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航、哈羅德百貨、吉百利、巴寶莉,再到BBC、培生、洲際酒店、匯豐、渣打,數之不盡的英國企業和品牌在倫敦留下了足跡,并將影響力輻射世界。但是,今天的倫敦遠遠不是商業懷舊之城,新品牌和新企業幾乎每個星期都會涌現,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者也把倫敦視為其在英國乃至歐洲的最佳門戶。這座城市已經成為歐洲最多企業總部的所在地。
因此,我們選擇了10家極具創新精神的企業,他們也許并不總是商業成功的楷模,但卻為倫敦增添了新的競爭力。他們來自演藝娛樂業,以及最傳統的銀行業,乃至觸角越來越廣泛的電子商務業,誰知道呢,或許下一個屬于倫敦的商業傳奇故事,將會由他們寫就。
AEG Worldwide
沒錯,造型極酷、能接待兩萬名觀眾的倫敦02體育館便是這家大型演出與體育投資企業所有,而且本來他們會為Mchael Jackson舉辦全球矚目的This Is It巡演。把他們稱為現場演出行業的大鱷毫不為過。02展示了這家公司在音樂演出、體育賽事以及娛樂表演上的巨大能量,而且這個漂亮的場館也將在奧運和殘運期間向世人展示其業界領先的設施,包括擁有11面電影銀幕的電影院、巨大的展覽館,以及數之不盡的餐廳與酒吧。目前AEG Worldwide在現場演出和賽事領域的規模僅次于Live Nation。
Clas Ohlson
起源于英國的百安居在2008年迎來了斯堪的納維亞的挑戰者Clas Ohlson。作為北歐最大的家裝連鎖,Clas Ohlson選擇在倫敦南部的克萊登(Croydon)開設了位于英國的首家旗艦店。其最為人稱道之處,是人性化的服務以及女性友好的購物氛圍,化解了傳統家裝連鎖冷冰冰的工具感(你在這里能購買從電器、鐘表到漁具,甚至個人護理用品)。而且其位于克萊登商業街的事實,也表明大型零售店可以從郊區回歸城市。“英國的零售業非常具競爭力,但我們仍然察覺到其中存在的市場空白。”Clas Ohlson英國總經理Mark Gregory說。
阿里巴巴
這家電子商務巨頭又怎能錯過倫敦?這里有歐洲最大的在線零售以及終端應用市場。阿里巴巴于2009年在倫敦設立其歐洲總部,希望能提升企業形象、靠近英國客戶并吸引更多會員。截至2010年9月,阿里巴巴在英國的會員數增加了63%,令英國躋身這家貿易企業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如今,從英女王鉆禧紀念的聯合王國國旗、印有皇室圖案的瓷器,乃至奧運特許商品,都通過這家巨頭的中國供應商網絡源源不斷地輸入英國市場。
Closed Loop
來自澳洲的Closed Loop差點因為成本原因而與倫敦擦身而過,倫敦東區的發展最終為其提供了成本可控的落腳點,如今,這家成立超過10年的企業已經成為包裝清洗與再循環利用這個細分環保行業的全球老大哥,其業務范圍更包括食品與化妝品包裝制造、回收與再利用整個產業鏈。更重要的是,Closed Loop如今回收并循環再用超過15%的英國塑料瓶。
Ferrovial
擁有五個航站樓、規模龐大的倫敦希思羅機場,可能是大部分英國訪客對這個國家留下第一印象之地。這個全球最大、歐洲最繁忙的機場曾經屬于英國機場巨頭BAA所有,但在2006年,來自西班牙的運輸基建巨頭Ferrovial以1130億英鎊的代價將BAA收入囊下。除了希思羅機場,Ferrovial也因此獲得了阿伯丁、愛丁堡、格拉斯哥、南安普頓以及London Starrsted機場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在未來,爭議性的希思羅第三跑道方案據稱又重新得到了保守黨的青睞,而這個大型機場也可能搖身變為倫敦新的國際火車站所在地,與國王十字路的St.Pancras火車站爭輝。
旁遮普國家銀行
英聯邦帶來的歷史聯系,加上可觀的南亞裔人口,倫敦一直是印度商業機構的重要海外立足點,而印度的第三大銀行旁遮普國家銀行(Punjab National Bank)也因此找到了倫敦機會。該銀行引以為傲的是與客戶更深入的溝通時間,并且能用包括北印度語、古吉拉特語、烏爾都語、孟加拉語以及泰米爾語等十多種南亞語言與客戶溝通。這印證了倫敦在文化上的多元性而非強行同化。在倫敦建立國際業務總部后,該銀行在包括伯明翰、曼徹斯特等地的龐大南亞裔居民中也不難找到新的投資機會。
銀聯
2011年,中國游客在英國的消費額增長了64%至1.65億英鎊,到2020年估計將有30萬名中國游客到訪英國,還需要什么別的理由來說明銀聯在倫敦的商業前景?此前銀聯已經與Worldpay和英國最大的跨銀行結算網絡LINK建立了合作關系,這意味著銀聯卡已能在英國大部分(假如不是所有)的ATM上暢行無阻。而根據中國銀行的最新統計,銀聯卡的數目在全球范圍已經超越VISA,很自然地,此前并沒有設置銀聯結算端口的哈羅德百貨,現在也已經增加了銀聯收銀機。
發跡于三藩市的LinkedIn已經革新了職業社交網絡的可能性,其實早在2007年,LinkedIn便將革新精神帶到倫敦,在這里建立了其歐洲總部。正如該公司的歐洲總經理Kevin Eyres指出的,擴展到倫敦是LinkedIn必需考慮的一步而且這有利于其在全球的進一步擴張,畢竟倫敦是歐洲廣告業和商業的核心城市,大量的品牌以及高管都駐扎此地。
Chipotle
倫敦(或者說英國)其中一個一直為人詬病的問題,就是“炸魚+薯條”的國菜地位,盡管倫敦已經成為眾多頂級食府的所在地,但飲食文化仍然粗糙,來自美國的“慢快餐”品牌Chipotle于是在這里生逢其時。這家倡導以快餐的流程和時間要求來提供優質食品店企業,在2010年曾獲得PETA2頒發的最佳快餐連鎖的榮譽,其對環保和食品素質的要求可見一斑。當然,把墨西哥風味餐廳說得如何美味對中國人而言可能不切實際,但其對本土食材的追求確實是低碳時代的競爭優勢。
N SSLI
還記得我們去年8月的倫敦封面報道對奧運場館中眾多臨時性建筑的報道嗎?這正是這家來自瑞士的臨時建筑建造以及會展商的拿手好戲。2009年N SSLI在倫敦開設了其英國銷售辦公室,目標顯然是瞄準奧運以及此后帶來的臨時建筑風潮的商機。在與2010年的世界杯和歐洲的F1格蘭披治大賽合作后,這家公司與倫敦政府的眾多機構也展開合作,希望能將更多大型活動吸引到這座大城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