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悲劇刺痛海歸義工
云白天藍,空氣清新,瓜果飄香……2012年8月中旬,當記者來到北京昌平區鳳凰嶺腳下的特奧愛心農莊時,不由得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了。走進農莊深處,一陣歌聲傳來——上百名中外游客,正品嘗著農莊自產的水果,欣賞精彩的音樂劇《白雪公主》。演員們年齡最小的12歲,最大的29歲,全是智障孩子,但表演十分精彩。音樂劇結束,一個女孩又動情地演唱了《感恩的心》,令臺下觀眾震撼不已。人群中一位50多歲的教授自豪地說:“唱歌的是我女兒!”他說自己雖桃李滿天下,但女兒卻是智障,他曾經想把孩子送人,不再過問……如今看到女兒站在舞臺上歌唱,還贏得了熱烈的掌聲,他忍不住老淚縱橫。
特奧農莊里住著50多個孩子,都是“特教就業實習基地”的智障生。在這里,他們學習疊被子、拖地、刷碗,學習種菜、施肥、采摘,在自建的藝術團里排演節目……農莊創辦者張宇說,他就是要通過手把手教孩子們飲食起居,訓練他們的生存技能,讓他們憑勞動自食其力、走向社會,同時解除家長的后顧之憂。
38歲的張宇膚色黝黑,笑聲爽朗。2002年從美國留學歸國后,他與妻子開始在家鄉北京創業,不久就創辦了自己的二手車經紀公司,還籌辦了一本汽車雜志。那時的張宇對未來充滿信心,但一個偶然的機會改變了他的人生走向。
2004年,有著國際志愿者背景的張宇,結識了公益人士王麗娟。50多歲的王麗娟曾是一位文化交流老師,在國外執教近30年。退休后她本可以與定居美國的家人團聚,但在得知國內有不少盲人、聾啞人學校,卻少有智障人學校時,她毅然留在北京自費辦學,于1998年成立了中國第一所智障人職業學校——北京智光特殊教育培訓學校。辦學這些年,王麗娟操心和頭疼的事沒完沒了,最讓她煩惱的是學校的場地問題。有的房主不愿接受智障兒童,有的房主隨意漲租金,王麗娟不得不經常帶著孩子們搬家。
得知智光學校的遭遇后,張宇成了那里的一名鐵桿志愿者。第一次驅車來到位于北京遠郊的智光學校,張宇便被那個小小院落里的溫馨氛圍吸引了:院落很干凈,花壇里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一個小男孩竟然上前拉住張宇的手,甜甜地叫了他一聲“爸爸”。
王麗娟校長悄悄告訴張宇,這個孩子從小被父母遺棄,剛來時性格孤僻,還愛打人,在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懷下,他慢慢找回了安全感。現在,他已經把學校當成了自己的家,把老師和志愿者當成了自己的父母,一遇到有人來學校,他就會叫人家爸爸或媽媽。張宇被王麗娟的善舉所感動,此后每到周末都來做志愿者,不僅幫學校建起了網站,還做智障兒童教育及募捐等方面的工作。
有一次,張宇正在給岳父過生日,忽然接到學校的電話,說他“女兒”智光馨參加活動時不小心磕破了嘴。張宇很焦急,當即扔下親友,駕車往100公里外的北京趕。幸好,這個被他從街上撿來的7歲智障女孩并無大礙。第二天,妻子一回家就對他發飆:“上次好不容易趕上長假我們去海南旅游,剛到三亞你就被學校一個電話召回;這次老人好不容易見你一面,你竟在他切生日蛋糕時轉身就走,你到底是跟我過日子還是跟那幫孩子呀?”張宇只得連連道歉。
張宇在和智障孩子朝夕相處中了解到,他們除了需要關愛,還想通過就業贏得尊嚴。然而,很多智障孩子從學校畢業后,要么找不到愿意接收他們的單位,要么就是工作不久便被辭退,原因是他們沒有經過實習就直接上崗,得不到社會的認可和接納。2006年下半年,從智光學校畢業不足一年的10名年輕人,先后在公司裁員中丟掉了來之不易的工作。其中一名叫曉曉的19歲男孩,甚至因為受不了失業的打擊而跳樓自殺!
懂事的曉曉一直喊張宇“爸爸”,當把孩子沾滿血跡的尸體抱上車時,張宇的心幾乎要碎掉,他決定為這些孩子再做些什么。
讓折翼天使舞進“聯合國”
張宇了解到,在香港,政府有專門的行業用于設置庇護企業,由殘障人士來從事相關工作。他大膽設想,智光學校也能開設自己的庇護工廠,解決孩子們的就業問題。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王麗娟,對她說:“您已經為這個學校付出了很多,庇護工廠的事就交給我吧!”
