翅膀等零件,當時我還以為是兒子的玩具,現在看來是兒子偷拿了人家明明的飛機零件。
想到這兒,我跟老師實話實說:“應該是澳澳拿走了明明的飛機零件,因為在家里看見過這樣的飛機零件。但是讓我不能理解的是,他為什么要偷走同桌的飛機零件呢?”
老師解釋:“這事并不難理解,你家孩子在各方面表現不錯,但他的好勝心、嫉妒心都比較強,他是不愿意看到別的小朋友做飛機的本領超過自己,特別是他同桌明明的手工技巧表現很好,一定是你家孩子怕明明做的手工飛機超過了他,所以才拿走了明明的飛機零件,他這是給明明做手工飛機下‘絆兒’,好讓明明做的飛機無法超過他。”
我生氣地說:“這小子,這是跟人競爭使‘陰招’呀,回家我得好好收拾收拾他。”
老師安慰我:“要想辦法解開孩子使‘陰招’的心結才好——收拾他不如說服教育他,收拾會起反作用,說服教育才有正面效果。”
嗯,老師說得很對——遇到孩子犯錯誤,不要急著“收拾”,要開動腦筋想個恰當的教育辦法才好。
兒子放學回家后,我把他叫進了書房。
兒子知道那天我去幼兒園跟老師談過話,所以被我叫進書房后有點兒心虛的樣子,他訥訥地問我:“爸爸,做什么?”
我卻不跟他談“偷”飛機零件的事,而是指著電腦跟兒子說:“我在電腦里剛剛裝了一款叫‘暴力摩托’的小游戲,記得你曾經玩過這個小游戲,能不能教教爸爸玩呀?”
一聽我是請他來當“游戲指導”的,兒子臉上的緊張表情立即散去,熱情地給我講解起了“暴力摩托”游戲中各個功能鍵的用法——如何棒打對手,如何腳踢對手,如何絆倒對手,等等。
然后,我開始玩“暴力摩托”,不停地按各種各樣的功能鍵“棒打”“腳踢”“絆倒”對手,“陰招”使盡,結果只取得了倒數第一名。
兒子樂了:“爸爸,這樣玩是不會得第一的,除了不會得第一,還會被‘警察’抓的。”
我假裝很“菜鳥”地問兒子:“怎么玩才能得第一名呢?”
“我來玩給你看看。”兒子親自給我做示范,他一邊玩“暴力摩托”,一邊跟我講解:“要想得第一,不能撞別人,也不能踢人下絆子,只管加大油門向前沖就行了。”
兒子玩游戲時,只用方向鍵和油門鍵,其他諸如撞人、踢人、絆人的功能鍵統統不用,果然輕松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爸爸,你再試試。”兒子取得了第一,然后讓我照他的玩法再玩一次。
我假裝得了秘籍,按照兒子的玩法操控游戲——不撞人,不踢人,不絆人,控制好自己的方向,向前沖,果然取得了第一名。
“怎么樣,我說的沒錯吧?”兒子見我在他的指導下獲得了第一名,很有成就感。
“嗯,你說的沒錯。在比賽時,只要認準自己的方向,努力前進,別老想著給人使絆,果然能取得好成績。其實,做紙板飛機也是這樣的——只要想盡辦法把自己的飛機做好,別老想著破壞人家的飛機喲。”
兒子聰明,立即聽明白了我的意思,臉微微紅了一下。
我說:“嗯,今天多虧你幫忙,我才找到了玩‘暴力摩托’的好方法。”
兒子張張嘴,卻沒有說話。我知道兒子有話,但說不出口,我也不追問,希望他自己明白如何改正。
第二天,兒子的老師給我打來電話,說:“明明丟的飛機零件都找回來了,是你家孩子偷偷放回人家的桌斗里去的。”
聽了老師的話,我知道我的目的達到了。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