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是新課標中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獲取知識及學習方法一個最主要的學習行為,也是當今教學界重要的話題。這個行為過程是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行為的前提和基礎。新課程標準的核心,就是通過利用和發揮人的主動性、能動性及獨立性在學習過程中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有效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的能力不斷生成、發展、提升。這種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造性思維。而目前的高中政治教學,在應試教育的陰影下,自主學習仍然只停留在口頭上,它依舊是以教師的講解占主導地位,學生的自主學習并未能落到實處。怎樣真正體現和落實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要從哪些方面去深入研究和探索?
一、明確自主學習的意義
1.時代發展的要求
在經濟高速發展、知識日益更新的今天自主學習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學習成為當代人生存的需要,而且將陪伴人的一生。學會“求知、做事、與人共處、生存”是現代人生存的技能。因此,自主學習就顯得非常重要,它使每個人在自主學習中教育自我,充實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
2.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自主學習是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基礎,學生通過學習學會求知、學會發展、學會做人,自主學習所體現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政治課堂中要注意學生的自我發展和學習的個性發展,以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與學生溝通和交流,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條件、奠定基礎。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學習,完全考慮到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及學生的生存發展需求和社會發展的需求。
3.有利于師生共同發展
在當代世界,知識日新月異,迅猛發展,而且人們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手段呈現多元趨勢。在新知識面前,教師和學生都是“新知”的“受眾”。在教學中,教師要學會與學生一起分享新的發現,雙方共同進步、共同發展。自主學習主要是學生通過自主研究逐漸掌握知識生成過程的理念,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在這種學習的過程中既是學生這種理念形成的引導者,也是受益者。教師在自己的教學中,通過對自己教學的考查,可以使自己的不良行為、方法和教學策略得到優化和完善,進一步認識和理解教學活動內在的規律,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增強教學的能力、促進觀念的轉變。所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在淡化知識傳授的情形下,師生達到了共贏。
二、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時應注意的問題
1.妥善處理好老師和學生的關系
事物的變化發展是由其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的。同樣學生的自主學習,其動力也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學生自身方面的;二是教師方面的。學生自身方面的原因是自主學習的根本動力和源泉,它是最主要的,所以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動機和需要,以此推動學生自我發展。而教師的引導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外因,它在學生自主學習中起促進作用。“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這句話很好地說明了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中的地位,就是要引導學生學習。教師在對學生提出的要求是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能夠達到或有可能達到,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
2、正確處理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的關系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必須選擇和運用適合學生及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體現教學的實效性。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應把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結合起來考慮,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際靈活調整。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起的是引領作用,教師設計的問題要能引發學生深入思考相關的教學內容,問題之間的聯系要緊密,注意問題之間的邏輯性,注意體現學生學習過程的體系建構。
三、怎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1.轉換觀念,創設良好氛圍
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明確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關心學生、信任學生和合理正確的評價學生,學生在這種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就能積極主動的把自己的情感、行為參與到對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當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被激發出來,其學習的潛能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所以,創設一種和諧、開放、平等、協作的學習氛圍是教師的追求,更是教師努力的方向。這種學習氛圍將為學生的的自主學習提供便利。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還課堂于學生,教師在教學中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經歷了“活動—體驗—表現”的心理過程后,能真正意義上進行自主學習。
2.激發學生的質疑意識,訓練學生自主學習的思維品質
在政治教學中,教師應善于激發學生的質疑意識,教會學生面對教材、面對文本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疑問,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和觀點。科學是不斷發展的,知識也在日新月異,所以要鼓勵學生甄別教材或文本中陳舊、落后或過時的觀點,要通過質疑更新觀點,順應時代要求,找出適合學生能力發展需要的知識及能力培養。而要激發學生質疑,就要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激活學生的思維,一如既往地堅持訓練,提升其思維的品質,求真務實、大膽創新。唯有如此,學生的自主學習就能顯示它的實效性。質疑和問題是自主學習的必要步驟。
責任編輯 王凌燕