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偶然聽到一段鋼琴曲,覺得那是人世間最動聽的樂曲。于是,女兒鬧著要學鋼琴。可他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工人,就是10年不吃不喝也買不起一架鋼琴。然而,讓所有人吃驚的是,這個父親卻親手為女兒造了一架鋼琴!在他的精神鼓舞下,三個女兒努力學習音樂,最終都成了音樂家。這個貧寒之家的偉大父愛,書寫了一段讓人驚嘆的傳奇故事……
為了女兒的音樂夢,窮爸爸“鐵心”造鋼琴
現年69歲的王開羅出生于江蘇省徐州市郊的一個農民家庭。年輕時,他非常熱愛音樂,吹拉彈唱幾乎樣樣精通。因為家境貧寒,他14歲就輟學給村里的老木匠當學徒,四處打工賺錢。22歲那年,他被招進徐州市紅旭機械廠當了一名工人。不久,他與該廠一名女工結了婚,一年后生下了大女兒王曉蕾。
那時,王開羅夫妻倆的月工資加起來有50元,工作之余,王開羅又做些手藝活,生活還勉強過得下去。然而,隨著二女兒王曉婷和小女兒王曉芳的出生,家里的生活就開始捉襟見肘了。王曉蕾是個聰明可愛、音樂天賦極高的孩子,她對各種聲音都很敏感,只要聽到收音機里唱歌,她就能隨著哼出調來。她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老師曾多次對王開羅說:“你女兒很有音樂天賦,要多培養……”王開羅不敢接話,因為他知道,學音樂要花大價錢,而他卻沒錢讓女兒學音樂,他的心隱隱作痛。
王曉蕾對音樂十分熱愛,甚至到了欲罷不能的地步。看到街上有人吹口琴,她大老遠就跟著人家。為了安慰女兒,王開羅只好找到當地有名的二胡老藝人劉慶海,讓王曉蕾跟著他學一些聲樂基礎知識。然后,王開羅又自己摸索著做一些簡單的樂器給女兒玩,比如竹笛、木口琴、二胡等。
8歲那年的一天傍晚,王曉蕾跟爸爸穿過一條深巷回家時,突然聽到一陣清脆悅耳的樂聲,她驚喜地喊道:“爸,這是什么聲音?”父女倆都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聲音,兩人駐足聽了半個多小時才依依不舍地離開。
當時,王開羅也不知道那是什么聲音。第二天,他到巷子里打聽后才知道,那是鋼琴發出的聲音。事后,他聽說鋼琴是“樂器之王”,音域寬廣,音色豐富。聽人家這么說,他立刻聯想到王曉蕾:女兒有音樂天賦,如果學鋼琴……他立刻又搖搖頭,那是不可能的。在上世紀80年代,買一架鋼琴需要2000多元錢,這對于月收入只有50元的普通之家來說,不亞于一個天文數字。
可王曉蕾卻從此愛上了鋼琴,她認為那是世界上最動聽的聲音,每天放學都會拐到小巷深處聽半個小時再回家。一次她偷聽時,被彈鋼琴的小女孩發現了。那個小女孩趴在窗戶邊嘲笑她,她氣憤地用石頭砸了人家的窗玻璃,然后轉身跑了。王開羅聽說后,將王曉蕾狠狠打了一頓,嚴令她以后不許再去丟人現眼。王曉蕾哭得特別傷心,說:“爸爸,你要是給我買了鋼琴,我就不會被別人欺負……”聽了這話,王開羅心如刀絞。
更讓王開羅難過的是,一天,王曉蕾的老師將一篇題目為《我的父親》的作文拿給王開羅看。王曉蕾在文章中竟然這樣寫道:“我爸爸是一個不稱職的父親,他買不起鋼琴,還不許我去聽別人彈鋼琴……”孩子如此執著,是王開羅沒有想到的。
一天晚上,王曉蕾很晚還沒有回家。王開羅急忙四處尋找。當找到女兒時,她正蹲在有鋼琴的那戶人家的窗戶下瑟瑟發抖。原來,那家人當天晚上可能有事外出,王曉蕾放學時沒有聽到鋼琴聲,就一直蹲在人家窗戶下苦等。王開羅心疼極了,他一把將王曉蕾摟在懷里,含著淚說:“爸爸買不起鋼琴,但爸爸答應你,一定給你造一架世界上最好的鋼琴!”聽爸爸說要親手造鋼琴,不但王曉蕾開心,王曉婷和王曉芳也開心極了,要爸爸盡快動手。妻子聽王開羅說要造鋼琴,立刻表示反對:“你瘋了!家里窮成這個樣子,你不想想怎么掙錢,總想一些沒用的!”可王開羅卻堅定地說:“作為父親,我除了做點東西,還能給孩子們什么?如果鋼琴能改變女兒的命運,也不是壞事啊!”話雖這么說,可王開羅心里卻沒有底,因為之前他只是在一些畫冊上看到過鋼琴。但他想,口琴自己都做出來了,憑啥造不出鋼琴?那時,雖然王開羅心里清楚造鋼琴有多難,但為了女兒的音樂夢,他鐵了心。