可要找到智障人能夠勝任的工作并非易事。整整半年多,張宇東奔西走,考察各種項目,聯系政府和各方面的專家以及合作者。最終,英國皇家學院生化博士吳安平先生,從自己眾多發明中選擇了幾個適合智障人加工的環保產品,讓孩子們來做。2007年12月25日,庇護工廠正式揭牌,生產過濾水芯、節油寶和雪蓮霜三種產品,30名畢業生正式過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可這時,張宇的妻子卻拿著離婚協議書找來了。因為無法忍受他不著家,妻子決定跟他離婚。張宇這才猛然意識到,自己只顧忙工廠的事,已經好久沒給妻子打過電話,更別說回家了。他趕忙向妻子賠笑臉,作檢討,希望妻子回心轉意。可妻子心意已決,說:“咱倆已經不可能了,你我根本不是一路人,你的心思不在事業上,也不在家庭上,就在這群孩子身上。”張宇傷心欲絕。
離婚后,張宇索性把家搬到了智光學校,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管理庇護工廠上。
然而,隨著新一批學生臨近畢業,張宇又犯了愁:三間不大的車間只能提供30個崗位,新畢業的孩子怎么辦?張宇也考慮過把一些學生安置到他的二手車經紀公司,可根本沒有適合的崗位。
2008年“六一”兒童節,智光學校組織了一次匯報演出。多才多藝的張宇帶著幾個中度智障的孩子排練了一個小品,沒想到演出時觀眾席上笑聲不斷。張宇注意到,每一個表演者的臉上都充滿了自豪。他想,能不能把這些有表演天賦的孩子組織起來,讓他們組建一個藝術團?這樣應該能幫助孩子們更好地找到自信。經過和王麗娟協商,他們決定將藝術團命名為“特奧天使”,張宇擔任團長。
接著,張宇開始滿北京尋找排練場地。在他一籌莫展之際,藝海集團的老總聽說有一群智障孩子要排練節目,慷慨地將自己公司三棟別墅的鑰匙交給了張宇,把張宇感動得眼眶濕潤。
盡管一切都準備妥當了,但要說服家長讓孩子們來排練節目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孩子們的情況特殊,很多家長不希望他們拋頭露面。張宇一家一家地拜訪,經再三努力,終于湊夠了12名演員。
考慮到孩子們的實際情況,張宇決定將孩子們的劇目定為音樂卡通劇,并找到了木偶劇團的導演王磊,請他指導孩子。聽說藝術團的演員們是一群熱愛表演的智障孩子,王導馬上將自己的工作推后,免費指導孩子們排練。
排練期間,張宇親眼目睹了孩子們的變化。比如曾經內向的小蓉,以前看見陌生人從不說話,總是低著頭走開,自從加入“特奧天使”藝術團后,性格逐漸開朗起來,尤其是舞蹈教練總夸她動作到位,有舞蹈天賦后,她更是信心倍增。排練間隙,小蓉忙著給教練倒水,下課后還能幫其他孩子糾正動作。因為充滿了自信,小蓉總是面帶微笑,人也變得漂亮了許多……
見孩子們苦練到了一定火候,張宇決定正式推出藝術團的首場演出。但這時藝術團只剩下1萬塊錢,連劇場場租都交不起了。最終,張宇決定把自己的愛車賣掉,用來交場租和押金。
2009年9月26日,“特奧天使”藝術團的首演終于如期舉行。一場《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音樂卡通劇剛剛落幕,演員們摘下戴在頭上的面具,整齊地列隊向全場觀眾鞠躬,頓時,雷鳴般的掌聲淹沒了整個劇場。這是一群怎樣的孩子啊!他們有的雙眼斜吊,有的動作遲緩,有的舌頭外伸……這些在生活中備受冷落和歧視的智障孩子,今天卻從命運的棄兒變成了鮮花和掌聲的寵兒!一群家長流著淚走上舞臺,給自己的孩子獻花,一個個家庭緊緊抱在了一起……張宇按下相機快門,記錄下了這感人的一幕。
首演之后,張宇的“特奧天使”藝術團名聲大震,又成功舉辦了一次向新中國60周年獻禮的演出。2010年8月,這群特殊演員有幸被邀請到世博會的聯合國館,連續表演了多場木偶劇和歌舞節目,并獲得一致好評。
傾家蕩產打造“愛心農莊”
被送進智光特教學校的孩子越來越多,可他們畢業后的求職成功率卻一直不高。張宇意識到,孩子們要就業,光學習文化知識還不夠,他們必須經過專業的培訓才更容易找到工作。
經過一番思索,張宇決定為孩子們創建一所愛心農莊。他想,這些智障孩子做不了別的,種菜、喂雞、摘蘋果總會吧!此外,還可以請一些志愿者來傳授他們烤面包、彈鋼琴、做工藝品等各種各樣的技藝,讓這些智障孩子在農莊里學習生存技能并接受就業培訓,使他們以后更好地適應社會,自食其力!
