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電視劇挺吸引人,我一有時間就泡在網上看。
這天回到家,我又急急忙忙開電腦,繼續在網上接著看電視劇。就在我聚精會神看得入迷時,兒子忽然出現在我身邊,也不說話,伸出小手照著電腦鍵盤就是一通猛敲,敲完了就跑——這小子,咋這么調皮,把我的電視劇都給敲沒了。
我只好重新搜出電視劇,接著看。
正看到精彩處,兒子又悄無聲息地溜了過來,趁我不注意,抓起鼠標就是一通亂點,點完又跑了。這不明擺著搗亂嘛,又把我正看的電視劇給鼓搗沒了。
我頓時惱了,沖兒子喊:“爸爸正看電視劇,你不要搗亂好不好。再搗亂,老虎來咬你。”
聽見我的警告,兒子跑進臥室,關上門躲了起來。
我搜出電視劇接著看。
這次我提高了警惕,看著電視劇,沒忘留意兒子的舉動,以免他再次溜過來搞破壞。只見兒子悄悄開了臥室的門,躡手躡腳走了出來,一點一點往我這邊挪,我心想,這小子,這回是亂敲鍵盤還瞎點鼠標呢?等他挪到離我大概一米遠的地方,我猛地起身,一把扯住了他:“又來搗亂是不?我捉住你了吧,讓老虎來咬你,看你往哪兒跑。”兒子掙扎著想掙脫我,嘴里還不承認:“爸爸,我不搗亂,不搗亂。”
“你都搗兩回亂了,還不承認——爸爸問你,還敢不敢了?”我讓兒子下保證,不再搗亂。兒子倒也痛快:“我不搗亂,不搗亂了。”
我放了兒子,兒子一下子躥出去老遠,一副逃離虎口的樣子。
這次,兒子果然自己玩去了,沒再搗亂。我正暗自高興,沒想到兒子很沒耐性,自己玩了不大一會兒,又偷偷溜到了我身邊,趁我不注意雙管齊下,一只手拍打電腦鍵盤,一只手抓住鼠標一通亂點……
我再次捉住兒子,問:“不是說好不搗亂了嗎?說話不算數,爸爸打屁股。”說完,我將兒子夾在腿上,做出要打屁股的樣子。
兒子喊:“不搗亂,不搗亂了。”
“還說不搗亂,亂敲鍵盤,亂點鼠標還叫不搗亂?說,你到底想做什么?”我假裝生氣地問兒子。“上超市,我想跟爸爸上超市。”兒子說出了他的心愿。
“爸爸正看電視劇,不能上超市。”
“爸爸不看電視,我們上超市。”兒子苦苦爭取。
“不行!”我堅決回絕。
“哼,上超市……”兒子見我態度專橫,像是受了委屈一樣哭了起來。你哭吧,我才不怕你哭呢!心里這樣想著,我繼續看電視劇,兒子則繼續哭。妻子跑了過來,問是怎么回事。
我告訴妻子:“兒子訛我去超市,我說不去他就哭了。”
妻子勸我:“兒子想去超市,你就陪他去呀!反正你現在也沒事,電視劇什么時候看不行?”
我說:“不能慣兒子這種壞脾氣——他說上哪兒就上哪兒,翻天了!”
妻子沒辦法只好勸兒子:“爸爸不跟你去超市,那媽媽跟你去超市好了。”說完,妻子把家里的牛奶呀,棒棒糖呀,彩紙呀,小人書呀全都找出來,擺放在桌子上。我奇怪了,問妻子:“你不是說陪兒子去超市嗎?尋出這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放桌子上干啥?”
妻子說:“把這些東西放桌子上,不就等于一個超市了嘛。”說著,妻子遞給兒子一沓紙,說:“這是‘錢’,你拿了錢來‘超市’買東西,我是‘收銀員’。”我恍然大悟,原來妻子是要模擬超市,跟兒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戲。
再看兒子,接了“錢”破涕為笑,在他媽布置好的“超市”里開始選購東西,自己還找了一個小籃子,挎在胳膊上當購物筐。嘿,這就是“上超市”呀,這不是過家家嘛。
雖然這是個模擬超市,但兒子跟他媽玩得挺開心,購物,交錢,刷卡,找零……
我忽然明白了,兒子要我跟他去超市,并不是去真的超市,只是想讓我陪他玩而已。而我卻被電視劇“綁架”了,忽視了兒子——我這個爸爸當得真是不合格!
想到這兒,我關了電腦,走到兒子跟前問:“兒子,爸爸陪你一起選東西好不好?”兒子一聽很高興,立即把手里的小籃子交給我,說:“爸爸,你提著籃子,我交錢。”
我接過兒子的小籃子,跟兒子一起逛起了“超市”……
逛完了“超市”,我又帶兒子一起爬山——把家里的被子、枕頭等堆在一起,堆成一座“山”,然后跟兒子在上面“爬”。兒子玩得滿頭大汗,大喊過癮。
孩子說要做什么,并非真的想做什么,有時他們只是想讓大人陪他玩。懂得了孩子的這種心思,做家長的就要少看些電視,多陪陪孩子,這是孩子成長的需要,也是父母應盡的責任。總之,孩子的快樂比看電視劇更重要。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