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牙牙學語時進步神速,昨天剛會叫“媽媽”,今天已經會叫“爸爸”了。聽著女兒奶聲奶氣地喊“爸爸”,叫“媽媽”,我和妻子心里美滋滋的。
“老公,我得跟你商量件事兒。”這天妻子一本正經地跟我說。
“啥事?”家里的事一向都是妻子做主,這回她跟我商量,我有些意外。
妻子說:“我發現咱閨女特聰明,學說話特別快,咱得因材施教,抓緊教她說更多的話才好。”
“那是當然,我也發現咱女兒好聰明,教什么她都學得很快。”我隨聲附和。妻子卻話題一轉,嚴肅地說:“既然如此,咱對女兒就得上點兒心,不能光教她中國話,還得教她說英語。”
我非常驚訝:“說英語?中國話還沒說利索呢,女兒能學會英語嗎?”
“怎么學不會,現在不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嗎?我聽有的人說,人家孩子還沒出生就開始聽磁帶學英語了,孩子一出生,就給孩子放英文片兒看。咱閨女現在學英語,已經有些晚了,再不抓緊時間教她,她就真輸在起跑線上了。”說起“人生起跑線”,妻子心急火燎的,那感覺就是,如果我不教女兒學英語,女兒的一生就真的要輸掉。
我呵呵一笑,安慰妻子:“別聽什么“輸在起跑線上”之類的說法,小孩子學習總有規律、有規則,女兒這么小,咱就逼她學英語,太逗了吧。”
“你教不教?”妻子見我不重視,怒目而視。
“好好,我教,我教就是了——蘋果咱不說蘋果,說Apple,可以吧?”我糊弄妻子。
妻子一聽,面露喜色,說:“好好教,教出成績,我天天給你做好吃的。”
我表面應承,心里暗想:教英語,教你個頭。
接下來幾天,我教女兒說話很認真,但教的都是“中國話”,并沒按妻子的要求教“英國話”,但為了應付妻子的檢查,我特意把“蘋果”教成了“Apple”。
果然,過了兩天妻子抽空檢查我的“教學成績”,問我:“老公,你教會女兒幾個英語單詞了?”
我說:“教會一個了。”
“教會了哪一個?”妻子一聽女兒會說英語了,立即兩眼放光,把女兒抱在眼前問:“閨女,你真會說英語了?說個英語媽媽聽聽。”
于是我把蘋果拿到女兒跟前,問女兒是什么。可女兒這么小,哪里記得這東西叫“Apple”,呆呆地看了一會兒,喊出兩個字:“果果。”
妻子一聽十分失望,拿著蘋果在女兒面前晃,邊晃邊嚴厲地說:“這是‘Apple’,是‘Apple’,不是‘果果’。”
一看媽媽“張牙舞爪”的樣子,女兒咧嘴哭了起來。我連忙從妻子懷里搶過女兒,說:“哪有你這樣逼孩子學英語的!女兒說這東西叫‘果果’,有什么錯?”
“大錯特錯,錯在將要輸在起跑線上。讓你好好教她說英語,你倒好,兩天一個單詞沒教會,你還有做爸爸的責任心嗎?”妻子從此不再信任我,決定親自教女兒學英語。
為了教會女兒把“蘋果”叫“Apple”,妻子費盡心機。首先不允許我把蘋果叫“蘋果”, 必須叫“Apple”,說這樣做可以增強家里的英語氛圍,用這樣的氛圍熏陶女兒的“英語感”。這下可別扭了,不能說“吃蘋果”,得說“吃Apple”。妻子還對女兒進行強化訓練,一定讓女兒說出“Apple”才抱女兒,親女兒,不然就對女兒虎著臉,常常把女兒弄哭。
你還別說,工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番努力,女兒在受了好大的折磨后,終于把蘋果叫成“Apple”了。妻子很有成就感,決定教女兒更多的英語單詞。
我急了,一個“Apple”就把女兒折騰得夠戧,更多的英語指不定會把我和女兒折磨成什么樣子呢!我勸妻子順其自然,別這么急于求成,妻子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堅決要繼續教女兒學英語。
妻子的主要辦法就是“逼”,女兒講不出英語,她就不給“愛”,還使勁訓斥。一個剛剛學說話的孩子,并不知道因為什么“得罪”了媽媽,不知道媽媽為何對她這么兇,不知道媽媽為什么要逼她說那么多稀奇古怪的話……
一天,我們一家人參加朋友間的家庭聚會,朋友們也都帶了自己的孩子來玩。聚會期間,女主人端出一大盤蘋果,對孩子們喊:“寶貝兒們,快過來拿蘋果吃。”
小孩子們一聽都沖過去搶蘋果,可我女兒卻一動不動。妻子開導女兒:“快去拿‘Apple’吃,好甜的‘Apple’。”妻子怕女兒沒聽懂女主人的話,不認識盤子里端的是“Apple”,于是給女兒解釋。
誰知女兒還是不動,妻子忍不住走過去親自給女兒拿了一個紅彤彤的蘋果,沒想到,當她把蘋果遞到女兒眼前時,女兒竟然恐懼地大哭起來。原來,女兒是怕媽媽又讓她學“Apple”。
看著其他孩子都在快樂地啃蘋果,唯有女兒被“Apple”嚇得大哭,妻子突然意識到了自己的做法有問題,趕緊把蘋果放到一邊,摟著女兒輕聲安慰:“寶貝兒,媽媽再也不逼你說英語了,好嗎?”女兒不哭了,妻子倒流起了眼淚。
從此,妻子真的不再逼女兒學英語了,因為她已經意識到,拿“Apple”逼小孩子,孩子反而會輸在起跑線上。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