沒有基金會支持,張宇賣掉了家中最后一套小房子,自己住在學校一個羊圈改造成的簡易房內。隨后他又變賣了他的二手車經紀公司。2010年2月,張宇放棄原有的一切,開始著手創辦中國第一家特教學校實習基地。
聽說張宇要把一兩百萬元家底全部拿出來做公益,親友們紛紛勸他“冷靜”。他卻告訴大家:“盡管我付出了一些金錢,但在精神上卻收獲很多。每天和孩子們在一起,讓我覺得很開心,很純粹!”
接下來,張宇跑遍北京郊區,對比了50多家農場,最后選中了位于昌平區鳳凰嶺下白虎澗村的100畝土地,年租金45萬元。有了地,他開始發動大批志愿者過來幫忙拓荒。工程預算,土壤改良,架電引水……那段時間,張宇忙得暈頭轉向。
在把一個臭泥坑清理成魚塘時,張宇不小心掉了進去,腰部刮了個大口子,鮮血染紅了衣服,可他沒時間去縫針,他只想早點完工。兩個月后,他的臉曬得黝黑,腦門兒曬脫了皮,眼睛被蚊子叮得腫成了一條縫,鞋子露著腳趾頭……
2010年5月,一座為智障人群搭建的實習、就業平臺 ——“特奧愛心農莊”終于落成,并迎來了第一批智障實習生。孩子們開心地發現,這里不但有寬闊的場地、各種果園,還飼養了很多可愛的小動物。跑馬場、魚塘、餐廳、客房、培訓中心、露天劇場等配套設施也一應俱全。從智光學校畢業的孩子們,都能到愛心農莊實習近一年,他們可以在這里進行農業生產、產品加工、餐飲服務、零售物流、藝術表演等多方面的學習與實踐。
在張宇看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真正的慈善,應該幫助智障孩子學會生存、成長和發展。在農莊,老師們不僅要教會孩子們工作技能,讓他們認識到勞動的價值,還要培養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愛心農莊每個孩子每月的生活和教育費用大概是1500元,而農場每月還要返補給每個孩子1000余元,這樣維持農場的收支平衡就非常艱難。但令張宇感到欣慰的是,特奧農莊第一年就獲得了農業大豐收,張宇帶著孩子們去農場采摘,他們一個個樂得手舞足蹈。
之后,張宇采取多元化發展模式,一方面開展綠色農莊項目,讓城里人來農莊體會吃、住、行,采摘、休閑、度假、看節目等一條龍服務;同時,他還利用自己有過海外生活的經歷這一優勢,在北京各大外國人社區推廣自產的有機蔬菜和水果。
農莊運營的第二年終于得到了一些贊助:2011年4月份得到了英國德威學校的一筆贊助,8月份得到福特基金會的贊助;同時還有兩筆政府部門的資助,一個是殘聯的,一個是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的。愛心農莊在張宇的不懈努力下迎來了屬于它的春天。
農莊里的服務員看上去有些與眾不同,他們有的身體不太協調,有的說話口齒不清。可是,像正常人一樣為別人服務,是這些智障孩子們的夢想。在無數次艱難的訓練下,他們最終做到了。有些孩子經過近一年的實習后,在張宇的推薦下被五星級酒店聘用——做員工宿舍保潔員。張宇還會讓一些老師跟著去指導,直到他們能融入生活,融入工作,這些老師才會離開。
張宇說,他喜歡跟孩子們在一起時那種完全放松的狀態,看到孩子們用勞動創造價值,他覺得很快樂。孩子們也懂得關心他,有一天他累得躺在休息室的椅子上睡著了,孩子們足足給他蓋了10床被子。“因為他們都愛我,所以一人給我蓋了一床。”說這話時,張宇一臉幸福。
現在,智光特殊教育培訓學校逐步形成了學前感覺綜合訓練、九年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三個骨干項目,下設智光愛心園、學前部、少年部、職教部、孤殘兒之家、就業服務中心與實習基地等13個項目單位,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教學和管理體系。
張宇和王麗娟還在繼續為孩子們規劃未來,現在他們有了小工廠、農莊、藝術團,暫時解決了一部分孩子的問題,接下來他們打算搞有機農產品社區服務,用收入所得為孩子們設立養老基金,為他們建立連續的保障體系。
在幫助這些智障孩子掌握知識技能、融入社會的同時,張宇也驚奇地發現,自己仿佛越來越年輕了。他說:“孩子們就像天使,與他們相處能凈化我和同事們的靈魂。如果說我是一盞燈,他們就是撣子,撣掉我身上的塵埃,還原我的明凈與活力!”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