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定主意跟貨幣絕緣的馬克并不是一毛不拔的鐵公雞,也不是破產的窮光蛋。恰恰相反,他學了四年的商務和經濟學,深諳賺錢之道,曾經是食品公司高管。他試圖從經濟角度找到解決世間紛雜難題的根源:如果不使用貨幣,就能避免過度生產、過度消費造成的環境惡化、資源戰爭、債務危機、人性異化……“一年不花錢”對他而言不是個人英雄主義的冒險,而是改變世界、拯救世界大實驗的起點。一直激勵著他的,是圣雄甘地的一句話:“如果你想看到這個世界的變化,就自己來改變它。”
如何做到不花錢
而不花錢最大的挑戰在于,它不是少花錢,也不是達到收支平衡或者賺到錢,而是完全不使用貨幣,包括刷卡。即使別人給你錢,也不能接受。這是馬克給自己定下的苛刻規則。當他對外公布這一計劃時,沒有人相信。他母親每個星期都會打電話來確認他還活著。而報社則考慮派記者監視馬克,看他是否有暗中花錢或收取錢財。
一輛免費的大篷車、農場提供的免費空地,成為馬克的居所。不花錢的典型一天是這樣開始的:早晨5點,燕麥粥早餐,燕麥是他為農場工作獲得的實物報酬;5點20分,120個仰臥起坐,然后帶上手電筒去找野生食物。
離開貨幣的日子里,馬克學會了非常多實用生活技能。他總結出四種得到食物的途徑:野外覓食、“城市覓食”則是從垃圾箱里找別人扔掉的食品、自己種植糧食、以貨易貨或以勞動換食物。他還在《衛報》的專欄教人們如何自制火箭爐、如何建造低能耗民居、如何不花錢開party、如何不用肥皂和香水卻沒有異味,等等。在他的書《一文不名的男人》(中文版譯名為《一年不花錢》)中,他還介紹了用黑背蘑菇做墨水、采摘香草泡茶、自釀啤酒、甚至是兒童不用尿片、女性不用衛生巾的方法。
這種看來很極端的生活方式,不可避免給馬克帶來很大困難。最大的問題是,他需要花更多時間去做常人不費吹灰之力的事情。比如說洗衣服,洗衣機10分鐘能完成,他要花2小時15分鐘。就連上廁所也很耗時間。首先他要確定周圍沒有人,如果便池不幸滿了,他就不得不憋著便意花10分鐘打一個近1米深的洞。更不用說,在英國寒冷的冬天,做飯、洗漱、清潔乃至大小便都在戶外進行需要多大勇氣。馬克還迎來一位不速之客:一只小老鼠住進了他的大篷車里,咬壞墻壁的保溫材料,鬧得他睡不著覺,還鉆進他的黑麥袋子里大小便。他不能花錢買捕鼠器或鼠藥,食素的信條也讓他不愿意殺生。最終,他與小老鼠同居了兩個多月,直到它自己離開。
不過,大部分時候馬克還是樂在其中。野外覓食、自己種植食物乃至在室外洗澡、方便,都讓他對大自然的細微變化更加敏感。他熟悉了小鳥的叫聲,觀察到松鼠的習性,“坐在燃木爐前,看著發光的余燼,還有從樹葉間漏下來的點點月光,這一切很完美。”通過參加免費技術交流會,他結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學到更多新技巧。“我寧愿把時間花在做面包上,而不是呆在屋子里看所謂的‘真人秀’。”馬克說,他曾經以為金錢才能帶來安全感,現在他發現朋友和自己所在的社區最可靠,“因為我們的關系建立在信任和善良的基礎上,與金錢無關”。
從挑戰到享受到無貨幣社區
馬克和女友克萊爾的關系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因為人們不相信存在“不花錢的戀愛”。馬克曾經對這類心理陰暗的猜測感到可笑。開始時一切都很好,克萊爾很支持他。但問題常有,比如克萊爾要他帶她到40英里以外的海灘去散步,馬克堅持不開車,騎車又太遠。小分歧終究引發了大矛盾。分手給馬克帶來很大打擊:“我曾經質疑是否應該放棄這一切,犧牲一些理想跟心愛的女孩一起在床上度過每個漫長慵懶的周末。”他意識到這樣的生活方式讓他很難找到愛人,如果他想跟哪個女孩搭訕,也無法請她喝酒或咖啡,只能請她喝用剛撿來的野生植物泡的茶。
失去克萊爾或許是馬克這一年試驗中遭遇到的最大打擊。但記者從郵件采訪中得知,現在的馬克已經不再孤單。他有了新女友,并且計劃在明年結婚,婚禮地點就在馬克創建的免費經濟社區。“她是個勇敢的女孩!”馬克說。
一年過去,馬克發現不花錢的生活對他已經不再是挑戰,反而成為享受。在《衛報》、BBC、CNN等主流媒體紛紛報道了他的“勝利”后,故事并未結束。他不僅決定繼續過這樣的生活,還要讓更多人享受到無貨幣生活的快樂。馬克用寫書獲得的版稅在德文郡西南購買了一塊12英畝的土地。他估計,各種審批手續將在半年內辦妥,隨后他將在這片土地上建立起免費經濟社區。社區里會有低能耗住宅,人們盡可能利用本地資源和回收材料,免費傳授生活技能,在社區實現自給自足后,歡迎任何人加入。
這個計劃聽起來比共產主義社區更大膽、也更難實現,卻是馬克的終極夢想。為了打造他的永無鄉,馬克不得不花錢買地蓋房子,但他將以盡量低的成本實現。這個無可避免的消費過程,被馬克比喻成“一次付款贖身以獲得終生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