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日記伴隨著課程改革應運而生,它是以學生為本的知識反饋與鞏固的有效手段,關注了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在學生撰寫數學日記的過程中,“生活化數學與數學生活化”的新課程標準理念得到了充分的落實。
一、整理數學日記類型,為學生提供范本
為了擴大學生的寫作視野,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樣可循,筆者上網查閱了許多相關資料,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的需要,將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數學日記整理歸納為以下幾種類型,為學生提供學習的范本。
1.生活型數學日記。學生可寫下自己在生活中發現的有價值的數學問題或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實例。
生活中的數學豐富多彩。有學生發現商場中有數學,日記中這樣寫道:“瞧,那商場里真熱鬧啊,賣兒童玩具的柜臺怎么那么多人呢?我過去一看才知道,原來‘六一’兒童節玩具都打八折賣。八折就是現在的價格比原來便宜二折。學生通過記數學日記的方式到生活中去尋找數學,不但提高了寫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不再覺得數學只是在課堂里有,而是親身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生活處處用數學”。
2.摘記型數學日記。對數學課本上某單元的數學知識點進行疏理,采用與眾不同的形式呈現出來,或從網上、課外書籍中搜集數學家的故事、有趣的數學小故事等,不僅可鞏固學生的數學知識,拓寬數學視野,同時也為學生樹立了學習的榜樣,有利于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3.情感型數學日記。教師可引導學生記錄下自己數學學習過程中的真實感受。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常常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有時也有失敗的懊惱,學生把學習數學的心理體驗在日記中表達,讓教師、同學了解,讓學生的心理得到釋放。
4.探究型數學日記。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現一些問題,并積極找出解決的方案,也可以由教師提出問題,要學生進行探究描述。如:有16個邊長10厘米的正方體積木,要拼成一個長方體,怎樣拼,所得長方體的表面積才會最小呢?請寫下你的想法。
二、指導數學日記寫法,讓學生有章可循
在應用“數學日記”的實踐中,學生寫出的日記往往也會千篇一律,很多都是記數字流水賬,歸根究底,是因為學生有話卻不知道該怎么寫,面對這種情況,教師的方法指導顯得尤為重要。
1.閱讀范文,規范格式。平時,筆者會把從網絡、數學報刊書籍上查閱的優秀數學日記推薦給學生,讓他們知道什么是數學日記,數學日記的格式是怎樣的。有選擇性地讀一些文章給他們聽,讓他們說說每篇數學日記反映的是哪個數學知識。然后共同學習討論這些日記的寫法和優點,以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2.由易到難,分層推進。剛開始讓學生寫數學日記只要求行文通順,文字能表達自己的意思即可,可以從每堂數學課開始留心觀察,先寫一寫課堂的收獲,對哪些知識最有興趣,對哪些知識還有疑惑等。用幾句簡單的話記錄下來,加上自己的感受,這就是數學日記的雛形。一段時間后,學生們掌握了數學日記的基本寫法,于是,筆者開始提出新的要求:尋找身邊的數學,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寫不同類型的數學日記。
當學生的日記內容豐富多樣時,便引導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給自己所寫的內容,創編一個情境,變成一個有趣的數學小故事等,寫有個性、有創新的數學日記。
3.交流分享,激發熱情。學生記數學日記,重在素材的搜集、整理,寫作用語的組織,教師除了在這些方面進行指導外,還應重視采用有效的激勵機制,如批閱“數學日記”時批注激勵性評語:“你很會觀察,一定能和數學成為好朋友!”“通過你的日記,老師了解到一個新的數學知識,謝謝你!”“想法獨特、有創意。”并把優秀日記在課堂上品讀、交流,讓學生體驗到歡樂與成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不斷激發學生的自信心。教師還可以將能公開的優秀數學日記放進活頁資料夾,張貼在班級公布欄分享;或者將優秀日記匯訂成冊,共同取個動聽的名字;學期末開展“精美日記本評比”“數學日記交流會”等活動,從而調動學生寫日記的熱情,使學生們更加喜歡數學日記,以促使學生持之以恒地記日記。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