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文藝范還是諜戰片,墨鏡在電影里都算最出位的道具,沒有之一。王家衛更是把墨鏡范兒貫徹到日常生活中,無論昏天黑日都頂著一副黑超扮有型。近期上檔的《碟中碟4》則把“墨鏡語言”又重嚼了一遍,看得人大呼過癮。當然,這一切都要歸功于好萊塢大片御用服裝造型師Michael Kaplan(參與過《搏擊俱樂部》、《七宗罪》、《史密斯夫婦》、《我是傳奇》等等),他不僅多次使用自己最愛的眼鏡品牌Persol,還在某個場景中啟用了美國運動品牌OAKLEY(主功各類功能眼鏡),讓Tom cruise在俄羅斯、迪拜、印度各諜戰地拉風輾轉得游刃有余。其實說到底,在現代城市生活中墨鏡的功能性永遠不及戲劇性。選對一副墨鏡無異于選對一個圈子。
跟著明星戴墨鏡
雖然多數人的臉型都不夠“熒幕”,但比起時裝而言,通過墨鏡效仿明星的確容易得多。況且,名流明星與墨鏡的時代風格幾乎絲絲相扣,互為彼此。比如提起六十年代復古風,第一個就會想到列依(圓鏡片和帶色彩的淺色鏡面)。日常不敢觸碰此類墨鏡的人,不防在今夏沙灘派對上小試把牛刀。記住,輕巧材質的外框和紋路都是設計重點。
一向與007系列電影合作密切的意大利奢侈眼鏡品牌Persol誕生近一個世紀來幾乎被冠以詹姆斯邦德的標配。手工鏡架、細致鑲嵌、時髦線條,難怪Steve McQueen非Persol墨鏡不戴。Persol也惺惺相惜的推出限量款紀念版墨鏡來答謝大師偏愛:眼鏡正中央的特殊設計讓人戴上之后不易滑動,既舒適又獨到。與Persol對應,象征著美式型格的高端眼鏡品牌Oliver Peoples同樣有大批明星粉絲。它的復古設計不會“Try too hard”又能滿足城中潮人獨特的造型品味。即使在北美市場復古膠框眼鏡大為泛濫時,Oliver Peoples也總能在顏色、款式、大小上取得平衡。墨鏡邊緣沒有大logo和炫耀性設計,但仔細看色彩組合和線條都相當講究。且Oliver Peoples鏡框比一般鏡框略細、從不進行大量生產、一款墨鏡只做幾百副分配全球發售,幾乎筆筆都是明星款式。
往大眾里走,上世紀五十年代加里·格蘭特、奧黛麗·赫本等大腕最鐘愛的Ray-Ban(雷朋)幾乎與哈雷機車、ZIPPO打火機一同成為美國文化的象征。除了最具代表性的G-15高品質墨鏡,它的賣點還在于款型粗獷瀟灑、做派十足且價格厚道。
不愛復古范,愛追Kanye West、Daft Punk、Christina Aguila這類新派明星的人可以嘗試由Daniel和Simon Beckerman在2007年創立的SUPER太陽眼鏡。該品牌雖然創立不過短短五年,但因其明星擁躉眾多很陜在潮流界打開名聲。其經典版型辨識度極高,副副都是由意大利全手工打造。
戴什么墨鏡站什么隊
除了明星效應,資深墨鏡迷已經可以根據自身氣質、地位和出席場合熟稔選擇單品了,他們明白戴對一副墨鏡等于確立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偏好。以史上最受追捧的Ray-Ban為例,它在1999年被新東家Luxottica收購后就在新系列廣告上大幅發力,樹立“生活即是一場狂歡”的鮮明姿態。由Mick Rock掌鏡的作品呈現在紐約時代廣場12塊電子大屏幕上,主人公統統自信、拉風、不羈又隨性。重裝上陣的Ray-Ban Wayfarer對人們優雅生活進行了一番時髦的狂轟濫炸,從高街到high fashion各大墨鏡品牌都爭相推出復古款,爭奪市場份額的同時也一股推進了城市人對復古范的追崇。而回到六十年代,Ray-Ban的Clubmaster也像今天一樣為整整一代人下了標注:反傳統的文化先鋒。掐準時間點,站齊隊伍的品牌還有Ralph Lauren。雖然在鏡片、鏡架細節上差了幾道功夫,但其靈感繆斯是絕對的復古:簡潔大氣的鏡款不經意間就流露著1950年代好萊塢的況味。