再苦再難不放棄,每一個音符都溢滿父愛
王開羅琢磨著要造鋼琴,但至少得看看真正的鋼琴是什么樣子。經過打聽,他得知只有在市文化宮、歌舞團、市一中和少數的富貴家庭才有鋼琴,可這些地方他都沒辦法進去。后來,他聽二胡老藝人劉慶海說,以前他工作過的徐州市黃梅戲劇團有一架壞了的老式鋼琴,便央求他帶自己去看看。
隨后,在劉慶海的幫助下,王開羅在徐州市黃梅戲劇團見到了那架已經壞掉了的老式鋼琴。經過多次接觸,王開羅認真測量了鋼琴里面各種部件的大小,畫出了鋼琴的基本結構草圖。
因為沒錢買材料,王開羅只好托朋友弄來幾塊廢棄的鋼板,然后在一些工廠附近的垃圾堆里撿來一些鐵皮,每天晚上在家細細打磨。3個月過去了,他只打磨出了100多個小部件。劉慶海就勸他:“你沒聽劇團的人說,一架60個鍵的鋼琴就有8000多個零件,你一個月最多做50個零件,照這樣的速度做下去,等你做好了,別說女兒,外孫都長大了!”
果然,沒過多久,三個女兒就開始催王開羅:“爸爸,你是在繡花還是造鋼琴?”無奈,王開羅想到了一條捷徑:把一些裝飾性的零件全省掉,而一些昂貴的材料也用類似的東西代替。比如,鋼琴的琴弦,他用自行車輪圈里的鋼絲代替;低音絲弦,則是他從變壓器上拆下來的銅絲;鋼架是用廢舊水管改造的……一年后,王開羅終于造出了一架60個鍵的簡化版鋼琴。可是,這架千辛萬苦造出來的鋼琴,發出來的聲音卻像蜜蜂一樣嗡嗡叫。鄰居們趕來聽王曉蕾彈了幾下后,都笑得前仰后合:“老王,你做的啥破玩意兒,我覺得不如牛叫!”王曉蕾失望地哭了。王開羅馬上安慰女兒:“你先用它練習指法,爸爸馬上給你重新造一架鋼琴……”
此后,為了全面了解鋼琴的構造,王開羅跑遍了徐州市的所有書店。最后,他買到了一本關于鋼琴制造的書。然后,他結合上一次造鋼琴的經驗,重新開始摸索。鋼琴共由外殼、弦列、音板、支架、擊弦機和踏板機械6個部分組成。其中,擊弦機最為復雜,包括鍵盤、聯動杠桿和制音杠桿等裝置,是鋼琴的“心臟”,制造起來難度最大。這其中,擊弦機的鍵盤上又有88組鍵,僅一個擊弦機所需要的零件就達到9000個,再加上其他部位的零件,一架標準鋼琴總共需要1萬多個零件。為了接觸到標準鋼琴,王開羅找到徐州市歌舞團舞美中心主任朱成昆,說自己愛好歌舞,為了學點經驗,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幫歌舞團免費維修一年道具。聽說有這樣好的事,朱成昆答應了。就這樣,王開羅如愿接觸到了鋼琴。后來,歌舞團的人還告訴他一些鋼琴的發音原理、構造等專業知識。光是繪圖紙,王開羅就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
接下來,王開羅開始做最難做的擊弦機。為了獲得上等材料,他什么苦都能吃。比如擊弦機的黑鍵要用紅木來做,擊弦杠桿要用紅楓木來做,音板要用魚鱗松木做,他都嚴格按照要求去找材料。一次,他到市區的木材公司選紅楓木,先是問價格,后來磨蹭了一個多小時,老板才把價格降了一半。可是結賬時,王開羅又反悔了,說:“老板,能否先付一半的錢,其余的半年內還清?”老板聽了氣憤不已:“你這人真是有病,有本事自己到大山里去弄!”后來,王開羅竟真的一個人跑到30多公里外的深山里,來回走了三天兩夜,才從一個山民手里低價買回一根紅楓木,并且親自背了回來。回到家時,王開羅的雙腳發腫,腳上全是血泡……
轉眼又一年過去了,王開羅僅打磨出1000多個鋼琴零件。這時,14歲的王曉蕾考上了徐州市一中初中部,學費也增加了不少,王開羅連女兒的學費都湊不齊。妻子四處籌錢未果后,對王開羅大發雷霆:“你這個窩囊廢,孩子連書都讀不起,你還造什么鋼琴!鋼琴能當飯吃、當書讀嗎?”妻子越說越傷心,竟拿起錘子把王開羅正在做的一個擊弦杠桿砸得稀爛。王開羅心痛極了,卻一句反駁的話也說不出來。最后,他只好厚著臉皮去向別人借了點錢,才替女兒交了學費。可沒過多久,他的母親又生病了,他卻沒錢給母親治病。結果,他的妹妹只好先把自家的耕牛、種豬賣掉,湊了點錢給母親治病。這件事使心力交瘁的王開羅一夜之間白了頭。
