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資本家的Woodstock音樂節”以及大學橄欖球聯賽在這里舉行,位于內布拉斯加的奧馬哈市(Omaha)一年到頭都會是一個安靜的美國中型城市。在剛過去的5月5日,這個有40萬常住人口的美國中部城市突然增加了4萬名外地訪客,多出來的這10%的人口,用朝圣來形容毫不為過——備受投資者尊敬的沃倫·巴菲特每年都選擇于自己的家鄉,舉行旗下旗艦公司巴郡投資(Berkshire Hathaway)的股東年會,于是各國投資者蜂擁而至,只為向巴菲特提問,甚至單純聆聽他的投資感悟。
巴邵投資的股東當然要仔細推敲巴菲特在年會上的一字一句,畢竟再沒有哪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高于巴邵投資。其實與巴郡投資和巴菲特的傳奇相比,奧馬哈本身也是一個成功故事,只不過巴菲特恰好為其爭取到外界注意力罷了。
在都市規模上全美排名第42位的奧馬哈,卻在人均億萬富翁和人均財富500強企業的兩個排名中名列第八(據《今日美國》),在發展出包括銀行、保險、電信、建造與運輸業等多元化的經濟結構后,它還被《新聞周刊》在2001年選為全美十大高科技基地之一,這解釋了為何電子支付大鱷Paypal以及職業社交網絡巨頭LinkedIn均把奧馬哈作為總部。
而正如巴邵投資起源于不起眼的紡織業,奧馬哈原本也籍籍無名。城市的開拓者1854年于密西西比河畔建立了一個小據點,由于渡河后就算納入美國西部,因此奧馬哈一開始被稱為“美國西部門戶”。隨后,奧馬哈迅速發展為一個物流和倉儲城市,到19世紀下半葉,證券經紀行業也逐漸落戶,為該市隨后金融業的發展埋下伏筆。安然在奧馬哈的崛起一度令該市在能源業上變得舉足輕重,但最終安然的造價丑聞摧毀了這家一度雇傭了兩萬人的公司。同時,巴邵投資也已徹底退出了日薄西山的紡織業,成為一家綜合控股企業。
如今,奧馬哈的旅游業也是另一顆耀眼的明星。盡管它和內布拉斯加州一樣在景致方面乏善可陳,但每年一度的大學橄欖球聯賽College World Series為其帶來了可觀的觀賽者。翻開一份《奧馬哈世界先驅報(Omaha World-Herald)》,你會發覺這座安靜的城市(相較其規模相若的36座美國城市,奧馬哈有最低的犯罪率)最大的新聞就是橄欖球賽的賽果。當然,你也會注意到,這份報紙開設了一個名為“沃倫觀察”的欄目,關注巴菲特以及巴郡投資的一舉一動。這也完全合性合理,在得到包括“奧馬哈的魔術師”、“奧馬哈的先知”、“奧馬哈的智者”等一系列超凡人圣的別稱后,巴菲特是外界關注這座城市的最大理由。
起碼,若你與一些上年紀的奧馬哈人攀談,巴菲特總是一個好話題,他們大概會頗具興味地聊一下自身所了解的巴菲特的人生故事(巴菲特在童年時就展露了對賺錢的興趣啦,經常向鄰居推銷口香糖、可口可樂和地方雜志啦,14歲就報稅啦,諸如此類),仿佛這位成功投資者曾經是他們的鄰居。若你再不經意問起,“不如你也告訴我一些馬龍·白蘭度的故事?”大部分人會聳聳肩,略帶尷尬地意識到這位大影帝也是奧馬哈人。
要真正理解巴菲特對于奧馬哈的重要性,當然應該參加巴郡投資的股東年會,該會議每年都于紀聯中心(CenturyLink Center,前稱Qwest Center Omaha)舉行。與2011年5月舉行股東年會時凄風苦雨的天氣不一樣,今年的巴郡投資股東年會天氣溫暖得近乎微熱,而在大會開始前,巴菲特本人還向早早到場的媒體親自示范折疊報紙的技巧。而和往年一樣,股東入場式總是混亂不堪,華爾街菁英式的正裝人士和上了年紀、白發蒼蒼的個人投資者,奧馬哈當地的學生入場時爭先恐后,生怕離巴菲特不夠近。
任何參加過大會的人士都可以向你保證,巴邵投資的股東年會在娛樂性上絲毫不遜色于橄欖球聯賽。有參會者仍然記得2004年的股東大會上,便播放了由阿諾德·施瓦辛格主演的一個特別影片,這位硬漢硬性扮演一個名為“沃倫終結者(The Warrenator)”的角色,企圖打消巴菲特和他的副手查理,芒格的“救世”行動——這兩位老人家在片中將要阻止微軟與星巴克、沃爾瑪的世紀大合并,因為這將帶來壟斷世界經濟的巨無霸企業。幾乎在每年的大會上,類似的短片都會賺得哄堂大笑。接下來,假如提問者不夠努力的話,巴菲特和芒格會毫不客氣地用插科打諢愉快地消磨掉整整5、6個小時的大會。
所以那些為了取經(或者純粹無事可做)的投資者每年都會蜂擁至奧馬哈,令這里一向只有約60%入住率的酒店業在兩二天間爆滿。更不要說巴邵投資龐大的股東隊伍對該市零售業的巨大提振。每年股東大會之時,巴邵投資均會在還在紀聯中心設立大型的展覽區,展示Sees巧克力、Dairy Queen冰激淋、比亞迪等巴郡投資持有股權企業的出品。公司還會在年會期間給持有門票的投資人提供特別折扣,例如以八折甚至更優惠價格買到各種零食、珠寶和服飾(絕大部分的產品都是由巴邵投資的參股或控股企業盛產的),甚至還提供現場的包裝和快遞服務,直接送貨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