反觀歐洲,意大利這個墨鏡大國在玩味姿態上更勝粗枝大葉的美國一籌。比如Persol雖然線條流暢但其中變化層次頗多、商標設計考究低調毫無畫蛇添足的“Logo”感、在歷史文化底蘊上比“好萊塢派”更扎得住根。除時髦外,它還懂幽默,其代言人也遠比Filippo Inzaghi來得迷人。無怪乎愛獨辟蹊徑的Johnny Depp會戴Persol出鏡:別的品牌都把力量聚焦在鏡腿改造之上,Persol干脆直接顛覆人們對鏡框的傳統想象。從形到神,都是標準的高級前衛式,懂經的人才會舍大價錢入手一副。
當然,除了這些“低調到高調”的墨鏡品牌,意大利時裝推出的墨鏡品牌更懂得如何營造氣氛。比如“DG is freedom”這種句調一打出,就為反傳統埋下了伏筆。自上世紀90年代成立之初,它就抓著街頭見聞、音樂及當下時政不放。某季廣告硬照還意欲還原70年代強烈色彩給人們視覺帶來的古舊和未來感。兩位掌門人堅持用“街頭”、“玩物”、“有趣”、“混搭”等俏皮流行語匯為DG的關鍵詞:戴DG的人都很年輕,不過有的在年齡有的在心態——敢于冒險、自主、獨立絕不孤立、強調創作力。把身邊的人都換成這撥人,就好比把自己重新放回到1950年美國鼎盛的Rockabilly時期:包括它那兩汪水藍的鏡片,不僅僅是向經典的飛行員眼鏡致敬,而是在宣告沖破舊我的束縛。正如布蘭森(維珍創始人)曾說過的,“蜂群的價值其實遠不止其所產出的蜂蜜,它更在于其對作物、水果和蔬菜的授粉作用?!痹谘坨R的世界里,作為光學器件對視力的矯正僅僅是最基本的功能,如果人們僅此就得到滿足,便不會出現這么多款迷人的鏡架和讓人難以忘懷的故事。
John Lennon與白山眼鏡店
1981年,小野洋子在她名為《season of glass》的唱片封面上,用一枚帶血的眼鏡和半杯水表達了她對遭遇槍擊離世的丈夫John Lennon的思念。而這枚眼鏡——John Lennon遭遇槍擊時所佩戴的以——則正是來自因此而名聲大噪的白山眼鏡店。
1946年于日本東京上野正名的白山眼鏡店(Hakusan Megane),其品牌名稱與店家名稱相同,其實早在1883年,日本武士白山辰右衛門的長子白山齊明(第一代開業創始人)就已經在當時經營眼鏡販賣的生意,所以算起來白山家族所經營的眼鏡店已經有百年歷史。
白山眼鏡店所有的商品都是出自于自家設計生產的,一開始白山眼鏡店以制作金屬眼鏡框為主,在60年代初期與外國設計師合作,在當時開創了日本眼鏡界的新局勢。
在1975年傳承家族第四代繼承人白山將視先生之后,開始著手于賽璐珞手工鏡框的開發與設計,品牌主打精細的打磨,每一副賽璐珞手工鏡框拋光到光亮晶瑩,質感可以說是無與倫比,堪稱日本眼鏡界的翹楚,也再一次引領日本眼鏡市場潮流。
白山眼鏡店生產賽璐珞手工鏡框并不是日本最早的,會爆紅的主因或許跟昔日披頭四成員John Lennon(約翰列依)有關,1979年夏天John Lennon帶著日本老婆返回日本,在精品店購物時看上了白山眼鏡店的太陽眼鏡,經過精品店老板的介紹之后,第四代繼承人白山將視帶著所有的手工眼鏡到John Lermon的飯店,讓他盡情的挑選,也因為如此雙方結下了不解之緣。
John Lennon在當時選購了白山眼鏡店的Mayfair賽璐珞手工鏡框,此眼鏡在日后也成為John Lennon的招牌之一,加上英國搖滾的披頭四在日本七八十年代實在是相當紅,或許白山眼鏡店因為如此而走紅。