但也有讓王開羅感到欣慰的事情。通過在自家簡易鋼琴上的練習,王曉蕾對鋼琴的鍵盤已相當熟悉。讀初二時,一次上鋼琴課,她竟然能單獨將老師教的樂曲在鋼琴上演奏出來,令老師大為驚嘆。因此,老師對她格外青睞。上高一時,她又參加了鋼琴課外小組,并在徐州市鋼琴比賽中獲得少年組特別獎。
續寫父愛傳奇,手工鋼琴育出3位音樂家
1994年春,在經過8年的奮戰后,王開羅自造的88鍵標準鋼琴終于完工了!由于他是嚴格按照上海聶耳牌鋼琴克隆出來的,所以外觀上跟聶耳牌鋼琴很像,只是琴蓋上的“商標”是他自創的LOVE MUSIC(愛樂)。
3月25日,王開羅把二胡老藝人劉慶海、徐州市歌舞團團長張浩然和市一中的幾位音樂老師請到家里驗證他的杰作。大家在聽完王曉蕾彈奏的鋼琴曲后,都贊不絕口:“這跟琴行里賣的鋼琴沒什么區別!”王開羅開心地笑了,說:“我這架鋼琴總共才花了600多元材料費!”
鋼琴造好了,最高興的莫過于王開羅的三個女兒。她們自發地排了時間表,按順序刻苦練習鋼琴。由于王曉蕾臨近高考,要在學校上晚自習,王曉婷和王曉芳每天放學后就輪流練兩個小時。等王曉蕾回到家,姐妹倆就把鋼琴讓給大姐……功夫不負有心人。1995年,王曉蕾考上了南京藝術學院音樂系。貧民窟里飛出了一只金鳳凰,左鄰右舍都交口稱贊。妻子抹著淚對王開羅說:“算你這幾年沒白忙活……”想起自己這幾年的經歷,王開羅眼圈紅了……
喜訊接踵而至。1998年,二女兒王曉婷考上了日本京都大學教育學院音樂系,由于成績突出,學校減免了她大部分學費。2000年8月,三女兒王曉芳考上了上海藝術學院。“彈過王開羅造的鋼琴就能成才!”那段時間,徐州機械廠的人都這么說。雖然3個女兒都考上了大學,但王開羅造的鋼琴并沒有因此閑下來,越來越多的鄰居擁到他家里來彈手工鋼琴。
王開羅一家的故事并未結束。王曉蕾大學畢業后任職于深圳市東方樂團,2002年,她又應聘進入澳門音樂學院擔任鋼琴教授。王開羅夫婦則住在大女兒買的位于深圳市的一套大房子里。王曉婷于2004年從日本留學回國后,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從事音樂創作。王曉芳于2006年研究生畢業后,進入深圳電視臺工作……這時,三個女兒都用上了頂級鋼琴,價格不菲。但舒適的生活并沒有抹去王開羅一家人對那架重達200公斤的手工鋼琴的深愛。2007年春節,他們花高價將手工鋼琴從江蘇托運到了深圳,每天都要把它擦得一塵不染。
2008年12月,在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王開羅決定將自己手工打造的“愛樂”牌鋼琴捐贈給深圳市博物館改革開放歷史文物展覽室。在與深圳市博物館聯系后,博物館工作人員也認為這架濃縮著深沉父愛的鋼琴代表著新深圳人的精神,同意將其收藏展覽。當王開羅把這個消息告訴三個女兒時,她們都十分驚訝。王開羅解釋說:“我覺得把它放在博物館更有意義……”三個女兒對父親的決定都表示贊同。
2011年,以王開羅為原型拍攝的電影《鋼的琴》上映,贏得了一片叫好聲,并獲得第二十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特別影片獎等20多項國內外大獎。
2012年春節,三個女兒陪著王開羅再次來到那架“愛樂”牌鋼琴前,深情地撫摸著它。后來,王曉蕾提議說:“爸,我們姐妹每人為您彈一首鋼琴曲吧!”說完,王曉蕾、王曉婷和王曉芳分別彈了《93年—送給我偉大的父親》《想念》《父親》這3首鋼琴曲。當優美的鋼琴聲縈繞耳畔,王開羅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編輯: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