1980年John Lennon于紐約遭到槍擊身亡,當時所戴的眼鏡正是出自于白山眼鏡店,而這副眼鏡也曾經在日本的John Lennon Museum(約翰列儂博物館)展出過。
目前白山眼鏡店在日本擁有五家直營店鋪,除了上野本店外,在東京及大阪的茶屋町都可以買到白山眼鏡。
Woody Allen與雷朋Wayfarer
國內很多潮流雜志都喜歡將Woody Allen的雷朋黑框眼鏡拿來分析,但關于他的眼鏡其實有一個有趣的過程卻鮮有人注意過:除了Woody Allen最喜歡戴的雷朋Wayfarer系列,他其實還嘗試過其它款式,但也許因為效果一般又悄悄換了回來。
電影大師Woody Allen的裝扮幾十年來一直被奉為“書呆子圣經”,素色襯衣、開衫毛衣、駝色西裝,當然還有最經典的黑框眼鏡。國內很多潮流雜志都喜歡將Woody Allen的雷朋黑框眼鏡拿來分析,但關于他的眼鏡其實有一個有趣的過程卻鮮有人注意過:除了Woody Allen最喜歡戴的雷朋Wayfarer系列,他其實還嘗試過其它款式,但也許因為效果一般又悄悄換了回來。
Woody Allen的黑框眼鏡造型最早出現在60年代,在他第一部參與的電影《What''s New,Pussycat》中,這位曼哈頓的猶太人便佩戴著他最為知名的那款眼鏡——雷朋Wayfarer——低調登場了。
在隨后的20年中,Woody Allen迎來了電影事業的第一個高峰,他最成功的影片制作于由《安妮,霍爾》開始的十年時間。其它名利雙收的作品包括:《曼哈頓》(入圍2項奧斯卡獎)和《姊妹情深》(獲得了3項奧斯卡獎)。在這期間,Woody Allen所戴的眼鏡也開始發生了變化,在1980年的《星塵回憶》之前,Woody Allen從未在熒幕上更換過眼鏡,但隨后的三部影片中,Woody Allen卻悄悄的換起了造型,從1982年的《仲夏夜綺夢》里,略帶復古風的Moscot“Lemtosh”系列,到1984年,《百老匯丹尼羅斯》中變成了在當時頗為時髦的方形大框眼鏡,而1983年的《變色龍》,Woody Allen甚至破天荒地戴起了金屬細框眼鏡,效果實在不怎么樣,但這位電影大師在2000年的電影中沒忍住又戴了一次該眼鏡,依然讓人無法稱贊。
盡管Woody Allen后來又換過幾次眼鏡,但持續時間都不太長,而且反響也一般。像在2001年的《玉蝎子的魔咒》中的扁圓眼鏡,就跟那部電影一樣讓人有些摸不到方向。
Johnny Depp與MOSCOT“LEMTOSH”
可以說Johnny幾乎帶動了整個MOSCOT品牌的流行,而LEMTOSH確是貨真價實的復古,源于MOSCOT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原創設計。
Johnny Depp喜歡眼鏡眾所周知,出席各種活動時他最常戴的是眼鏡老牌MOSCOT,而經典電影《神秘窗》中Depp再次戴上至愛的LEMTOSH系列玳瑁粗框鏡,鏡框正面兩側加有鉆石型標記的LEMTOSH by MOSCOT ORIGINALS也因此迅速成為日本及美國各地最為人氣的款式,影迷們的搶購還導致LEMTOSH出現了長期缺貨的狀況,而全球的眼鏡零售業也都再次對MOSCOT這個經典老牌招手。
可以說Johnny幾乎帶動了整個MOSCOT品牌的流行,而LEMTOSH確是貨真價實的復古,源于MOSCOT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原創設計。LEMTOSH除了其經典設計的款式所帶來的陣陣學院味道之外,當中成半圓形的大鏡框,以及粗細適中的框臂設計更能夠如魔術般,讓佩戴者的臉型看起來更為瘦長。
1915年成立的MOSCOT,屬于美國家族式眼鏡連鎖老牌。而品牌的前身則是起源于1899年,當時創辦人Hyman Moscot由東歐移居到紐約,Hyman憑著對于制作眼鏡框的手藝,在曼哈頓區的Lower Eastside一帶開始了手造鏡框的生意。由于當時紐約的眼鏡大都是質量低下的廉價貨,市場上可選擇的專門品牌少之又少,Hyman的眼鏡迅速得到一些名人明星支持。直到1915年,Hyman正式于Rivington 94號開設其首間眼鏡店,更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為MOSCOT。
MOSCOT開店后便繼續堅持高端專業眼鏡品牌的路線,只制作設計獨特、用料頂級的產品,逐漸在紐約市及美國其它城市樹立了其品牌地位,更多明星慕名而來,MOSCOT為他們度身定制眼鏡款式,例如James Dean以及Woody Allen,都是MOSCOT的???。
除了LEMTOSH之外,MOSCOT的其它復古系列鏡框也都是廣大geek的搶手貨,例如作為MOSCOT經典款式之一的NEBB,款式甚有WAYFARER粗框鏡的影子,加上鏡框正面設有的兩枚圓點標記的鉸鏈裝配設計,更使整枚鏡框多出一份濃厚的懷舊味道。MILTZEN系列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它的名稱源于MOSCOT家族的一位成員,造型非常簡潔,其使用者包括甘地,Andy Warhol等。而ZELIG更是一款專為MOSCOT的另一位忠實擁躉Woody Allen設計的簡潔復古的粗框眼鏡,其特點是去掉了鼻托設計,整個眼鏡更加干凈。
水漲船高賽璐珞
日本框在設計與配色上或許沒歐洲框來得新潮花哨,可是只要當你一旦接觸過之后,你會慢慢去愛上它,因為無論是質感還是舒適度,都不是那些歐洲框所能相比,不怕你戴只怕你不去使用它。它不僅僅是一副眼鏡,更是一個手工藝術品。
提到手工眼鏡就不得不提到賽璐珞(合成樹脂)。目前全日本只有一家生產眼鏡賽璐珞板材工廠而已,從制版染色后還要至少等3~5年直到板材中一些溶劑揮發完畢后才能出廠交貨,又加上一開始“金子眼鏡”炒作,提攜眼鏡職人品牌,如泰八郎、正義作、小竹長兵衛、角矢甚治郎等等,以及再加上目前日本人氣設計師甲賀潤less than human大正系列。還有一些新品牌設計師都會選擇這種材料來生產。貨料已經有點不夠用,現在更是搶到爆,據了解,板材已經漲價,未來日本賽璐珞一定會更水漲船高。
手工眼鏡在傳承多年后的今天也逐漸開始有了新的形態,雖然很多人認為這不能算作是純粹的手工眼鏡,但這些衍生形式也確實體現了現代人對手工的需求。
沒有一根金屬釘的Herrlicht
德國品牌Herrlicht木制的手工眼鏡架給人純和笨的感覺,有點詼諧好笑,但它讓眼鏡更有靈魂。有人喜愛金屬的型和酷,那象征未來生活和高科技;愛木頭的,就愛木頭的內在美和溫暖個性,它獨有的形態、紋理和顏色,就像人的個性,每件不同。
Herrlicht的木眼鏡用的是歐洲楓木及櫻桃木制成,這些都是做高級家具、小提琴等樂器的高價木材,所以即使用來做小小的眼鏡架,價錢貴也是理所當然(每副接近上萬元)。而這兩種木材顏色質感均很特別,加工前是淡淡米白顏色,摸上手有絲絨滑溜質感,染上不同的蜜糖色、黑色顏料及光油后,則紅潤中帶黃金光澤,所以能為Herrlicht做出四種不同個性的顏色選擇,包括最淺的米白Maple、帶金黃的MapleGold、黑色Maple Black及蜜糖色Cherry,當中仍滲出優質木材的精致紋理。
因為用了好的木材物料,所以Herrlicht的眼鏡架沒用上一根金屬釘、金屬鉸或塑膠零件,避免破壞原始木質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